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祖榮
摘 要:為了提高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吸引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籃球運動中,體育教師應該開闊視野,構思新穎的課程安排,以達到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模塊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通過引入模塊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寓教于樂,在游戲中完成對籃球運動知識的傳授,讓學生在體驗籃球運動的樂趣時也掌握必要的籃球技能,提高籃球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模塊教學法;籃球課堂;實驗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8.04.009
引言
模塊教學將傳統教學的內容劃分為了幾個知識點,這些知識彼此之間都是獨立的,自成體系。這樣的課程安排有助于幫助學生掌握和理解籃球運動的要領。通過將教學內容模塊化,可以將難度高的內容分解為難度低的內容,再各個擊破,保證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領悟程度,對實現籃球課程的教學目標有著極大的幫助。
1 研究方法
1.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相關的文獻,獲得有關該內容的必要的研究結果,以便可以從理論的角度對籃球的模塊化教學有個整體的理解,有利于掌握重點的內容。
1.2 實驗法
通過設計情景等方法對籃球模塊化教學進行研究。全校學生中隨機抽取40位學生分為兩個組別,每組20人,一組作為對照組,另一組作為實驗組,通過對比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教學效果,從而積累籃球模塊化教學的實踐教學經驗。
1.3 數理統計法
將實驗獲得的數據分類篩選,并對其中得到的有效數據進行統計。
1.4 對比分析法
通過對兩組及以上的數據或者實驗現象等進行比對,從而得出數據之間差異的原因。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從而發現對實驗結果影響較大或者是起到主導作用的因素,并通過控制實驗條件來控制想要的結果。
2 籃球教學模塊教學法實驗教學實施過程
首先將參與教學實驗的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是對照組,另一組是實驗組。對兩個組進行不同方法的教學,對照組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授課,第二組使用模塊教學方法進行授課。同時保證其中的授課條件都是相同的,比如相同的教師,相同的課時。
第一周,首先要了解參加實驗的所有學生的籃球基礎情況。對這些學生進行籃球技能的常規考核,包括十次的固定投籃,帶球運球并成功投籃,一分鐘內雙手胸前傳球,全場防守滑步,并且記錄下所有學生的考核成績,用來與實驗結束后的數據進行對比。
第二周,使用傳統的籃球教學方法為對照組的學生進行授課,授課內容設定為第一周考核的四項籃球技能。主要的授課過程是以教師示范動作,學生練習為主。
第三周,使用模塊教學的方法為實驗組的學生授課,授課的內容與對照組保持一致,也設置為第一周考核的四項籃球技能。主要通過設置不同的教學模塊來完成教學。
第四周,保證對照組與實驗組均已經完成了授課的內容,并且開始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考核。考核的內容與第一周考核內容相同,即十次的固定投籃,帶球運球并成功投籃,一分鐘內雙手胸前傳球,全場防守滑步,對所有學生的成績進行統計,并且與第一周考核的成績進行對比,比較前后成績的變化情況。
3 實驗前與實驗后對比分析
3.1 實驗前與實驗后的對照組對比分析
對照組的籃球課是按照傳統的籃球教學模式進行授課的。在第二周開始的籃球課程中,體育教師將學生需要掌握的籃球技能進行演示,學生通過不斷的練習來鞏固所學的知識。在此期間教師也會對學生的失誤進行指導,重新示范,來推進教學過程的順利完成。通過對照組前后兩次的考核成績,可以看出,對照組學生的后期成績與前期成績相比起伏不大,籃球的技能水平并沒有大幅度的提高。實驗可以得出傳統的籃球教學方法雖然可以幫助學生獲得籃球技能,但是整體的成效不大,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3.2 實驗前與實驗后的實驗組對比分析
實驗組的籃球課是按照模塊教學的模式進行授課的。在第三周開始的籃球課程中,教師通過設置模塊和任務來引導學生去探索,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獲得必要的籃球技能。教師通過關注模塊的完成情況來調整和控制教學進度。通過比對前后兩次的考核成績,發現學生的籃球技能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實驗結果表明,模塊化教學對提高學生的籃球技能有著很大的幫助,可以提高籃球教學的效果,適合在籃球教學過程中進行推廣。
3.3 對照組與實驗組對比分析
該項實驗的實驗條件包括教師,授課內容,學生以及教學方法。其中教師是同一位籃球教師,授課的內容也設定為統一的籃球四項技能,學生的籃球基礎也基本處于同一層次,唯一的差異就是授課的方法。通過實驗數據的比對,表明傳統的籃球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的籃球技能作用不大,而模塊式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籃球技能的掌握有著明顯的作用。通過模塊教學方法進行學習的學生后期考核成績較前期成績有較大的提升,有必要在籃球教學中推廣模塊教學方法。
4 模塊教學法對籃球教學的有效性分析
4.1 課堂教學結構的改變
高校的體育課目前還是多數在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通過教師示范,學生反復練習的方法來獲得必要的籃球技能。但是從教學的角度而言,挖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是促進學生進行訓練,提高學生的籃球技能,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傳統的籃球教學活動由于教師起到主導課程的作用,使得學生只能被動的按照教師的安排來進行學習和練習,壓抑了學生的個性,很難在學習的過程中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最終的教學效果不理想。而模塊化教學是將學習的過程還給了學生,由學生來主導如何進行學習。雖然教師不處于主導的地位了,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的作用消失了。教師只是換了一種方式來管理學生,由傳統的管制轉變成了引導的作用。在模塊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在課前選擇好合適的任務,并且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將這個任務的目標進行分解,分解成不同層次的小目標,以方便學生可以通過努力而完成這個目標。而學生通過何種方式去完成目標,教師是不干預的。教師只是關注課程任務的完成情況,來控制教學的進度。如果學生普遍認為任務完成起來很難,教師就要給出解決的辦法,或者給學生一定的提示,或者給學生一些必要的幫助和技術指導,或者是重新設定任務目標,降低難度。模塊化教學的主旨就是要通過讓學生完成任務,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主動性被激發出來后,學生就會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可以在教師不在的情況下進行自主的學習。眾所周知,主觀能動性是學習的基礎,一旦學生有了學習籃球的主觀能動性就會積極主動地尋求籃球技能提高的方法,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必要的樂趣和快感。但是如果學生沒有形成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即使教師要求再嚴格,學生的成績也不會有大的提高,有時還會適得其反,造成學生的抵觸情緒,從而開始厭學,逃學等。所以高校應當選擇一種適合學生的籃球教學模式,通過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來最終實現提高學生的籃球技能,完成籃球教學的教學目標。
