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瓷器,從古至今在中國藝術史上一直都是輝煌的一頁。龍泉青瓷以其釉色晶瑩潤澈、青翠如玉、別具風格而在中國瓷器中獨領風騷,開創了中國陶瓷美學的新境界,成為舉世無雙的陶瓷藝術珍品。
關鍵詞:龍泉;青瓷;特點;藝術魅力
青瓷是中國陶瓷史上著名的瓷器,其中以龍泉產的青瓷尤為著名。史稱中國五大名窯的官窯、哥窯、汝窯、定窯和鈞窯中的哥窯,指的就是龍泉的青瓷。龍泉青瓷是我國瓷器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具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它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內涵,在我國文化史上占重要的地位。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龍泉青瓷是龍泉人民世代相傳、與當地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每個時代本民族地域的社會經濟、物質文化、社會文明發展狀況,都能在青瓷作品中得以體現,并折射出青瓷文化的傳承歷史。
一、龍泉青瓷的歷史概況
我國青瓷燒制技術源遠流長,浙江是我國青瓷的發源地。自商周時期原始青瓷到東漢以來的成熟青瓷,晉代的“縹瓷”,唐越窯的“秘色瓷”,直到龍泉青瓷已有將近兩千年的歷史。從早期青瓷的青黃、淡黃到后來的純青等色,濃艷淺淡,但都無不以青為尚。青瓷有“雨過天青”之雅,有阿拉伯人稱“海洋綠”之幽,更有“類玉”、“類冰”之青質,兼得蒼天、青山、綠水、碧玉之萬般靈秀。龍泉窯青瓷就是諸多青瓷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龍泉青瓷是我國制瓷史上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一個窯系,窯址在今浙江西南部山區。龍泉青瓷肇始于三國,興起于北宋,在南宋到元達到鼎盛,明代中晚期后開始衰落,其生產歷史長達1600多年。作品主要以釉色吸引人,是最著名的顏色釉瓷器品種。施釉往往多次,釉較厚,玻璃光感很強。龍泉窯的白胎青瓷,胎質細膩致密,白中泛青。釉層柔和無開片,足底露胎處呈儲紅色,俗稱“朱砂底”。馳名中外的龍泉窯粉青釉和梅子青釉,釉質晶瑩的青玉,其色調可與翡翠媲美,達中國古代青色最佳的境界。按照葉英挺的理論,龍泉青瓷的歷史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五代到北宋早期、北宋后期到南宋、元明。
二、龍泉青瓷的藝術特點
龍泉青瓷分為哥窯、弟窯兩大類。哥窯與弟窯最大的區別就是,哥窯是開片瓷,即青瓷表面有像裂痕的紋路,這種片紋是因胎體膨脹系數大于釉的膨脹系數,在燒窯冷卻時出現的,本是一種缺陷,卻產生金絲鐵線的特殊裝飾效果,而弟窯是不開片瓷。由此,有人據其外形之不同,言說哥窯因其碎紋而具有悲劇的美學特性,而弟窯因無碎紋是一種喜劇的美學意味。
1、弟窯青瓷的藝術特點
