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榮蓉 韓英彤
近年來,我國轉口貿易得到了快速發展,但違規轉口貿易也屢禁不止。鑒此,外匯局多次開展了對轉口貿易的專項治理活動,遂使轉口貿易監管問題成為市場高度關注的熱點話題。就此,《中國外匯》專訪了國家外匯管理局管理檢查司司長徐衛剛。他認為,正常的轉口貿易不僅可促進轉口貿易開展國的經濟發展,也有益于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但轉口貿易背后潛藏的風險也不容忽視,包括資金脫實向虛、擠占實體經濟金融資源的風險,以及導致跨境資金異常流動加劇的風險等。鑒此,外匯局將在保證經常項目可兌換的前提下,多措并舉,不斷規范對轉口貿易的管理。
中國外匯:轉口貿易具有突破貿易壁壘、降低交易成本和無需繳納關稅、增值稅的優勢,對推動我國外貿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我國金融開放新格局的構建。您如何評價轉口貿易的作用?
徐衛剛:轉口貿易作為對外貿易的一種形式,又稱中轉貿易或再輸出貿易,是指國際貿易中進出口貨物的買賣,不是在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直接進行,而是通過第三國轉手進行的。這種貿易對于中轉國來說就是轉口貿易。轉口貿易不僅促進了轉口貿易開展國的經濟發展,也為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作為一種重要的貿易形式,轉口貿易的發展拉動了交通運輸、港口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對于企業來說,轉口貿易因其兩頭在外的特點,可以規避進口國對出口國的反傾銷稅、進口國對出口國某些商品的配額管理,以及出口國禁止向進口國出口某些商品等限制,或獲得進口國的關稅優惠等。另外,近年來以人民幣結算的轉口貿易日益增多,則加快了人民幣“走出去”的進程,也推動了我國對外經濟的發展,以及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
中國外匯:過去幾年,我國的轉口貿易取得了驚人的發展。您認為我國轉口貿易的發展具有哪些特點?應如何進行評價?如何認識其中的違規問題?
徐衛剛:我國轉口貿易的發展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增長速度快、波動大。如2014年,我國轉口貿易收支總額高達6652億美元,占貨物貿易的15%,創歷史新高;但2017年,又大幅縮減至2970億美元,僅占貨物貿易的6.6%。二是轉口貿易差額(順差)占經常項目差額的比重偏高。2005—2016年,我國轉口貿易差額占經常項目差額年均比重為18.6%,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這里以在IMF網站有數據記載的11個代表性國家和地區為樣本,包括:德國、日本、美國、巴西、印度、俄羅斯、英國、韓國、法國、中國香港、中國大陸)。三是轉口貿易差額波動較大。2015、2016年,我國轉口貿易連續2年出現大額逆差,合計達1000億美元(這在全球主要轉口貿易國家中較為罕見);而2017年,又轉為順差118.44億美元。
我國轉口貿易之所以能高速發展,主要是轉口貿易因其無需繳納關稅、增值稅,具有交易成本低等優勢,從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也推動了我國對外經濟的發展。但由于轉口貿易難以核實貿易背景,為構造貿易、套利等違規行為提供了便利,進而導致了異常增長情況,使得轉口貿易差額虛高,超出了正常的增長范圍。
近年來,在外匯局針對轉口貿易開展了一些專項檢查中發現,部分銀行和企業存在違規行為。一是部分企業通過重復使用、偽造、變造貨權單據等手法構造大量虛假轉口貿易,采用“大額存單質押+90天以上美元信用證/海外代付+境外貼現融資匯入”模式,獲取境內理財產品與境外融資之間1%—2%左右的凈利差。二是部分銀行為賺取利益,在辦理轉口貿易及融資過程中未進行客戶盡職調查,或者單證審核不嚴,嚴重者為客戶違規打掩護,甚至惡意串通協助造假,對虛假轉口貿易的增加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中國外匯:您認為在轉口貿易業務快速增長中,需要重點防范哪些風險?
徐衛剛:在轉口貿易快速增長的同時,其背后潛藏的風險也不容忽視。其中最需要關注的有兩個風險:一是資金脫實向虛,擠占實體經濟金融資源的風險。以某銀行支行為例,2017年上半年,共發生貿易融資15.8億美元,其中異地企業辦理轉口貿易融資高達13.7億美元,占比達87%。銀行為迎合企業需求,設計高息攬儲的組合型融資產品,人為放大存貸規模,形成信貸資金“空轉”,擠占信貸資源,抑制了實體經濟的發展。企業開展轉口貿易套利,則加劇了資金脫實向虛。如境內外關聯企業進行轉口貿易,開展跨幣種交易,開立信用證的融資期限與實際結算周期不匹配,且以黃金、銅、鎳等大宗商品構造交易,頻繁進行循環套利。二是跨境資金異常流動加劇的風險。近年來,企業大量辦理異地轉口貿易,且具有單筆貨值高、收支總量大的特點,易對跨境資金流動產生較大擾動。此外,轉口貿易多采取單向貿易融資模式,融資期限長,與結算周期不匹配,收付時間差有的長達1年,也易增大跨境資金流動風險。
中國外匯:當前,外匯局對轉口貿易業務的監管現狀如何?哪些方面是監管重點?您對開展轉口貿易業務的境內機構有哪些監管建議?
