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翠娟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從嚴管理干部,黨風政風持續好轉。但是仍有些干部不作為、慢作為,缺乏干事創業的激情和能力。通過建立激勵、容錯糾錯機制,鮮明樹立重實干重實績的用人導向,切實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撐腰鼓勁,不斷增強干部適應新時代的本領,熱情關心關愛干部,是當前不斷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必由路徑。
關鍵詞:干部 激勵 擔當 作為
黨的十九大指出,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奮斗。這一重任的主體,就是廣大黨員干部。
一、激勵干部擔當作為、改革創新干事的必要性
黨的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的中堅力量。綜觀當前干部隊伍,我們不難發現干部隊伍的主流是好的,能夠適應形勢發展、事業發展需要。但也有一些干部干事創業的“精氣神”不足,改革的勇氣不夠;少數干部出現庸政懶政怠政,甘做慵懶官、太平官;有的干部片面套用文件要求,生硬拒絕幫群眾解決訴求;有的干部堅持“唯上”政策。同時,干部隊伍中也存在諸如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受到排擠冷落的現象以及敢闖敢干、遭遇挫折、不被提拔重用的現象。這種風氣之下,很多干部心灰意冷,寧肯坐冷板凳,也不愿“多做多出錯”。干部隊伍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已經成為阻礙黨和國家事業健康持續發展的“絆腳石”和“攔路虎”,必須下猛藥遏制,出重拳扭轉。
二、激勵干部擔當作為、改革創新干事的對策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目標是前進的動力。當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關鍵在于提升干部隊伍整體素質,造就一支有擔當、敢作為、能擔當的專業化干部隊伍。2018年5月2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并實施《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當前探究激勵干部擔當作為、改革創新干事的對策提供了可循路徑。
(一)精準識人,樹立重實干重實績的用人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激勵干部擔當作為、改革創新首要的就是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真正把好干部選出來、用起來。
選拔任用干部,必須堅持黨章規定的干部條件,堅持好干部標準。黨章指出“黨按照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選拔干部,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事業為上、公道正派,反對任人唯親,努力實現干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選拔干部要突出實踐實干實效,大力選拔勇于擔當、敢于負責、善于實干、實績突出的干部。要切實解決干部擔當不足“不敢為”的問題,始終堅持“事業為上”“有為才有位”,大膽提拔關鍵時刻、重大問題面前能夠站出來、沖上去、頂得住的干部,讓“辛苦”的干部不再“心苦”。
選拔任用干部,要“堅持從對黨忠誠的高度看待干部是否擔當作為”。選拔任用干部首先要看是否堅定貫徹黨的基本路線。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選拔任用干部,要突出政治標準,提拔重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和“四個自信”、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全面貫徹執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黨的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態度曖昧,不能動搖基本政治立場,不能被錯誤言論所左右。
堅持優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意見》中明確指出,對于不擔當不作為的干部,“根據具體情節該免職的免職、該調整的調整、該降職的降職,使能上能下成為常態”。在考察干部時,既要培養改革攻堅的促進派、實干家,又要注重以“下”促“干”,動真格調整不作為不擔當的干部,倒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改革創新的動力,既要重用提拔政治過硬、實績突出、本領高強的優秀干部,也要堅決摘掉“逍遙官”“玲瓏官”“太平官”帽子。
(二)容錯糾錯,為干事創業者撐腰鼓勁
干部隊伍在改革創新、不斷探索過程中難免會走彎路,會犯錯誤,需要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讓干部真正放下思想包袱、輕裝上陣。
堅持“三個區分開來”。《意見》規定,“把干部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錯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錯誤,同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為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同為謀取私利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這“三個區分開來”就是為了消除干部擔當、作為的后顧之憂,切實為干部擔當作為鼓勁撐腰。
正確界定容錯邊界。容錯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干部敢為、敢做,并不是搞紀律“松綁”,要確保容錯在法律底線、紀律紅線內進行。各級黨委、紀檢監察機關、組織部門要對干部工作中的錯誤失誤進行綜合分析、仔細甄別,必須堅持有錯必糾、有過必改,堅決防止混淆視聽,拿錯誤當“保護傘”。
堅持嚴管與厚愛相統一。對干部既從嚴要求又真誠關愛,是我們黨管理干部的重要經驗,也是一項優良傳統。調動和激發干部隊伍的主動性、積極性,必須把嚴管和厚愛都落到實處。認真落實談心談話制度,主動傾聽干部心聲、了解干部需求,主動幫干部排解后顧之憂,真正讓干部干得開心、拼得放心。完善澄清保護機制,對于干部的誣告陷害行為要妥善處理、主持公道,及時為受到失實的干部澄清、正名。
(三)激勵鞭策,讓干事創業者有勁頭
新時代新要求新任務,要求我們有新的制度機制激勵鞭策干部干事創業。
完善考核激勵機制。考核是實干的“指揮棒”,也是出實效的“助推器”。完善的考核機制,首先要合理設置考核指標,改進“一刀切”的考核辦法,體現差異化、個性化指標,堅持因地制宜,加強平時考核了解,全方位、立體式、多角度考核干部的現實表現,為干部考核提供準確的依據。
注重考核結果的反饋運用。反饋是激勵的重要手段。考核涉及黨組織和群眾對干部德、能、勤、績、廉等方面的評價,是反映干部現實表現的一面鏡子。要強化考核結果的反饋激勵作用和考核結果的運用,將考核結果與選拔任用、評先評優、問責監督結合起來,使做得好的干部得到獎勵、鼓勵,做得不足的干部受到懲戒和警醒。
強化榮譽激勵作用。要堅持落實待遇與精神激勵相結合,對干事創業者進行表彰、嘉獎、記功,充分激發黨員干部的榮譽感、自豪感和責任感。發揮典型模范的示范引領作用,使干部隊伍學有榜樣、追有目標、做有標桿,真正在全社會形成比學趕超、奮勇爭先、見賢思齊、爭當先鋒的良好氛圍。
(四)補齊短板,克服能力不足“不會為”
使命重在擔當,擔當需要本領。共產黨人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過硬,既要有“寬肩膀”,更要有“硬肩膀”。
培養“我要學”的志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加強學習才能擔當。擔當不僅是黨員領導干部的一種官德,更是必備的能力。作為干部要不斷增強適應時代要求發展的能力,補齊自身短板;增強“會為”“能為”的底氣,主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保持對知識的饑餓感,拒絕“本領恐慌”,以學修身,以學增才。
倡導“學用相長”的風氣。肩扛千斤,謂之責;背負萬石,稱之任。黨員干部要堅持學用相長,從黨的路線方針決策部署中尋求指導,從專業知識中汲取營養,不斷累積“能干事、干成事”的底氣。只有秉承“實干家”的韌勁,才能使我們的各項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
破除“慵懶散”,提振“精氣神”。人總是要有點精氣神的。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約,而敗于奢靡。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時代課題,很多都是前所未有的,很多干部都要走一條沒人走過的路。作為干部,必須克服消極等待、坐而論道的負面情緒,要有干事創業的精氣神,經常給自己洗洗澡、治治病,時刻保持危機感與責任感,面對改革發展的大業,要有“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的豪情。
艱辛方顯勇毅,重任方顯擔當。各級黨委政府,要抓住《意見》出臺這一契機,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以貫徹落實,真正把黨中央對干部的關愛落到實處,真正把黨員干部隊伍培育成干事創業、改革創新的中流砥柱。
(作者單位:昆明產業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