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宇
【摘要】國內生產總值(GDP)是反映一國一定時期內國民經濟水平發展的重要經濟指標.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化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本文基于計量經濟學理論的多元回歸模型,對全社會固定投資總額、財政支出、進出口總額及居民消費水平進行了回歸分析,以得到相關影響因素與國內生產總值的關系,并對實證分析的結果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國內生產總值 影響因素 多元回歸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迅速。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是反映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在一國的國民經濟發展水平核算中處于核心地位。研究和分析國內生產總值及其影響因素的關系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近年來,我國堅持實施供給側改革政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調結構、穩增長”,促進經濟發展新常態,使國內生產總值處于合理的增長區間。
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以宏觀經濟的國內生產總值恒等式Y(GDP)=C(消費)+I(投資)+G(政府購買)+NX(凈出口)為理論基礎,國內生產總值由消費水平、投資水平、政府購買、凈出口四個基本因素構成。本文選取與這四個基本因素的相關因素——全社會固定投資總額、財政支出、進出口總額及居民消費水平,建立多元回歸模型”從而實證分析以上四種選取因素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變化的相關影響及其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意義,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及建議。
二、數據來源及說明
本文數據基于國家統計局1997-2016年歷年《中國統計年鑒》,對歷年相關統計數據進行了收集整理,先后經過多次的分類、篩選、排序等步驟。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準確性及部分經濟指標之間的相互關系,最終確定選取經濟統計數據中的五個經濟指標。本文選取了國內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投資總額、財政支出、進出口總額及居民消費水平五個經濟指標。
三、理論模型的建立與分析
(一)變量的選取與設置
由于根據國內生產總值GDP恒等式:Y (GDP)=C(消費)+I(投資)+G(政府購買)+NX(凈出口)可知,國內生產總值主要由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凈出口四個因素構成,但實際中,影響國內生產總值的因素較多,且部分因素相關統計數據缺失,本文在確保相關統計數據真實可得及模型建立需要的基礎上,選取具有代表性的5個經濟指標作為模型建立的變量,以使模型更具經濟意義及現實意義。本文共選取國內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投資總額、財政支出、進出口總額及居民消費水平五個經濟指標作為變量,其中,國內生產總值(YGDP)為被解釋變量,全社會固定投資總額(TIF)、財政支出(EXP)、進出口總額(TIAE)及居民消費水平(CLOF)為解釋變量,分析4個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影響。
(二)回歸方程建立
根據宏觀經濟理論及經濟實際狀況,運用Eviews做出的散點圖及線性相關圖可推斷全社會固定投資總額(TIF)、財政支出(EXP).進出口總額(TIAE)及居民消費水平(CLOF)為4個解釋變量分別與被解釋變量國內生產總值(YGDP)之間有較強的線性關系。基于計量經濟學理論,建立多元回歸模型,模型設計如下:
YGDP=β0+β1TIF+β2EXP+β3TIAE+β4CLOF+μt(t=1,2…20)
(三)OLS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計模型
根據已有數據,利用Eviews進行OLS回歸估計,得到回歸估計結果如下:
y=35757.11+1.318535TLAE+0.121225EXP+1.970529TIAE+0.340332CLOF
(12.22577)(2.002583)(1.164353)(4.153215)(3.720029)
R2=0.999562 R2=0.999445 F=8549.379
回歸結果分析:通過OLS普通最小二乘法進行回歸估計,根據回歸結果可知,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模型的值、較高,說明回歸方程對樣本觀測值的擬合優度較高,效果較好。F檢驗統計量值較高,說明模型整體線性關系顯著。各解釋變量符號與預期相符,具有經濟意義。
四、結論及對策
從最終確定的模型可知,國內生產總值(GDP)主要受到全社會固定投資總額(TIF)、財政支出(EXP)、進出口總額(TIAE)及居民消費水平(CLOF)四個因素的影響。全社會固定投資總額與國內生產總值呈正相關,當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每增加1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加1.318535個單位;財政支出與國內生產總值呈正相關,財政支出每增加1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加0.121225個單位;進出口總額與國內生產總值呈正相關,進出口總額沒增加1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加1.970529個單位;居民消費水平每增加1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加0.340332個單位。
第一,要進一步堅持全面對外開放的基本政策,簡政放權,降低企業投資門檻、減少投資限制,吸引外商投資。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對外開放政策,進一步定向降準,對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出臺相關稅收等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我國企業對外投資,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充分發揮資本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第二,要充分發揮財政在資源配置、收入分配、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通過財政的購買性支出、轉移性支出,促進收入再分配公平、加大政府購買力度,從而直接或間接的促進消費、投資等經濟領域增長,促進國內生產總值的提高及國民經濟的發展。
第三,要進一步堅持進出口的相關優惠政策,擴大貿易規模,堅持自由貿易政策、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加快出口型對外貿易企業的轉型升級,加快企業技術創新,提升出口商品的核心價值,樹立品牌優勢,打造“中國質造”
參考文獻:
[1]張曉峋.計量經濟學基礎[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4.
[2]張曉桐.計量經濟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
[3]楊武.安徽省國內生產總值影響因素的多元回歸分析[J].南方農機,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