摘 要:在我國當前的教育體系中,存在著教育資源分配極不平衡的情況,尤其是在體育方面,城市的師資力量明顯高于農村地區。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村的體育教學條件,實現優質資源共享,一些教育學家提出了“城鄉聯動”的體育發展模式,通過城鄉互動、區域聯動、典型帶動的方式進一步促進城鄉體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和均衡發展,這對提升我國體育的整體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體育教師;城鄉聯動;教研形式;有效組織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7-03
作者簡介:劉松林(1963—),男,江蘇泰州人,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體育教研活動在促進體育教師專業素養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推行體育教師城鄉聯動的教研模式對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提高農村體育教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城鄉之間的差距也進一步拉大,尤其是在體育教學方面,它作為教學過程中一門重要的學科,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所以,要想使農村學生實現真正的全面發展,縮小教育差距,相關部門就要從體育教師入手,推行城鄉聯動發展,提升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從而實現城鄉體育教師專業發展和城鄉學校體育的均衡發展[1]。本文主要就傳統的體育教研活動中存在的弊端、體育教師城鄉聯動的教研活動的實施以及這種模式的優勢等幾個方面進行詳細的研究和探討。
一、傳統的體育教研活動中存在的弊端
1. 沒有開展專業性的體育教研活動
在當今的教育體系當中,學校更多地是重視基礎課程教學,對體育課程這種“課外教學”并沒有多加重視。在進行教研活動時往往將其和美術、音樂等學科放在一起進行教學活動,但是這些學科的教學活動和教學方式又大不相同,這就導致包括體育教師在內的各科教師在一起進行研討探究時不能相互理解,教研活動的成果不顯著。
2. 沒有充分調動所有的體育教師
在進行體育教研活動時,選擇的教師一般都是比較優秀的教師,這些教師有一定的教學功底和教學能力,所以在教研活動中這些教師是主力,他們在備課、選課、上課等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相對于其他教師來說,他們來這里的目的就是“打醬油”,能得到的僅僅就是旁聽和觀摩。雖然他們也要進行備課、試教,但是由于來參加教研的教師數量眾多,沒有辦法一一顧及,久而久之這些體育教師的積極性就被消耗殆盡。許多教師都是應付性地上交大同小異的教案,進行虛假的課后反思,這種教研活動形同虛設,變成了走過場[2]。
3. 體育教師之間缺乏交流互動
一方面,由于參與體育教研活動的人數眾多,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有發言交流的機會;另一方面,一些教師覺得自身的水平還不夠,不敢當眾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這就使得整個教研活動死氣沉沉,教師之間缺乏相應的交流和互動,整個研討會成了某些優秀教師的“一言堂”。
二、體育教師城鄉聯動的教研活動的實施
針對上述問題,一定要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防止體育教研活動變成形式主義。為此,相關部門提出了體育教師城鄉聯動的教研活動,這對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動、提升教研活動的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接下來,本文將針對體育教師城鄉聯動教研模式的實施進行進一步的探究。
1. 劃分教學協作區域,開展四級聯動體育教研活動
依據“就近組合、優勢互補”等原則及各鄉鎮行政區域位置,市教研室在全市鄉鎮學區將教學協作區成立起來,各協作區的組成成員為6~7所學校的20位左右體育教師,并指派一名學科骨干教師或體育名師擔任每個協作區的負責人,對協作區內的教研工作進行全面負責。市教研室下移教研重心,降低研究門檻,給予薄弱學校的發展以重點關注。所謂四級聯動教研活動就是區、片、鎮、校四位一體的網絡教研活動。首先地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劃分相應的體育教研活動基地,以片級教研員所在的校為體育教研活動基地校,每個基地校管轄適當數量的鎮,然后再由鎮來管理當地的所有學校。一所學校負責相應的體育教研活動,并且幾個校區輪流主辦教研活動,并且將體育教研活動分為區、片、鎮這三個級別。其中,區級體育教研活動主辦人是當地的體育教研員,片級體育教研活動的主辦人是片級教研員,鎮級體育教研活動的主辦人是當地教育局管理學校體育工作的領導,校級體育教研活動的主辦人是體育教研小組長。通過這種分級管理、層層遞進的管理形式,可以有效實現城鄉聯動的體育教研組織活動[3]。
2. 確定相應的體育教研主題,制訂協作區工作計劃
在進行具體的工作前,首先要制訂相應的方案,根據上面所說的四級聯動的大方案的指引,相關組織人員要先從區層面開展相應的討論,然后形成定論提出相關的要求,并將相關的要求下發到下面各級的學校,最后再由學校傳遞給本校的體育老師。片、鎮、校級教研活動的體育老師在制訂相應的體育教研活動方案時要充分征求意見,然后制訂較為詳細的方案,并將其上報區級別教研室,在方案經過區級教研室的反復討論和研究完善后才可以將其下達到下級單位。在這一個過程中負責人要上傳下達、統一思想、激發潛能,共同創造出具有較強內驅力的體育活動方案,為學校后續體育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指明方向、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每一個學期的開始,各地區的體育教研負責人要根據上面提出的教研的主體確定相應的工作。首先,負責人可以先組織各學校的體育教師收集相關的資料,并在規定時間內學習了解所收集的資料,之后再將相應的學習體會以書面形式上交,并且組織各個學校的體育教研組長對相關的教學理論進行學習、匯總、研究討論,對整個教研主題進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解析;之后再組織體育教師制定相關的課件,然后通過演示的方式將教研的地點和個體實踐時間和形式展示出來,最后形成學期協作區研修計劃[4]。
