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平

摘要 目的:探討杭幽門螺桿菌治療中門診服藥及全程督導服藥的效果。方法:收治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胃炎患者119例,隨機分為門診治療組和住院治療組。門診治療組采用質子泵基礎上的經驗四聯方案,住院治療組在門診治療組用藥基礎上實行全程督導給藥,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兩組治療后均較治療前幽門螺桿菌清除率高,但全程督導組清除率更高(P<0.05)。結論:全程督導下的住院治療杭幽門螺桿菌較門診治療能夠進一步提高根除率。
關鍵詞 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全程督導
幽門螺桿菌(Hp)是定植于胃黏膜表面的一種微需氧革蘭陰性菌,1982年由澳大利亞學者Marshall和Warren首先從人類胃黏膜中分離培養出Hp,并證明其與胃、十二指腸疾病,尤其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發病相關[1],HP現已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列為人類I類致癌源[2]。目前我國Hp感染率仍達約50%[3]。因此,積極清除Hp對于減輕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痛苦及胃癌的一級預防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近年來采用全程督導療法在清除Hp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8月收治慢性胃炎Hp陽性患者119例,全部病例經電子胃鏡、快速尿素酶檢測確診,經醫患溝通及患者意愿情況分為門診治療組和住院治療組。其中門診治療組62例,男30例,女32例;年齡15~73歲,平均(50.38±12.83)歲:病程3個月~15年,平均(6.20±1.15)年。住院治療組57例,男28例,女29例;年齡25~76歲,平均(51.82±12.20)歲;病程2個月~16年,平均(6.08±1.25)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診斷標準:參考《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4]標準進行,內鏡下可見黏膜紅斑、黏膜出血點或斑塊、黏膜粗糙伴或不伴水腫、充血滲出;或黏膜紅白相間,以白相為主,皺襞變平甚至消失,部分血管顯露,可伴有結節狀或黏膜顆粒等表現。
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且全部病例經快速尿素酶實驗明確Hp陽性者。
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嚴重重要臟器疾病影響治療者;②合并其他消化疾病,如潰瘍、出血、胃黏膜相關淋巴樣組織(MALT)淋巴瘤、胃癌者;③既往精神疾患預計不能順利完成治療及療程者;④高敏體質者;⑤女性懷孕及預計近期受孕者。
方法:依據我院藥房實際結合京都共識,門診治療組給予泮托拉唑40mg/次,2次/d,飯前0.5h口服;枸櫞酸鉍鉀220mg,2次/d,飯前0.5h口服;阿莫西林膠囊1.0g,2次/d,飯后2h口服;甲硝唑0.4g,2次/d,飯后2h口服。上述藥物治療2周。住院治療組則采用全程督導療法,即在住院期間在醫師監督下口服前述門診患者相同藥物,同時進行衛生宣教、藥物指導、飲食控制、心理干預等。在患者完成2周療程后均停止一切藥物,4周后采用非侵入性℃尿素呼氣試驗復查Hp。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Hp陰轉率。
統計方法:采用SPSS19.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住院治療組Hp根除率為96.49%,門診治療組為85.48%,且前者根除率明顯高于后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Hp與上消化道疾病的關系越來越緊密,目前已明確其不僅可導致最常見的上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而且隨著感染時間的延長,其導致的癌變風險逐年增加。因此,Hp的根除治療成為上消化道疾病的最有效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但隨著抗生素的廣泛及不規則的應用,導致的耐藥現象使得曾經風光無限的經典三聯的根除率近年來已低于或遠低于80%[5]。因此,針對這樣的現實近年來我國消化內科專家學者們根據國際相關共識包括京都共識、馬斯特里赫-5及多倫多共識及時更新了我國Hp感染處理共識,即第5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推薦秘劑四聯(PPI+鉍劑+2種抗生素)作為經驗治療首選,其能夠達到90%以上根除率[6,7]。隨著時間的延長,其有效率能否保持>90%值得懷疑。以上國際國內權威方案均是基于藥物耐藥性逐漸增加的基礎上提出和改善的,焦點在于藥物。
基于上述背景及現實,受抗結核治療中廣泛使用的短程督導療法啟示,筆者最近2年來使用全程督導療法治療Hp感染者,本研究結果顯示,全程督導治療能夠進一步提高根除率,較單獨門診治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筆者認為,全程督導化療具有如下優勢:①能夠確保患者規則用藥及足量用藥:抗Hp所用藥物或多或少都具有一定的不良反應,門診患者棄用或少用風險增加,導致用藥失敗;②加強衛生宣教,提高治療依從性:住院期間強化衛生宣教,告知Hp相關疾病的可治療性及治療益處與存在的遠期風險,強化角色認同,使其自覺用藥;③規避不良嗜好,避免加重病情:強調清淡飲食,禁忌辛辣、煙酒等;④及時心理干預,形成良性刺激:網絡資源信息發達,患者感染Hp后獲取相關信息魚目混珠,容易出現恐病懼癌心理,形成負面情緒導致胃、十二指腸功能失調,加重病情,及時心理干預能夠形成良性刺激,有助于免疫系統功能的正常發揮,增強Hp清除能力。綜上所述,全程督導療法能夠避免或減少耐藥性的產生,進一步提高Hp感染清除率,雖然短期增加經濟負擔,但從遠期來看更有利于患者,是根除治療Hp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展望未來,有效的Hp疫苗預防感染無疑是最佳選擇閣,但有效的疫苗研制十分復雜,短期內推廣困難重重。因此,現階段如何進一步甚至完全根除Hp仍然任重而道遠。加之Hp根除率在不同疾病之間、同一疾病不同病型間、不同年齡組之間、不同性別之間是否存在差異,相關高質量文獻報道較少,可以就此開展更多的相關臨床研究。
參考文獻
[1]林三仁.消化內科學高級教程[M].北京: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16.
[2]錢家鳴.消化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3]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桿菌和消化性潰瘍學組,全國幽門螺桿菌研究協作組.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J].胃腸病學雜志,2017,22(6)_346-360.
[4]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J].胃腸病學雜志,2017,22(11):670-687.
[5]錢家鳴.消化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6]Zhang W,Chen Q,Liang X,et al.Bismuth,lan-soprazole,amoxicillin and metronidazole orclarithromycin as first-line Helicobacter py-lori therapy[J]-Gut,2015,64(11):1715-1720.
[7]Chen Q,Zhang W,Fu Q,et al.Rescue Therapyfor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A Ran-domized Non-Inferiority Trial of Amoxicillinor Tetracycline in Bismuth Quadruple Ther-apy[J].Am J Gastroentero1,2016,111(12):1736-1742.
[8]Fallone CA,Chiba N,van Zanten SV,et al.The Toronto Consensus for the Treatment of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Adults[J].Gastroenterology,2016,151(1):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