弟窯瓷,造型優美,胎骨厚實,釉色青翠,光潤純潔,有梅子青、粉青、豆青、蟹殼青等。其中以粉青、梅子青為最佳。滋潤的粉青酷似美玉,晶瑩的梅子青宛如翡翠。梅子青釉具有與汝窯釉色類似的美感,釉質渾厚,色如翡翠,釉層略帶透明,釉面光澤照人,器如梅子初生,秀色可餐。粉青釉釉層肥厚,釉面略帶乳濁呈失透狀,釉色青綠粉潤,釉表面光澤柔和,有如青玉。青瓷要突出釉的青和潤,為了達到晶瑩滋潤的釉色,必須增加釉的厚度,所以古人有多至十數遍以上的上釉方法,乃至釉層厚度大大地超過了胎體厚度;有的還利用釉層厚薄不同的特點,運用“出筋”和根據二次氧化原理而形成的朱砂底來進行修飾。青瓷藝人向來追求“釉色如玉”,弟窯產品可謂達到了這樣的藝術境界,其釉色之美,至今世上尚無匹敵。
2、哥窯青瓷的藝術特點
哥窯產品古樸端莊、古色古香。為此,哥窯、官窯、汝窯、定窯、鈞窯同列為宋代五大名窯。
哥窯瓷,胎薄質堅,釉層飽滿,色澤靜穆,有粉青、翠青、灰青、蟹殼青等,以粉青最為名貴。釉面顯現紋片且其形狀多樣。紋片大小相間的,稱為“文武片”;有細眼似的叫“魚子紋”;類似冰裂狀的稱“百圾碎”,還有“蟹爪紋”、“鱔血紋”、“牛毛紋”等。這種因釉原料收縮系數不同而產生的疵病,但因人們喜愛它自然、美觀,反而成了別具風格的特殊美。它的另一特點是器腳露胎,胎骨如鐵,口部釉隱現紫色,因而有“紫口鐵腳”之稱。
哥窯青瓷中以“冰裂紋”為最美,它創意獨特,如片片透明的冰,自然裂紋如冰互相碰裂狀。裂縫深粗,如魚鱗,又如同梅花片片,層層疊疊,具有較強的立體感?!氨鸭y”遠古曾經有過,近代沒再出現,古人道:“官窯品格,大率與哥窯相同,色到粉青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色之下也。紋取冰裂為上,梅花片墨次之,細碎紋,紋之下也”??梢娝莫毺亓鸭y早就為古人們所關注,其天然而又不需雕飾的自然博得了世人的喜愛,在古人的眼里此品為青瓷上品中的極品。
三、龍泉青瓷的藝術魅力
俗語道:“瓷韻繞九州,一劍傳千古。”這是龍泉的真實寫照。龍泉因劍而得名,憑瓷而生輝。龍泉青瓷因瓷器質地細膩,線條明快流暢、造型古樸端莊、色澤斑斕純潔而聞名于世。龍泉青瓷青于外而美于魂,它的藝術魅力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1、釉色之美。龍泉青瓷從早期青瓷的青黃、淡黃到后來的純青等色,濃艷淺淡,但都無不以青為尚。所組成層翠欲染,龍泉青瓷有“雨過天青”之雅,有阿拉伯人稱“海洋綠”之幽,更有“類玉”、“類冰”之青,兼得蒼天、青山、綠水、碧玉之萬般靈秀。釉色是龍泉青瓷藝術形式美的最為重要的因素,釉色之中飽含著創作者對大自然獨到的見解和體悟。這揉合了山水之色、大自然靈魂之色的青綠,體現在瓷器上,頃刻間使得龍泉青瓷品位得到提升。高超的燒制技術使龍泉青瓷的釉色超凡脫俗,極富文化內涵和濃郁的文化色彩。龍泉青瓷分兩類:一類是“胎薄如紙、釉厚如玉,釉面布滿紋片,紫口鐵足,胎色灰黑”的黑胎開片瓷器;另一類釉面無紋片,胎白質細,底足及露胎處呈朱紅色,稱“朱砂底”,釉色青翠滋潤,宛如翡翠。無論是黑胎開片瓷器還是白胎厚釉瓷器都具有“青色”釉特征。親自到過龍泉,見過甌江源頭之水的人一定會感嘆,原來龍泉青瓷的顏色與這甌江之水色那么的接近,其青碧如甌江水色也。
2、樸素之美。龍泉青瓷無紋無飾,樸素無華,就憑著單純的釉色,上好的釉質和器形,使審美達到極致。龍泉青瓷的美是素雅的美,恬靜自然的美。它晶瑩而略帶透明的青色,一如天空,山川,湖水一樣,給人滿目青翠的透潤清新之感。龍泉青瓷追求古樸自然的藝術品格,一方面是由于創作者本身對大自然審美表達的一種樸素情懷而形成的;另一方面與道家美學思想對宋代的影響有直接的關系。莊子的思想中,其核心內容是崇尚自然、順其天性。大家把樸素自然之美作為美的典范。據《道德經》載“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樸素、淡泊的美學境界,也是藝術的最高境界?!