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星辰
摘要:共享經濟自從優步進入中國以來,迅速擴散至各個行業領域,掀起一陣共享熱潮,吸引了大量熱度,共享單車也一度成為國家名片。但是在歷經近五年的發展過后,投資者熱情退卻,中國少數共享經濟平臺諸如滴滴打車、摩拜單車等企業逐步發展壯大,更多的同類型企業則走向倒閉。本文通過研究共享經濟現狀,從中整理出共享經濟發展的缺陷,試圖通過針對性的政策建議,對于行業未來發展起到借鑒性意義。
關鍵詞:共享經濟 區塊鏈 發展現狀
一、共享經濟的發展現狀
(一)共享經濟概念
共享經濟,近年來發展態勢如火如荼,眾多資本不斷涌入該經濟業態,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就其本質而言,共享經濟,從狹義上而言,即消費者共享其閑置資源的使用權于資源需求方,而雙方就此獲利的經濟模式。從廣義上而言,共享經濟即保有物品的所有權,出讓資源的使用權,物品雙方就此獲得利益的模式,因而此類模式也包含了共享單車的租賃模式。
(二)共享經濟在中國的發展現狀
共享經濟自從優步中國進入中國市場以來,迅速點燃了市場對于共享經濟的熱情,大量資本不斷進入該行業,企圖著陸市場分得市場早期紅利,這也不斷助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壯大。從市場體量上來看,根據《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數據顯示,我國共享經濟市場在2016年的交易額約為34520元,同比增長103%。從涉及人群上來看,2016年我國參與共享經濟活動的人數超過6億。從服務范圍上看,共享經濟涉及領域不斷增多,相關企業的實力不斷壯大、活力不斷增強。共享經濟市場規模不斷發展壯大,未來還將進一步發展,創造就業人數也不斷增長,成為助推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動力之一。
當前共享經濟行業,大部分行業主體仍然選擇將資源所有權的保有和配置緊攥在手。共享經濟的本質定義是將社會閑置資源的使用權快速匹配給資源需求方,而資源出讓方獲得報酬的模式,平臺在此只做純中介平臺,不干擾資源雙方共享使用。例如共享經濟的領頭羊Uber和Airbnb,最開始也是如此。
目前的共享經濟無論是發展進入整頓期的共享單車行業,還是層出不窮的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等,都基本上可以歸于租賃經濟的范疇。平臺選擇和創造新的共享經濟商品,并保有該商品的所有權,最后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和大數據,迅速將資源匹配給資源需求方消費。而引爆共享市場的優步中國、嘀嘀打車等網約車行業雖然保持著中介平臺的性質,但從其本質發展而言,未來仍將回歸于租賃經濟范疇。
二、共享經濟存在的問題
(一)行業進入門檻過低
共享經濟在近幾年熱度不減,“共享+”層出不窮,各種共享不斷抓取著公眾眼球,但是于此大相徑庭的是大批所謂的共享平臺在熱度消退后被迅速的淘汰。究其緣由,主要還是由于行業的進入門檻太低,核心競爭優勢容易模仿。
以共享單車為例,摩拜和OFO在成長初期,曾憑借以大量的單車投放和低廉的單車成本,迅速占領大中城市市場份額。但是依然沒有阻止其它大量的企業進入共享單車這一行業,眾多其它平臺例如永安行、小藍單車等等,也模仿這一模式迅速跟上摩拜和OFO腳步。
(二)行業數據壁壘
從本質上而言,共享經濟仍然是一種以平臺信用作為中心的信用經濟,在閑置資源供給的雙方交易的達成更多的依靠平臺作為信用中心撮合,無信用則無交易。然而在我國個人信用體系不完善的事實下,平臺對于供需雙反的信用畫像刻畫則決定了其撮合交易的質量,甚至決定了其未來發展成功與否。一方面。用戶信用數據的完整與否直接決定了其交易雙方是否會存在違約的風險,例如在短租行業,房東對于租客信用的不明晰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平臺交易量的擴大。另一方面。信用數據的不完善和數據不同平臺之間的斷層導致用戶信用違約成本過低,誘發違約事件,例如由于不同平臺信用數據不會互通,誘發用戶在不同平臺違約。
當然,對同一行業中不同平臺而言,數據是安身立命之本,是公司巨大的資源財產。因而出于保護自身數據安全和數據優勢的考慮,不同平臺不愿意講數據共享,建立數據共享渠道。這也是目前互聯網時代最大的信任問題。沒有一個有效的數據共享渠道,各個行業和平臺成為一個個數據孤島,難以用更大的數據量和低廉的數據成本助推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三)市場監管尺度不一
共享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一直面臨著監管層力度不一致的問題,對行業發展造成一定量的損害。
在共享經濟發展的初期,作為一種新的發展業態,共享經濟不斷滲透到傳統行業,產生新的發展模式。而監管體系仍然停留在傳統經濟業態,對于新的發展模式存在監管空白。而共享經濟在這存有漏洞的監管空白中一方面得到了巨大發展空間,另一方面也滋生了眾多發展亂象。然而,在共享經濟發展進程中,監管力度突然過大又造成了對共享經濟的發展牽制。例如在網約車的發展最初。監管系統的模糊化監管給了網約車行業很大發展空間,但是在其發展中期,眾多地方性政府對于網約車的規范條款太過嚴苛又打擊了該行業發展。
三、結論和政策建議
共享經濟借助互聯網技術,通過匹配供需交易雙方,顯著改善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為供需雙方找到了一個共同的社會資源的分配方式。盡管共享經濟目前仍存在諸如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監管體系不成熟、行業惡性競爭等一定的發展瓶頸,但隨著監管體系的完善、信息的透明公開化以及行業自律體系的建立,共享經濟在經濟增長的新常態及供給側改革的積極影響下,必將受到大眾的廣泛認可,迎來更大的活力與生機。
(一)完善監管體系
要解決共享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出現惡性競爭、資源浪費、產業扭曲等問題,政府應介入監管,完善監管體系。一方面,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在現有征信平臺的基礎上,實現共享經濟平臺、社交網絡平臺等各類信息平臺的對接,加強征信記錄、違法失信行為等信息的披露和共享,利用統一的社會信用來規范用戶道德行為,以減少失信、違法行為的發生。另一方面,要制定和完善共享經濟監管的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平臺企業或服務提供者的經營行為、監督檢查、法律責任等方面予以規范。
(二)建立行業自律體系
共享經濟是建立在誠信基礎上的網絡經濟,要得到健康發展,除了政府的引導、監管外,加強行業的自律也很有,必要。可以通過成立產業聯盟、行業協會等組織,制定行業規范和標準,建立與監管部門溝通協作機制。
(三)把握區塊鏈技術契機
區塊鏈作為一種去中心化、透明安全的底層技術,不再僅僅適用于比特幣,而且更加適用于需要去中介化、增強信任機制的經濟業態。共享經濟在出現之初雖然發展態勢迅猛,但是目前由于受到自身模式的限制,規模和領域仍然受限。閑置物品的分享更多依靠于平臺信用資質,而非個人信用,這種分享模式最終發展成為了例如摩拜單車等一類租賃經濟模式。這種模式的成功發展依賴于信用和數據中心平臺,也恰恰受限于中心平臺的發展。區塊鏈作為一種分布式數據庫技術,一方面能夠很好的打破目前各共享經濟平臺的數據孤島現象,暢通數據溝通渠道,另一方面,通過智能合約很好的完善信用體系,構架出完整的用戶信用畫像,進一步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