徐衛剛:在保證經常項目可兌換的前提下,外匯局多措并舉,不斷規范對轉口貿易的管理。一是從監管措施上,綜合運用分類降級、加大對銀行和企業的違規查處力度、強化部門監管合力、加大違規行為曝光等監管手段,保持對虛假轉口貿易的打擊力度,增加企業投機套利成本;同時,嚴厲查處銀行未盡真實性審核職責、串通協助造假的行為,對違法、違規行為形成有力震懾,營造合規、守法經營的良好市場氛圍。二是在管理原則上,依據《外匯管理條例》和《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的規定,按照貨物貿易的監管原則對其實施監管,并按分類監管原則對開展轉口貿易的企業實行分類管理。三是從監管政策上,不斷強化銀行真實性審核職責。2016年,下發《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進一步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完善真實性審核的通知》,明確要求同一筆離岸轉手買賣業務應在同一家銀行網點采用同一幣種(外幣或人民幣)辦理收支結算;同時規定,銀行為企業辦理離岸轉手買賣收支業務時,要確保交易的真實性、合規性和合理性。
目前,外匯局對轉口貿易業務監管的重點是加強對交易真實性的審核,包括交易背景審查、交易合理性審查、交易憑證真實性審查、交易證明審查,以及收付匯資金使用與來源的合理、合法性的審查等。開展轉口貿易的企業應具有真實合法的交易基礎,并在提供證明交易的有效憑證后方能在銀行辦理資金收付和融資,禁止虛構轉口貿易實現套利及非法轉移資金的目的。
銀行在辦理轉口資金收付和融資業務時,應對客戶進行盡職調查,包括客戶背景、交易背景、交易合理性、交易單證真實性,以及客戶是否實際參與交易的相關證明等,均需進行核查,且不能僅局限于交易單證的機械式審核。特別對具有以下套利特征的轉口貿易,更要重點加強真實性審核:一是融資期限長,與結算周期不匹配;二是轉賣標的物價值高,方便運輸易儲存;三是交易頻繁,短短幾天內就完成循環操作;四是跨幣種交易,持續套取境內外匯差;五是境內外交易地區和交易對方相對固定、集中度高,大多是關聯企業;六是大量新設企業開展轉口貿易,或業務操作采取異地模式。對具有上述特征的構造貿易背景實現套利的業務,須從嚴審核,如有疑點不予辦理。
中國外匯:外匯局在打擊違規轉口貿易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未來的打擊重點有哪些?
徐衛剛:為促進轉口貿易業務的健康發展,針對異地轉口貿易高發、頻發特點,外匯局在執法檢查方面重點部署,多管齊下,不斷加大對虛假、欺騙性、構造型轉口貿易活動的打擊力度。2017年,檢查部門共查處企業違規轉口貿易案22起,違規金額2.68億美元,處罰款6222萬元人民幣;查處銀行違規辦理轉口貿易案件36起,違規金額合計18.3億美元,處罰沒款2480萬元人民幣,并暫停了2家銀行分支機構的對公售匯業務,有效遏制了借轉口貿易渠道實現非法跨境套利和非法轉移資金的行為,對市場主體形成了強大的震懾作用。
下一步,外匯局將繼續保持對虛假轉口貿易的高壓打擊態勢,將虛假轉口貿易作為打擊異常資金流動的重點:一是運用行政處罰和分類降級等管理手段,增加企業投機套利成本;對構成刑事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二是以銀行為抓手,加大對銀行履行真實性審核的監督檢查力度和違規查處力度,從前端控制虛假轉口貿易的發生。三是發揮監管合力,加強資源信息的共享,鞏固與海關、銀監會、公安機關等多部門合作成果。四是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曝光力度,加強政策的宣傳和引導,營造合規、守法經營的良好市場氛圍。
中國外匯:您如何定義轉口貿易中的“構造貿易”?對于轉口貿易中的“構造貿易”,外匯局未來的監管思路是什么?
徐衛剛:轉口貿易中的“構造貿易”,即關聯交易各方構造轉口買賣合同,以真實的貨權憑證或真實貨物為交易媒介,以非法套取境內外利差匯差,或非法跨境轉移資金為主要目的,而不是以真實交易賺取貿易價差為主要目的。這類構造型轉口貿易,明顯不具有商業合理性,只是借轉口貿易之名,行違規轉移資本或非法跨境套利之實,不符合IMF協定第30條有關經常項目的定義(經常項目是指不以轉移資本為目的的支付),因此對構造型轉口貿易應認定為不具有真實的貿易背景。
未來,外匯局將從以下兩方面入手,加強對轉口貿易中“構造貿易”的監管。一是加強對規模較大、增長速度較快等存在異常情況的轉口貿易的監測,通過加強對轉口貿易資金流的數據監控和分析,切實防范通過“構造貿易”非法套利的行為。二是堅持銀行和企業雙管齊下,以銀行展業審核為重點,強化銀行對交易背景合理性及交易流程的審查職責,同時,加大對企業構造型轉口貿易的打擊力度。
中國外匯:在對轉口貿易的監管方面,應如何處理好便利化與防風險的關系?
徐衛剛:從總體上看,監管的大方向始終是促進貿易的便利化,為此,外匯局也不斷推出各種貿易便利化措施;但便利化并不意味著允許虛假交易蒙混過關。具體到對轉口貿易的監管上,一方面,要繼續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包括支持跨國公司發展,為跨國公司資金的集中管理提供更多的外匯政策支持,同時也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為其開展對外貿易,包括邊境貿易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則要嚴守風險底線,加強對跨境資金流動的監管,以限制違法違規交易為重點,提高監測封堵虛假交易的效率,遏制非法跨境套利和非法轉移資金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