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阜寧縣益林鎮益北小學 趙 俊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實施,是需要基于教師進行引導,從而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方向,并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時,教師應當充分考慮這一點,通過對自主探究進行分析,積極地改革課堂教學方法,從而不斷的優化課堂教學內容,實現課堂教學水平的提升,也為小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自主探究模式最重要的兩個關鍵點就是“自主”和“探究”,是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詳細引導和啟發,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強調了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進行事物觀察、動手操作以及交流討論等方式,通過問題解答來了解數學概念的真正含義,并能夠通過數學解答真正的掌握數學概念,利用數學概念解決更多的類似題目。自主探究模式是非常具有創新型的教學模式,能夠通過教學鍛煉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為學生以后的發展開展思維拓展教學。
與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相比,自主探究模式的趣味性、實用性、交互性更強。教師在課堂上需要應用更加有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才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具備自主探究意識,通過課堂教學來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讓小學課堂教學真正能夠具有可操作性、可實踐性能,并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課堂教學改革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加強跟學生的互動交流,從平等的地位中加強溝通和互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主要是采用了硬性灌輸的教學方法,教師占據了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學生在課堂中只能夠被動接受教學知識,影響了學生主動性的培養,學生習慣了被動接受教師給傳授的知識點和給出的問題解決方法,遇到問題習慣性地詢問教師,沒有形成自主探究意識。教師必須要認識到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例如,在講解《時、分、秒》這一課時,教師應當意識到基本上每個學生家里都有鐘表,而鐘表上就有明確的時針、分針和秒針,如果能夠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必然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此,教師可以在開始這一節課之前,讓學生在家中觀察鐘表的特點,什么是時針?什么是分針?什么是秒針?他們各自有什么特點?通過向學生提出這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觀察,等到上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評估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再進行適當的補充,最后讓學生對這節課所學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完成課堂教學。這樣對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每一個學生都屬于獨立的個體,不管是家庭背景還是個人學習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小學生的差異性特點,應用針對性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發散學習思維,應用多種解答方法來解答問題。例如說教師可以設計出這樣一道題目,假設你手中有200元錢,你想要買一些禮物給父母,你會怎么樣利用這200元錢呢?這道題目屬于開放式的,因此不同的學生可能會給出不同的問題答案,每個人想買的東西不同,花錢的方式也不同,在課堂上通過教師和學生互相溝通交流,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發散思維,同時也能夠開動腦筋學習數學知識。
數學知識跟生活實踐息息相關,尤其是在小學數學的應用題目當中,包含了比較多的現實生活內容,能夠讓小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提升學生的直觀感受,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學習《小數的乘法與除法》這一課時,教師在講解完教材內容后,可以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與家長一起購物時,讓小學生學會認識商品的價格,并且能夠計算出購物所花費用,在對商品價格進行認知,并且計算購物花費的過程中,不僅能夠促使學生認識小數,還能夠對其進行合理的計算,從而掌握課本所學的知識點,并將其與實踐生活相結合,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這樣便能夠達到很好的知識鞏固效果,并為小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提升奠定基礎。
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基于自主探究的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重要性,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為小學數學教育提供更多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