3. 對相應的教研任務進行分配,實施集體研討
在實際的工作當中要充分發揮四級聯動人人參與、層層推進、呈寶塔式的教研優勢。在上級部門確定相應的研討主體和計劃后,就需要市教研室將相應的文件指示下發到各個學校,然后各個區域的學校再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任務分配,每一位體育老師再根據相關的文件和指示進行集體研討。接著每位體育教師再將研討成果實踐于實際的體育課當中,課下再進行總結和集體研討,并實施第二次備課。在這一過程中,每位體育老師既是評委又是教授者,循環往復。教師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進行完善和總結,不斷修改教案,最終形成較為完善的體育實踐教案。
4. 開展區域之間的交流活動
在上述工作完結之后,就要進行集中的展示。相關部門可以組織協作區體育教研計劃,選取一個學校進行同課異構區域展示教學研討活動,讓來自不同學校的教師對本校的教研成果進行展示。在實際的展示過程當中,為了進一步改善聽課教師參與度不高的現象,可以將聽課教師分成若干個小組,讓他們對教學實施情況進行觀察記錄。例如,在進行《仰臥堆起成橋》的課程講授時,將聽課教師分成三組,第一組就負責對展示的教師的語言進行觀察和評價,第二組就要對學生的學習和練習情況進行觀察,第三組就要對教師授課的方式和策略進行評價,并對本節課的目標達成情況進行觀察[5]。通過這種方式,讓教師們帶著任務去聽課,一邊觀察一邊思考,進一步調動了教師的聽課積極性。此外,專家引領提升認識。在區域協作對校本教研進行開展的過程中,教研員、名師、專家的參與是源頭活水,每次活動均應盡量將市教研員、名師、專家邀請過來進行指導,通過其點評、講座及在研討中參與的形式及時總結與提煉,使大家求同存異,促進幾點共識的初步達成。在和專家互動交流、平等對話的過程中,教師應對教學熱點問題、疑難問題進行及時請教,從而將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進一步明確下來,促進對體育教學認識的有效提升。
5. 及時進行課后反思和交流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教研組內的各個成員要對研討的整個過程進行回顧和反思,重點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教研小組的組長在整個教研活動結束之后要對活動中記錄的相關材料和教案進行整理和匯總,為接下來的回顧和反思提供相應的依據。
(2)全體教研組的教師要對整個教研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和總結,將教學行動提升到理論層面,形成相應的教學論文或案例,匯總教研成果。
(3)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設計,最好和上述的教學論文一起裝訂成冊,放入相應的資源庫,實現體育教學信息共享,為后續系列教研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三、體育教師城鄉聯動的教研活動的實例
以足球評優課為例,首先要鼓勵體育教師積極參與校級足球研討課,每個體育老師不僅僅是參與的授課者,更是評委,大家一起參與到教研活動中來,才能選出高水平的足球教學課程。在選出優秀的體育教研課程之后,再將其推薦到鎮級的足球教學研討課程,因為是在鎮里,所以各個學校相距不遠,在時間上、路程上它也相對自由,節省了時間。在進行鎮級足球課評選時,除了那些上課的教師,所有參與進來的教師都是評委,大家坐在一起互聽、互評、互研,通過這種方式可讓每個體育教師的專業水平都有所提高。在選出鎮級的優秀足球課程之后,學校再將其推薦到區里去參加相應評選,評委由各校的體育老師組成,在每一堂課結束后,評委組要利用課間時間和授課老師進行交流,指出優點和不足之處。最終,應將每位體育老師課上所講內容和相應的點評提煉成文字,錄入體育專欄,供各校的體育老師進行觀摩,并且提出相應的意見。這種方式能進一步帶動本校、本鎮、本片教學理念、教學行為的轉變,實現資源共享,并對那些教研懶惰的學校地區起到鞭策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當前城鄉教育資源分配嚴重不平衡、城鄉教育發展水平差距大的背景下,開展體育教師城鄉聯動的教研形式,對促進城鄉教學資源的平衡發展,改善區域辦學條件,提升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具有重要意義。所以,相關部門一定要構建起城鄉聯動、區域互動的體育教研體系,劃分相應的協作區域,明確教研目標和教研主題。并在對課程教案進行反復研磨后,開展相應的展示活動,由教師進行分組評分,最后,再由協作區負責人帶領大家對教研活動進行統一的反思和整理,并將整合好的教研資料和體育課程設計一起編印放入相關群中實現資源共享,進一步推動城鄉聯動教研活動的展開。
參考文獻:
[1]裘松杰.城鄉聯動,區域協作——基
層體育教研活動新模式[J].體育教
學,2012(3):59-60.
[2]田海燕,蘇 欣.城鄉互動對城鎮化群
眾體育發展模式的影響分析[J].南方
農業,2015,9(12):103-104.
[3]劉利新.區域體育定向發展對高校體
育課程建設的影響[J].吉林工程技術
師范學院學報,2012,28(9):47-49.
[4]張世威,張 偉,彭狂飆,等.創建博客群
學習共同體——統籌城鄉體育教師
專業發展新途徑[J].四川體育科學,
2011(1):146-149,153.
[5]張曉健,張 森,馬 克,等.城鄉一
體化背景下農村體育教師觀念的轉
變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
(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