4.2 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模塊教學
想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就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思考問題,這就要求高校的籃球教師要充分的了解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狀態。在生理上,高校的學生已經完成了從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轉變,完全可以勝任成年人的運動量,身體機能也達到了成年人的標準。從心理而言,高校的學生還處于心智不成熟的狀態,主要表現為對新生事物充滿了好奇,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對自己的人生道路還沒有明確的規劃,還沒有體會到步入社會后的艱辛。教師在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時要考慮高校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在課程安排中要充滿趣味性,以便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愛上籃球運動,學生才會愿意自主的練習。教師還要控制好籃球課程的運動量,運動量過低,不利于高校學生的成長。高校的學生正處于身體的快速發育階段,需要大量的運動來幫助學生消耗體內過剩的精力,同時對學生的身體機能也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但是如果運動量過大也會對學生的身體造成傷害,如肌肉拉傷等,有的傷害甚至是終身性的,所以教師對籃球課程的運動量上要進行合理科學的規劃。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心理,對學生的良好表現進行反饋,當學生獲得了教師的肯定后就會進而肯定自己,愿意繼續好好表現,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但是對于學生不好的表現,教師也要做出反饋,雖然不能傷害學生的自信心,但是客觀的指出學生的錯誤還是有利于學生改進的。尤其在學生比賽失敗后,教師不能表現的很失望,而要首先肯定學生的努力和付出,再對學生的失敗進行正確的歸因。幫助學生分析失敗的原因,避免學生因為失敗而放棄籃球運動,心理受到傷害。教師充分地尊重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才能更加了解學生,幫助學生激發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4.3 注重學生籃球興趣的培養
培養學生的興趣是解決學習效果問題的關鍵。學生自己對籃球運動有了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了解籃球運動,以提高籃球運動的技能而驕傲。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就要考慮如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可以經常組織籃球比賽,通過籃球比賽讓學生體會到勝利和歡呼的喜悅,從而愛上籃球運動。也可以組織一些關于籃球的趣味游戲,調節學生的學習狀態。還可以發揮偶像的作用,以籃球明星為榜樣,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正面形象,引導學生對籃球進行關注。可以為學生選擇一些籃球比賽中的精彩片段,激發學生對于籃球運動的向往之情。
4.4 模塊化教學模式的創新使用
在國外的高校中,模塊化教學已經是十分普遍的教學模式,而在我國模塊化教學模式仍然處于一個尷尬的處境。傳統的籃球教學模式仍然處于主導的地位,雖然我國一直在進行教學改革,但是教學模式要想從根本上發生變化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務。模塊化教學主要是通過給學生安排學習任務來推進課程的進行。學生通過完成教師的任務而獲得一定的知識和能力的提高。而完成任務的方式是由學生決定的,這樣有利于適應學生的個性發展,不論通過何種方式,只要最終可以完成任務學生都是可以學到知識的。而模塊化教學真正實現了因材施教的目標,對不同的學生安排不同的任務,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愛和擅長去選擇要完成哪個任務。
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是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體育教學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籃球運動也是高校中體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籃球運動是一個團隊合作的運動,高校學生在籃球運動的過程中不僅可以獲得一定的籃球運動技能,也可以培養團隊合作的精神,有利于促進高校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通過模塊化教學,教師在課前就會設置任務,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任務,也可以通過團隊的合作來完成任務。不論是哪種方式,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都會進行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并且根據自己的特長去解決問題。這對學生個性的發展是十分有利的,有的學生比較內向,不愿意過多的進行集體的商討,那便可以獨立或者尋求個別人的幫助來解決問題,有的學生擅長組織,就可以通過協調其他人的能力來集體完成任務。而且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的堅韌和意志力都可以得到鍛煉,可以說是全方位的去培養學生,這也是符合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的。模塊化教學對提高高校籃球教學效果有著顯著的作用,我國高校也應當積極探索,將模塊化教學應用到高校籃球教學過程中,為培養優秀人才做出
貢獻。
參考文獻:
[1] 蔣宜芳.淺析籃球模塊教學在體育教學中的有效性[J]. 中國校外教育,2011(23) .
[2] 李家祥.模塊教學在高中體育課程中的開設與制定[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03) .
[3] 李祥祥.對籃球模塊教學的探究[J].體育教學,2008(12) .
[4] 李麗萍.體育單元模塊教學實踐與策略研究[J].體育教學,2006(05) .
[5] 邵偉德,鄒旭鋁,俞富根,周曉明.體育教學設計中如何進行學情分析[J].體育教學,2011(04) .
[6] 高勝光.對體育教學目標設計案例分析[J].體育教學,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