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傳文 王建 張惠玲
摘要:“訂單式”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針對高校歷史旅游類專業學生的需求,本文主要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歷史旅游專業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模式的整改方案和措施,緊密貼近國家、社會和專業的人才需求,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際意義。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展 歷史旅游 “訂單式”模式 人才培養 初探
京津冀協同發展,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走出一條科學持續協同發展的道路。走好區域產業發展這條路的關鍵因素—人才。京津冀蘊含極為豐富的旅游資源,但是由于發展的不平衡和其他因素,作為培養此類專業人才主陣地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歷史旅游專業的大學生培養模式上存在著種種弊端和不足,亟需做出調整和變革以適應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要求,和區域生態旅游經濟發展的應用型創新人才的要求。面向歷史旅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是我國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新思路和新探索,具有重大的實踐價值。結合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的要求,我們提出了歷史旅游專業創新型應用人才訂單式培養模式。通過面向歷史旅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施,全面提高歷史旅游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能力和水平,實現了教育為經濟服務,教育為社會服務的宗旨。
一、高校歷史旅游專業“訂單式”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過程體系
京津冀一體化經濟背景下,歷史旅游專業訂單式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是指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要求區域內各城市在各方面加強合作、交流。旅游業作為京津冀區域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柱產業,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旅游業的推動。高校通過市場調研,分析市場需要的人才的知識和技能結構,從根本上調研京津冀旅游企業需求,了解旅游行業需求,確立訂單。(——市場開菜單)。指導學生做好歷史旅游專業職業生涯規劃,促使歷史旅游專業畢業生成長為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幫助學生選訂單)。制定校企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培養符合企業、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實施訂單培養工作)。制定與歷史旅游行業規范相適應、多樣化的歷史旅游專業應用型人才標準和質量考核體系。(多元化標準驗訂單培養效果)。
二、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歷史旅游專業訂單式應用型人才培養建議
(一)從根本上調研京津冀,了解旅游企業需求,了解旅游行業需求,確立訂單。(簽訂單)
依據當前高校培養的歷史旅游類人才無法滿足企業生產發展需要的問題,依據企業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稱為市場開菜單),把“定制營銷”理念運用到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高校在確定招生計劃前,先行市場考查,了解市場的人才規格需求,收集人才市場反饋信息,設計切實可行的人才培訓方案,提供品種豐富的人才培養菜單,按“定制營銷”理念來進行人才培養與開發。滄州為環京津發達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發展的潛力與空間,利用SWOT分析法對資源種類、發展軟實力、環境承載力等要素進行分析,優化區域產業空間結構,從而擴大京津冀地區的環境容量生態空間。因此滄州師范學院考慮到與企業方面“訂單式”培養模式合作過程中,校企雙方要簽訂單協議,促使校企在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的市場背景下,處于相對平衡狀態。滄州師范學院要充分展現育人優勢,憑借學科優勢和扎實的專業基礎,力爭與眾多的相關企事業簽約,因此打造自己的辦學理念和專業能力就非常重要。“訂單式”培養模式中,校企合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體現在能崗匹配。滄州師范學院為確保人才的“能”與企業的“崗”的匹配,要建立順暢校企信息網絡。快捷的信息網絡把企業、社會的人才反饋信息傳遞給學校,減少學校辦學的盲目性;快捷的信息網絡有助于學校選擇有實力的、校企合作參與度高的企業作為該模式的合作伙伴。
(二)指導專業畢業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促使學生成長為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幫助學生點單)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普遍嚴峻,就業壓力沉重,另一方面是大學生員工高流動率帶給企業招聘大學生的擔憂,從而導致惡性循環。在跳槽和失戀一樣流行的年代,大學畢業生陷入了“職業困惑”,迷失了自我,不能準確社會角色定位。滄州師范學院從人才培養的角度,從大學生自身實際和社會需求出發,指導大學生對未來職業生涯進行合理規劃,幫助他們在夯實專業素質與能力的同時,依據市場需求全面提高綜合素質。所以幫助大學生對所學課程、行業、企業崗位有較為全面的認識與了解。運用職業生涯相關理論, 對大學生進行職業性向測試,了解學生的基本性格、興趣等情況,針對性幫助大學生提前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為畢業時順利進入職場,打下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三)制定校企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培養符合企業、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實施訂單培養工作)
1.根據京津冀產業結構及人才需求的訂單,適當調整歷史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歷史旅游專業的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等及時做出調整,形成人才培養的最優體系,減少大學生實操能力與企業期望技能的差距,滿足企業的用人要求。往屆優秀畢業生良好的就業現實,也勢必激勵在校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與熱情。
2.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培養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訂單式”人才培養強調能力本位,一以訂單企業的崗位需求為標準,要提高大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必須不斷創新實踐教學模式,讓學生進入真實的實踐環境。例如教學內容中多引入實訓實例、具體案例;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探索新知、發現問題; 教學手段上,提高課堂的互動性,運用用“合作奇思妙想會”、“頭腦風暴討論會”以及“專業知識競賽會、展示會”“模擬旅游帶隊、旅游路線安排實踐”等多種場景式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積極參與實踐的學習熱情等。
3.有針對性地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力。運用“實踐推動教學,實踐檢驗教學”理念培養歷史旅游專業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讓學生把第一課堂和企業崗位工作情景充分結合在一起,特別是是學生進入專業課程學習和實踐階段,每學期應該設置相應課時的實操實習環節,最好與相關企業聯合建立實習基地,讓學生從實際生產中親身參與實例、親自設計旅游各個環節,這樣才能達到聯系理論實際,以練促學、學練相長的目的。
4.制定與行業標準相適應、多樣化的歷史旅游專業應用型人才標準和質量考核體系。旅游企業的經營效益對人才需求有較大影響,市場的變化對高校與企業訂單培養的持續性和穩定性有重大影響。歷史旅游管理專業的“訂單式”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時刻調研行業發展的政策性信息,在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中及時納入行業發展規劃新的變化等內容,將企業的崗位需求變為小訂單,行業需求變為大訂單。把企業的小訂單作為參考,結合行業的發展趨勢,不斷提煉整合歷史旅游專業應用型人才質量考核體系,不斷增加社會與行業對歷史旅游人才需求的新技能,使訂單式人才既具有針對性,又有普適性。滄州師范學院歷史旅游專業將不斷探索校企考核相結合、過程與結果考核相結合、綜合評價與行業標準相結合的“三結合”模式,建立了多元化的高校歷史旅游專業應用型人才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王建平.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探討[J].科技風,2016,(11).
[2]湯黃靖.高校旅游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與理念創新[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06).
[3]石丹.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8,(Z1).
(注:本文為2017年度滄州市軟科學研究計劃指導項目課題“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高校歷史旅游專業訂單式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探索”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73000007。作者單位:[1]章傳文、王建,滄州師范學院繼續教育學院;[2]張惠玲,滄州師范學院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