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安宜實驗學校 胡鳳華
錯誤本身乃是達到真理的一個必然的環節,是從未知走向已知的過程中,難免走的彎路,也是認識事物的必然規律,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化不利為有利,讓事物向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方面轉化,對學生進行巧妙地因勢利導,把錯誤當成學習進步的有效資源,把常見的、易錯的題進行有效總結整理,然后現身說法,讓學生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思想來學習。
在課堂教學學生板書演算時,常常會發現小學生粗心大意出現錯誤,比如多點了一個小數點或漏寫了小數點,或者在計算中把加號寫成減號,減號變成了加號,又或者把直徑當成半徑,造成解題結果是錯的,可以說是低級錯誤,是最不應該的錯誤,或者沒有看清關鍵詞,無蓋水桶與有蓋水桶,沒有看清到底是有蓋還是無蓋,自以為是就往下做題,結果也是可想而知。教師在課堂上多講一些細節決定成敗的故事,千里大堤,毀于蟻穴,既增加了課堂的活躍氣氛,又讓學生逐漸養成細心、認真的習慣,自然而然就不會因粗心而出現錯誤。
小學生對一些單位概念只有感性的認識,沒有理性的認識,比如升或毫升的概念,噸、公斤、斤、千克、克沒有真正理解透,如果僅僅寫它們的換算關系,學生一般不會錯,但一到做題,就分不清誰大誰小了,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準備一些學生生活中常見的道具,比如一瓶飲料,讓學生猜想是升還是毫升,讓學生想想一升是多少,如小紅家第一季度用自來水57噸,第二季度用去45噸,第三季度用去48噸,第四季度用去78噸,問“小紅家平均每月用去自來水多少噸?”不少學生都解成了(57+45+48+78)÷4,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討論這道題做得對不對?教師讓說對的與說不對的兩方選出代表,陳述理由,然后教師有針對性地講述此題正確做法,相信學生終身難忘。
比如雞兔同籠問題,特別是小學生在沒有學方程時,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難點,講的也是較多的一類題型,可是一些學生遇到這樣的問題一做就出錯。
筆者把相關問題進行了一個歸類總結,大人、小孩吃饅頭,租大船、小船等相關應用題都是忽略以上按另一方來算,然后根據差找出所求的問題。
后來,筆者在網上看到這樣的運算,在課堂作為問題補充方法,當時課堂上同學們哄然大笑,但從那以后,遇到這樣的問題卻是很少犯錯了,雞和兔共15只,共有40只腳,雞和兔各幾只?假設雞和兔都聽指揮,吹一聲哨,抬起一只腳,40-15=25。再吹哨,又抬起一只腳,25-15=10,這時雞都摔倒了,兔子還有兩只腳立著。所以兔子有10÷2=5只,雞有15-5=10只。
讓孩子學游泳,但不讓孩子下水,就是世界頂級教練也教不出會游泳的孩子,學習數學也同樣如此,數學課堂老師教得再精彩,講得再好,而不讓學生做一定數量相關題型,學生相應的能力就不會鍛煉出來,知識可以由老師來教,但學生的計算能力、解題能力一定是通過相應數量的訓練得來的。
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比藗円氤删鸵环聵I,必須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甘于平淡,認真做好每個細節,偉大卻不期而至,這也就是細節的魅力。
課堂上,教師既要以寬容的心態對待學生的錯誤,又要讓學生認識到小錯不改,大錯易成的危害。在課堂上,學生點錯小數點,對于想從事航天事業的學生,教師就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你點錯了這一筆,損失了一架航天飛機,對于想成為醫生的學生講,你點錯一個小數點,等于讓病人喪失了生命,藥量過度了。
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以后的學習也非常重要,而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很多的答題錯誤是由于學生不好的學習習慣造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智力發展的重要保證,是防止學生計算錯誤,不犯低級錯誤的重要保證。
還有些學生在平時成績非常不錯,但一遇到考試就發揮失常,其實這是學生心理素質不過關,考試時間沒有安排好,對這類學生要多讓學生上臺板書、演算,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告訴學生考試時一定要先易后難,不會的要果斷放棄,先做后面容易的,把容易的做完了,再做難的,這樣時間有保障,另一個還有潛意識思考的時間,要做到會的一定拿到分,不會的想方設法多掙分,這樣才能考出好的成績。
老師也可以適當走出課堂,與學生家長溝通,或讓家長帶學生去做相關心理咨詢,或讓學生參加一些對抗性活動,激發學生的斗志,擁有堅強的心理素質,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拼勁,或者讓兩個水平相當的學生結對子,你追我趕,看誰強。只有內心強大的人,才是最容易成功的人,才不會對數學學習產生畏難情緒,才能迎難而上,永不服輸。
筆者要求每個學生備一個錯題本,每天在這個錯題本上記下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所犯的錯誤,記下當時錯題原因,每個月再集中打一次殲滅戰,重新做一遍,直到保證遇到這道題永遠不會出錯了,就把這道題從錯題本劃掉或撕掉。老師可以不定期進行檢查,并對有代表性的問題在課堂上做精彩的講評,對學生困頓地方給予適當講解與解答,讓學生進步與日俱進。
培養學生寫數學日記的習慣,其實就是把學生所犯的錯誤“記錄在案”,學生自己定期清理、整合與老師不定期檢查相結合,錯題代表著學生學得不好或理解不透的地方,也可以代表學生思考有偏差,學生定期清理錯題,也是盡量給自己不犯第二次錯誤提供寶貴的經驗與警示,教師通過查錯題本,把有代表性的問題在課堂上提出來,因為學生年齡相同,經歷相似,更加容易接受,也更加喜歡老師的講課,讓課堂變成學生成長重要環境基地。
總之,教師要從各方面分析學生解錯題的原因,明辨錯誤類型,靈活對待學生的錯誤,并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相應的糾錯策略,幫助學生找錯、議錯、辨錯、糾錯,讓學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從而提升學生的防錯能力,增強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從而真正實現有效利用課堂錯誤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