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阜寧縣益林鎮益北小學 邱金柱
數學在生活當中實用價值非常強,數學學習內容跟其他學科相比更加富有挑戰性。在數學當中應用題的解析能夠把生活實際問題抽象成為數學模型,讓學生們在進行應用題解答的過程中,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中,考驗了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水平。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有效的教學,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和發展特點,讓學生掌握應用題解題技巧,形成數學知識構架,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在數學應用題講解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都會主要采取兩種教學模式,有的教師習慣于使用先講例題再進行訓練的教學形式,有的教師則喜歡使用先做訓練再進行例題講解的教學形式,不同的教學形式都存在不同的教學問題。首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在課堂上都出現了類型化的教學現象,忽視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題的類型大部分都是千篇一律的,題目呈現出來的形式比較單一,缺少了靈活性和開放性,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思想結構被逐漸封閉,沒有給學生提供創新的機會,忽視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當中,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忽視了問題實際意義和設計概念的教學,導致學生只單純地理解了這道題怎么做,不能針對這種類型題目的解答技巧進行有效的總結和分析,對于數學知識掌握不夠徹底。還有一部分教師把應用題目單純地當成數學題目進行處理,沒有跟生活實踐相結合,導致學生的學習脫離了生活實際,被動地接受數學知識,學生不能準確地理解數學題目的含義。以上這些問題的存在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讓原本就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乏味,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想要正確解答應用題目,首先就需要正確的解讀題目,理解題目給出的各種條件,并進行正確的應用。小學數學應用題目給出的條件相對來說比較直接,可以說想要正確解答數學應用題目的第一步,關鍵就在于小學生是否能夠準確地把握住應用題目的內容。數學教師要知道小學生如何能夠正確的解讀數學應用題。小學生在一開始接觸應用題之前,由于缺少豐富的生活經驗,認識的字也不是很多,因此對于題目的解讀和理解有一定的難度。首先教師可以先自己閱讀題目,再讓學生自己閱讀和理解,引導學生可以一邊閱讀一邊思考,把題目給出的各種條件自己聯系起來。在題目當中如果涉及了不理解或者是理解起來比較含糊的詞語,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地掌握這些字詞的含義,并把這些字詞掌握成為自己的語言。例如,說在題目當中涉及容易產生混淆的形容詞“降低了”和“降低到”,這兩個詞只差一個字卻有天壤之別。在解釋這一類比較容易混淆的詞語時,教師要先給學生們解釋,然后進行舉例說明,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和區分出這些詞語的含義。只有學生掌握了最基本的讀題技巧,才能夠整理出題目當中包含的有用信息,并把條件關系劃分明確。
在小學數學學習課堂上教師提問學生:“在知道兩個部分數的前提之下,能求出什么?”“在知道總數和一個部分數的情況下,能求出什么?”面對以上不同的問題,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很快地得出準確的答案。但是在學習應用題目時,通常情況下應用題目給出的條件都是這樣的:“小猴子有130根香蕉,它擁有的桃子數量比香蕉少20個,小猴子有多少桃子?”這樣的題目需要學生們綜合兩個不同的條件進行回答,大部分學生都會陷入到思考當中,思考時間太長,教師可能會放棄題目主動給出答案。在這一道題目當中小猴子的桃子數量比香蕉要少20個,也就是說香蕉數量多出了20個,只有通過這樣的條件轉換,能夠掌握有效的題目條件,題目就變得不再困難了。應用題目的學習并不是通過簡單的思考就能夠理解的,需要通過分析題目的條件,換成另一種角度進行分析,也許能夠簡化題目條件。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因此小學數學想要提升應用題目教學質量,需要讓學生對應用題目學習首先產生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地就會對應用題目學習產生學習積極性。單純地從題目的字面意思進行理解,可能會感覺到應用題目的抽象性,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出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思維環境。教師要針對性地選擇數學學習素材,首先數學素材的選擇必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要跟學生的生活實踐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更加方便的理解,有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模式的形式,把理論知識和生活實踐相結合,打破純文字的教學形式,讓學生能夠為后期的數學學習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為了能夠培養小學生掌握更多的數學應用題目解題技巧,教師要重點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應用多種有效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