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運用iSmart 外語智能平臺和移動智能終端APP探討聽說教學的新方法,從課前任務發布到課中引導,再到課后互動與監控,通過平臺的數據對學生學習情況分析,了解學生學習的動向,掌握教學的效果和存在問題。實踐證明,利用iSmart開展大學英語聽說教學,一方面解決了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學得怎么樣”的系列難題,另一方面建立了教師與學生互動平臺,通過平臺數據的有效反饋,使得教師“教有所依”、“教以致用”以及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長”。
【關鍵詞】智能平臺;聽說教學;互動
【作者簡介】鄭勤和,廣東理工學院。
iSmart (integration, sharing, motivation, accessibility, resource, technology)是一個集教學理念與信息技術融合,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融合;互動與分享;激發持久學習動機;提升學習有效性;課程與訓練超市;評測與分析于一體的智能教學平臺。我們利用這個平臺進行大學英語聽說教學的改革,使線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線下課堂教學相融合,以提升課程的趣味性,激勵性,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提高教學質量。
下面以《大學體驗英語(二)》聽說教程Unit 1Introduction: “Youll really like him”為例,說明我們的做法。
一、過程與方法
1.課前教師發布自主學習任務單:在主頁面“通知”欄目下發布作業,要求學生進入課程,學習本單元的“Warm Up, Listening Task, Real World Listening, Interactive Practice”。我們利用iSmart平臺設置了詞匯自學、詞匯跟讀以及句型跟讀等任務,目的是幫助學生做好聽說課的基本準備,緩解課上的聽說焦慮,讓學生“準備好上課”。此外,還設置了相關英文視頻題,旨在幫助學生了解與單元主題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加深對單元主題的認識。
2.課中檢查引導。課堂打開主頁上的“Dashboard”中的“進度與成績”,“TOP5”, “單元成績,”“課程完成率”,“學習時長”,公布各項數據,見下圖,表揚TOP5的同學,分析并指出學習重點,難點和存在問題。對學生錯誤較多的Real World Listening: Get the Main Idea--Write T, F,or ? 部分進行反復講解,操練。針對Listen and Repeat 和Watch for Dubbing 學生朗讀的情況,利用系統的語音識別技術進行評測,現結合同伴評價,教師評價和系統評價,給出一個綜合得分。
3.課后互動與監控。在主頁面“My Course”目錄下,“測試”一欄,布置各種層次的聽說讀寫的練習題,點擊“查閱”就可見到學生在網上開始作答時間,學習的時長,然后進行“批閱”操作,系統會自動顯示成績滿分率,完成率,錯題分析,生成一個系數數據,老師導出本次作業的Excel 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就一目了然了。在“DIY”欄目下,創建個性化課室,教師把自己編的本土教材上傳,作為主教材的補充。如我把學生自己拍的英語微電影上傳,讓學生觀看、點評。
二、結果
iSmart平臺聽說教學的應用主要以鞏固練習和提高練習為主。與以往的聽說課作業相比,利用iSmart測驗布置課下聽說練習,形式更豐富,內容更全面,音視頻相結合,提高了聽說練習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通過iSmart進行課下復習,學生能及時地看到復習效果,適時地進行針對性練習。教師也能根據學生的iSmart成績追蹤學生的復習進度,掌握學生的學習難點及問題,并能通過iSmart問答進行在線指導和答疑。同時,iSmart口語跟讀和口語復述等測驗功能有效地解決了學生“課前不開口、課上開不了口、課后口不開”的難題。更重要的是,通過iSmart進行課下復習,學生能及時地看到復習效果,適時地進行針對性練習。教師也能根據學生的iSmart成績追蹤學生的復習進度,掌握學生的學習難點及問題,并能通過iSmart問答進行在線指導和答疑。與傳統的課下師生互動相比,iSmart 平臺上的師生互動覆蓋面更廣,互動更及時、更有效。各項抽測的數據見下圖。
三、結語
經過我們教學團隊的反復論證和課堂實踐,我們認為利用iSmart平臺開展大學英語教學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效的。iSmart 平臺中,Mycourse 把線上線下學習資源融為一體,DIY創建個性化課室,從碎片化資源,到課程,再到課程群,從單項技能訓練,到模擬考試試卷,使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學生各取所需,各練所長,使大學英語教學從傳統單一走向混合自主多元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瑞瑞.微媒體時代的英語教材數字化趨勢研究[J].教材研究, 2016.
[2]陶衛,朱瑩,胡曉婕.基于手機APP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初探[J].教育科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