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靜
【摘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讓學生感受數學教師的魅力、感受數學課堂的魅力、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訓練學生思維的抽象性、有序性,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訓練;同時,通過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傾聽、學會表達等,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而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 高效課堂 學習興趣
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在課堂,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心還是在于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思維能力、學習習慣,這樣才能打造高效課堂。
一、學習興趣的培養
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對學習充滿熱情、能主動克服各種困難、全力以赴地實現自己的學習愿望。如何激發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感受數學教師的魅力。教師的人格力量和教學藝術是教師魅力產生的根本?!坝H其師,信其道”,從某種程度上說,教師的人格魅力更能贏得學生的尊敬與喜愛,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2.感受數學課堂的魅力。在教學過程中,情境的創設、趣題的講解、設計的新穎、成功的體驗等都能夠激發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師通過課前精心預設教學過程,學生才會樂學、好學。
3.感受數學知識的本身魅力。作為數學教師,我們首先就應具備對數學美的感受、捕捉和創造能力,并帶著自己對數學美的感悟走進課堂、走進孩子,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美不僅在形式(如對稱、簡潔、協調等),更美在內涵(數學文化)。例如,教學《圓的認識》時,通過引導學生讓他們觀察正三角形、正四邊形、正五邊形等圖形發現:隨著邊數增多,正n邊形就越接近圓。這里不僅滲透了數學極限思想,而且溝通了圓與其他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系,更使學生體驗到了圓的內在美,感受到數學文化的魅力。
二、思維能力的訓練
數學思維是數學教學的靈魂。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訓練學生思維,只有遵循教材與學生思維的特點,引導學生積極地開展思維活動,培養學生思維的抽象性、靈活性、有序性和發散性,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
1.訓練學生思維的抽象性。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整個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形式由直觀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但仍然有很大的具體性。在教學中發揮直觀形象思維的優勢,充分利用直觀教學手段,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加強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這是素質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課題。做好這一點,對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是有益的。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認識》中三角形的特性——穩定性時,教師如果只是讓學生閱讀書上相關文字或者自己做簡單介紹,學生往往只能發揮自己的想象,理解實際是不到位的。在教學中,我準備了用三根木條訂成的三角形框架和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木條框架,請學生來拉一拉。三角形很牢固,拉不動;而平行四邊形一拉就變形,不需要過多地解釋,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自然而然地就認識了什么是三角形的穩定性。很多時候,我們通過直觀操作,就能反映出事物抽象性的特征,實現由想象到本質的提升。
2.訓練學生思維的有序性。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經??梢钥吹揭恍W生在解決問題時往往表現得束手無策,不知如何著手解答,反映出思維上的無序和盲目。如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沿著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程序認識問題實質,使他們具有解題的基本思維方法,是教師應考慮的問題。我在教學中,經常有計劃地教給學生解決各類數學問題的思維程序,并有針對性地加強有序思維的訓練,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多種數學思維方法。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中的“替換”這一內容時,根據教學例題:“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個小杯和1個大杯,正好都倒滿。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時,我是先安排了觀察、審題的時間,使學生抓住問題的突破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再引導學生經歷了感性理解(一個大杯的容量等于三個小杯的容量)——實際操作(通過課件演示具體感知)——交流歸納(把兩個較復雜的量轉化成比較簡單的同一種量來解決問題)——理論提升(感受“替換”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的過程,整個過程學生學得積極主動,很好地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新課改帶來新理念、新課標、新教材,教師應以課堂為主陣地,在充分領會新課程理念、明確高效課堂內涵的基礎上,用好教材、精心預設教學過程,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究學習的條件、情境和氛圍,營造有效思維和積極體驗的時間和空間,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加強思維訓練和習慣培養,才能真正實現數學課堂的扎實高效。
參考文獻:
[1]陳艷杰.淺談如何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才智,2013,(14).
[2]葉桂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12).
[3]張艷英.淺談如何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育教學論壇,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