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男
摘要:文博工作是文化工作的組成部分,是一項全方位、系列化、深層次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做好新時代文博工作,對于推動我國傳統文化發展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推進新時代文博事業發展,重點要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做好文物資源的收集與保護,整合優化文博資源;二是做好文博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三是搞好革命傳統教育;四是加強文博事業與旅游業的融合;五是探索互聯網+文博。
關鍵詞:新時代;文博事業;發展建議
文博工作是文化工作的組成部分,是一項全方位、系列化、深層次的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中華民族創造并留下了豐富的珍貴文物和璀璨的傳統文化。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經濟市場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網絡化的特點日益突出,做好文博工作,對于推動傳統文化發展,促進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推動新時代文博事業的重要意義
文物是歷史留下的遺產,文物蘊涵歷史、藝術、科學等多方面價值。文博事業就是對文物的收集、保護、開發利用,使其蘊涵的歷史價值轉化為現實價值。推進新時代文博事業發展的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傳播科學知識。通過挖掘文物中蘊含的古代人類文明智慧,繼承和傳播科學知識,激發人們的創造靈感,推動技術創新,發展新時代科技事業。二是開展革命傳統教育。開展對國民,特別是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宣傳我國歷代優秀政治家、經濟學家、民族英雄和愛國人士,特別是近代反侵略斗爭的偉大業績,宣傳中國共產黨人為民族獨立和國家解放英勇奮斗的革命精神,有利于培養人民群眾的愛國主義思想。三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我國的歷代文物蘊含著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新時代繼續做好文物的收集保護、推進文博宣傳事業,有利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和薪火相傳。四是陶冶大眾的人文情操。推進文博宣傳,宣揚民族傳統美德,繼承傳統文化藝術,使大眾能夠在戲曲、詩詞、歌賦中陶冶情操,培育高尚品質,促進精神文明建設。
二、推進新時代文博事業的建議
為了更廣泛深入宣傳文博工作的意義和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作用,提升全社會對文博工作的認知度和重視程度,在經濟和輿論上全力支持文博工作,推進新時代我國文博事業的發展,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1、做好文物資源的收集與保護,整合優化文博資源。歷史文物是文博工作的載體,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做好文物的收集和保護工作是文博工作的首要任務。文物收集整理是一個長期的工作,隨著考古工程地不斷發展,新的文物源源不斷地挖掘面世,收集整理工作必須緊緊跟上。要按照《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要求,采取行政保護與法律保護相結合,傳統保護和現代科技保護相結合的方式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同時要在一定區域內,優化文物資源整合,使文物發揮最大效益。現在許多城市建有考古部門和各具特色的博物館、陳列館和文化館等,并在其中陳列著許多突出地域民間特色的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博資源形形色色,各有所長又各有所限。發展地方文博事業,要樹立全局觀念和創新理念,善于對各種文博資源優化整合,加強各館之間的聯合互動,實現文物的統一調配、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理利用、互惠互利,以此鞏固并提升文博工作的社會地位,更好地發揮文博工作的有效社會功能。
2、做好文博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開發利用文博資源服務社會有效功能,就是使文博資源內在的固有信息和價值“古為今用”,給文博資源“化腐朽為神奇”的第二次生命,這是文博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文博資源的開發利用,首先是要在區域文博資源充分優化整合的基礎上,聯合有關學術行業協會,組織好不同專題的大型展覽活動,更多地吸引社會群體和群眾參觀,千方百計擴大博物館的宣傳教育功能。
3、搞好革命傳統教育。利用清明和革命紀念日,組織群眾到革命紀念場館進行參觀學習,通過講解和宣傳演講,傳播紅色文化和革命傳統,樹立革命英烈在人民心目中的光輝形象,抵制損毀黨和革命英烈形象的各種腐朽文化的侵蝕。
4、加強文博事業與旅游業的融合。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提高,人們逐漸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旅游就是一項深受人們喜愛的文化需求。近年來,旅游業挖掘開辟了許多以革命圣地、戰爭遺址、領袖舊居、將軍嶺、烈士墓等為主線的紅色旅游產品。文博宣傳要充分利用這一契機,促進二者的有機結合,寓文博宣傳教育于旅游之中。在旅游業發展中,推進革命傳統教育,在發展文博事業中促進旅游業的繁榮。
5、探索互聯網+文博。隨著我國歷史發展的里程進入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的還有日臻成熟和普及的互聯網技術?;ヂ摼W已經成為經濟社會各行各業發展創新驅動的先導力量,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行為方式。文博工作要與時俱進,實現與網絡時代的高度融合?;ヂ摼W+文博猶如為新時代文博事業插上騰飛的翅膀,文博工作者要對此開展積極的研究和探索,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建設數字博物館。要運用現代數字技術實現文物資源數字化。在收集和保護類似于紙質文物時,在保護原件完好無損的同時,為確保文物內容長期保存,可將原件文字、圖像轉換成數字編碼錄入磁盤,形成數字文物,永世保存。二是革新文物陳列方式。有效使用高科技數字化和多媒體手段,設計出專業的多媒體觸屏系統和等離子大屏幕電視系統等,使大眾更加方便清楚地了解相關文物。三是建設文博網站。利用網絡信息傳播技術,強化文博典藏、研究、展示功能,強化文博知識傳播及社會教育功能,將文物資源信息傳送到世界各地,使所有公眾都能共享人類文化遺產的福澤。
三、結束語
文博事業是國家和民族珍貴的文化資源,大力推進新時代文博工作發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我們文博工作者要擔當起這一歷史使命,深入挖掘,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全面做好新時代文博工作,為發揚光大我國傳統文化,促進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出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王成.新形勢下的文博事業發展[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19):55-56.
[2]馬嘉憶.文博事業與文物保護、文化傳承的關系研究――以吉林市城市發展為例[J].黑龍江史志,2012(2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