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安市城南實驗小學 盧月琴
正是由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在教育部最新下發的關于小學數學文件中,明確地指出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種方法來不斷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改善數學課堂中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效率。面對教育部的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也應提出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措施。其中不乏有一些富有創造力的觀點與理念,如狠抓課本重點與難點,多種教學方法在課堂之中融會貫通,又或是讓學生改變學習方法等等。
這樣的困惑不僅僅只出現在數學課堂中,與它一樣的還有好多學科也有這樣的情況。面對那些新型的課程,在小學課時比例中所占比率逐漸加大,再加上數學教學內容的思維角度在放大,這就給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這也是對數學教師教學的一次挑戰。
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個必須要采取的辦法便是,對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精簡,并通過這樣的精簡實現對教學內容的濃縮。正如之前提到的那樣,面對數學課本的厚度與寬度的增加,想要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只有通過抓準課本里的重點和難點,著重去講解這部分的知識點。
在日常備課的時候,教師也必須要做到對教學內容進行細致分類,弄清本單元知識點的主次之分,并且給這些知識按照它們的重要程度和疑難程度來安排它們在教學過程中所分配的時間比例。但這樣的方法雖好,它的執行程度卻相當低。很多教師在課堂上為了激發學生對數學這門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便通過多種形式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課堂上講一些課堂內外的趣事與名人軼事,但往往在舉例的時候忘記了限度,往往越舉例越是忘記了教學主體,等到反應過來時課堂時間已經過了一大半。正因如此,教師必須在教學之前意識到教學內容的主與次以及調動課堂氛圍的時間合理性。如果教師在教授這一節課時還有一定的空余時間,這段時間可以高效利用起來,比如給下一節課的內容開個頭或者回顧一下這節課的知識點。
為了節省教學時間,僅在教學中弄清教學內容的主次來節省時間,提高教學效率,是不能夠達到教學目標的,這只能令數學的教學效率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想要達到“新課標”對小學數學的嚴格要求,還是遠遠不夠的。為了讓教學的效果進一步的提升,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將多種教學方法穿插在教學中使用,這樣可以在不同的教學效果之間取長補短,讓高效得到大幅度提升。
這種取長補短的結合方式并沒有明確的方法與定則,最主要取決的是教師的想象力與教師的創造力。教師可以根據課堂的情況或者學生的情況來對教學方式進行量身定做,實現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的有效結合,比如在教授學習立體圖形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立體圖形的特點來聯立相應的教學方式,教師也可以將信息技術教學與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及課堂情境化的教學方式,這樣幾種方式連接交互在一起。通過多媒體在課堂里放映那些立體幾何圖形,這可以使原本對學生而言相對抽象的幾何圖形變得更加豐滿形象,而開放式的課堂與生活化的教學模式相結合,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提出自己在生活中見到的這些立體幾何圖形的實際應用。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對教學內容的掌握,還加速了數學教學的進度與效率。
無論是哪一階段的學習,對學生而言,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都違背不了科學的學習。想要讓教學效率得到提高,另一個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從學生層面來提出解決的方案。不同于教師這一端教學方式的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對于教學效率的提高更有意義,也更有希望與可實現性。
根據許多教育工作者對那些優異學生的研究發現,一個學習優異以及學習效率高的學生通常都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那些學生無一不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學生在學習中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他的學習只能依靠教師來強制自己學習。這樣的機械學習方式對學生而言是相當低效的,還嚴重影響了在教學過程中的工作開展。除了在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要在學習中保持多思考多提問多發言,這樣不僅能讓學生通過提問、回答的方式來反饋自己不理解的知識點,同時也給教師提供了一個有效地課堂反饋,讓教師了解到本節課的教學效果,讓錯誤能夠得到及時改善。除了以上的做法外,教師在教學中還要培養學生敢于質疑,提高自主思考的能力,面對那些觀點有自己的理解。
小學數學的教學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進步,與此同時也會遭遇之前不曾遇見與發生的問題,這是每門課程在開展過程中都會遇見的困惑,但這同樣也是一次機遇,在推動課程發展的同時,讓自己的教學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