凹鹊窦茸?,復歸于樸”,順應自然,尊重事物的自然本性,不去施加外力,使其改變原有的自然之性,保全其“真”美。這種美學思想的追求也是非常深刻的,它滲透到藝術領域,即形成了“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巧若拙,大辯若訥”的天然之境。歷來懂瓷器的行家都喜歡這樣來評價龍泉青瓷:如遠山晚翠,又如淺草初春,一切雕飾在龍泉青色的面前都顯得繁縟,唯有此色,堪稱人間大美,此乃龍泉青瓷自然之美也。
3、紋飾之美。青瓷作品的紋飾美,主要體現在瓷紋、雕刻、飾紋等方面。傳統的龍泉窯裝飾技法主要是圍繞著青瓷的裝飾技法展開。根據實物觀察得知,傳統的龍泉窯青瓷形體裝飾有劃紋、刻紋、描畫、貼物、挖空等多種裝飾技法。這些技法與龍泉青釉相結合創造出豐富多彩的藝術效果,為現代青瓷發展奠定了基礎。而哥窯的天然裂紋和冰裂紋的出現,則有如天然春花,典雅浪漫、美不勝收。宋代名窯哥窯,其品物以紋片著名,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以紋片著稱。明代《格古要論》中有這樣的描述:“哥窯紋取冰裂、鱔血為上,梅花片墨紋次之。細碎紋,紋之下也?!逼涮卣骺蓺w納為:黑胎厚釉,紫口鐵足,釉面開大小紋片。其紋線多為黑色,俗稱金絲鐵線。按顏色分有血、黑藍、淺黃魚子紋;按形狀分有網形紋、梅花紋、細碎紋等。哥窯開片總的特點是平整緊密,片紋裂開成上緊下寬狀,黑色紋片中有時閃藍色。哥窯象形開片千奇百態,詭譎神秘,別具一格,往往使其成為曠世珍寶或無價之寶。三九嚴冬河水結成厚的冰塊,,用棒棰敲冰冰面就會嘎地一聲出現許多白色的炸裂開的紋路,有時冰面上就漸漸滲出了水,冰裂紋相互交織,逶迤遠去煞是好看。將這種縱橫交織的紋理運用在藝術創作上并取得成功的首推聰明的制瓷工匠。冰裂紋是古代青瓷中的一個品種,因其紋片如冰破裂裂片層疊有立體感而稱之。在哥窯的各種釉裂紋片中冰裂紋排名首位,素有“哥窯品格,紋取冰裂為上”的美譽。因其在燒制過程中的獨特開裂展示出無限的自然美。
四、總結
每一種陶瓷藝術的背后,都凝聚著陶瓷藝人對材料、工藝、思想表達的智性體悟,飽含著陶瓷藝人對生活的態度,流淌著匠者的體溫,并徐徐散發人文精神的芳香。龍泉青瓷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對象,以其獨特的方式不斷延伸著人類進步的足跡,傳承者人類智慧和文化意蘊,是人類另一種生命符號。作為龍泉青瓷藝人,我們期望能夠提高創作水平,更期望能引發全社會對龍泉青瓷傳承的關注,將龍泉青瓷的傳承與發展推向更加遼遠的未來。
參考文獻:
[1]95“越窯、秘色瓷國際學術討論會”述評.上海博物館,1995.01.16-17,9-14
[2]趙申.優雅婉約 如玉如磐[J].文化漫談.2016.07,86-92
作者簡介:
王澤和,龍泉大澤和風青瓷坊藝術總監,長期從事傳統青瓷文化研究。他創作的青瓷作品造型古樸,釉色純正,溫潤如玉,典雅大氣,深受業界和青瓷愛好者的好評。多件作品榮獲大獎,并被海內外知名人士收藏。
王澤和祖父王鏡清系龍泉民間藝人,被《龍泉縣志》譽為“藝冠龍泉”。受祖父輩的藝術熏陶,王澤和自幼酷愛傳統青瓷文化,高中畢業后便從事工藝美術設計,特別是對古瓷器的研究產生了深厚的興趣??v觀他的作品,構思嚴謹,視覺獨特,器形雅致,方寸之間透出君子坦蕩的浩然之氣,讓人領略到一種超凡的藝術氣質和清新高雅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