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實驗小學 曹 瑩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語言表達能力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培養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僅能促進學生與他人之間的交流,而且還能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水平,而且只有讓學生在課堂上多表達,才能讓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制定符合學生發展的課堂內容,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想法,敢于質疑,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本文根據現階段小學生的特點,就如何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進行分析,希望對其他教師的教學有所幫助。
自信心是小學生展開一切活動的起點,當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時,在課堂上也會積極地表現自我,最明顯的表現就是積極發言,主動和同學、教師交流。但是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中,大多教師都以自我為中心,讓學生跟著自己思維進行學習,給學生灌輸“只有教師說的才對”這種思想,如果學生在課堂中出錯,便會對其進行嚴厲批評,長此以往,教師給予學生課堂表達的時間少之又少,教師的責罰也會讓學生不敢在課堂上發表意見,尤其是一些缺乏自信的學生,導致課堂一片沉默,這不利于增強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表達能力。因此,為增強小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以和藹的態度與學生交流,以學生為主展開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從而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位置》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做游戲,讓學生互換位置,根據自己的想法選擇喜歡的位置,并讓其能夠準確說出自己的坐標。教師還可以隨機抽取學生說出自己的位置坐標,當學生準確說出自己位置時,教師要對表達正確的學生進行積極評價,樹立學生的自信。若有學生在游戲中出錯,教師可以“懲罰”他為大家講述小故事或者笑話,鼓勵其在下一次游戲中更進一步。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充分發表自身觀點,而且還能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當前教學中,普遍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即教師在教學中時刻關注自己的教學任務,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并未給予學生充分的課堂時間發言,還有的教師認為學生發言過多會擾亂課堂秩序,沒有給學生發言的機會,久而久之,學生在課堂中失去發言權,使得學生在課堂中變得十分被動,學生沒能及時表達自己的觀點,也不能解決在數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這不利于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改變這一教學情況,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創造各種發表自身觀點的機會,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疑惑之處,即使學生發言出現不流利的情況,教師也不要打斷學生。學生只有在數學課堂中多表達,教師才能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給予其正確的指導,從而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上冊《統計與可能性》這一課時,首先教師根據學生的差異設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教師要為學生安排簡單的可能性事件,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知識,注重統計知識與概率的聯系,如讓學生思考天氣預報說下午有雷陣雨,是可能事件還是一定會發生,或是引導學生做“石頭剪子布”“拋硬幣”等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游戲,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探討分析,研究其中的規律,并給予學生充分的課堂時間去交流彼此的想法,讓學生積極表達自我觀點,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不僅為學生創造了發言的機會,而且引導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表達能力。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語言表達的關鍵時期,如果教師能把握好學生的這一關鍵時期,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呢?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是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提出來的,是增強小學生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所以,教師在數學課堂上應根據學生的學習差異性和掌握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其在小組內自主探究教師設計的課堂提問,從而讓學生在合作中不斷增強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這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關資料,如房子、指路標、柵欄等,然后引導學生根據相關材料表達自己的觀點,大膽質疑其他同學的觀點,當教師聽完學生的觀點之后,針對學生在課堂上存在的疑難進行仔細的講解,讓其快速理解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既可以增強表達能力,還可以讓其有效掌握好數學知識。
總而言之,在小學教學中,語言表達能力至關重要,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時也要注重小學生的表達能力,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為學生建立平臺,讓學生積極發言,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從而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除此之外,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規范自身語言,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