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瓊
摘 要:農村教學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環節,直接關系到農村教育普及度和農村居民的平均文化水平。在當前的農村教育環節中,長期存在初中漢字教學效率較低,漢字教學邊緣化的現象,部分農村初中生更是對漢字教學缺乏興趣,導致農村初中生漢字書寫水平不斷下降。本文集中探討了當前農村初中漢字教學面臨的挑戰,并提出了具體的解決辦法,以其推動農村初中語文教學改革,提高農村初中生對漢字文化的了解。
關鍵詞:農村;漢字教學;語文;思考
一、農村漢字教學的現狀和困境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學不好漢字,那么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就只能是一句空話。在初中教學中學生通過科學的學習體系,掌握漢字文化,不僅感受漢字所承載的優秀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審美追求,更能提升文化品味,深化對民族對國家的感情。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隨著網絡語言的流行,西方語言的傳播,初中的漢字教學呈現越來越明顯的疲態和弱勢。
(一)初中教學對語文教育缺乏足夠重視
在當前的初中教學中,學生源自骨子里的敬畏漢字、捍衛漢字的文化自覺性受到多種外界因素的削弱。尤其是中學教育對英語學習的追捧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師生對語文的關注度。曾經就有這樣一種錯誤的觀點在學生中廣為流傳——“漢語是母語,不用學也會”。在這種觀念的引導下,學生自覺不自覺地忽視對語文的學習,從而出現越來越多的讀錯字、寫錯字的現象。
(二)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語言和西語對漢字生存環境的沖擊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進步推動了社會的飛躍式發展,在新媒體的環境下,全球經濟一體化成為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互聯網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不同國家、民族的文化隔閡,推動了全球文化的傳播和融合。在這種背景下,網絡語言大為流行,西語“東進”,不僅對漢字的發展環境造成沖擊,更直接影響年輕沖動,喜歡接受新鮮事物的初中學生。因此初中學生無論在口頭語還是書面語中普遍地存在網絡語言和西語的痕跡,如,“大蝦”、“老鐵”、“麻豆”等。
(三)農村語文教學的落后性
如果說網絡語言、西語傳播是當前漢字教學受困的外在因素,那么農村語文教學的落后性則是導致農村初中生漢字文化水平下降的內源因素。首先部分農村初中語文教師自身職業水平有限,漢字教學基本功欠缺。其次,農村教學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教學質量相對城市教學有所不足,而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優秀教師更傾向于流向城市,一定程度上擠壓了農村初中辦學的生存空間。最后,當前我國農村普遍存在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和老人留守農村的現象,而缺少了父母的監督,部分初中生在學習方面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對成績幾乎不做要求。
二、推動農村初中漢字教學的有效措施
(一)深化對初中漢字教學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漢字教學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讓學生認字、識字和用字方面,更是要深入了解漢字背后所承載的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審美價值。只有讓學生意識到漢字教學是有深遠意義的,是關乎到他們終生學習、語文意識和綜合文化素質的,才能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才能消除“語文不用學就會”的錯誤認知。
(1)朗讀激發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內源動力,如果教師專注于向學生喋喋不休地灌輸知識,那么學生很快就會感到厭倦失去興趣,但是如果在課堂上注重挖掘漢字的音韻美和結構美,讓學生親身實地地投入到用漢字的意境美中,去感受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么審美的內在需求會帶領學生主動參與到漢字教學中。在實際教學中,筆者會通過朗讀讓學生感受漢字的音韻美,漢字的音韻在結構上是聲少韻多,樂音較多,帶感情朗讀更能體現漢字的抑揚頓挫。
(2)書法激發學生對漢字的敬畏感。漢字本身就是一種典雅的藝術,書法作為一種傳統藝術更是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讓學生了解漢字的形態美需要從理論上和實踐上下功夫。筆者在課堂上講解漢字的造字法,讓學生了解甲骨文、銘文、小篆、隸書、行書和楷書的淵源。當然漢字的結構美是需要學生親自體驗的,因此筆者會鼓勵學生盡量減少電腦打字,在班級實踐活動中開設書法比賽,讓學生參與其中,對書寫優美的學生提出重點表揚并進行一定的獎勵。尤其在教授古詩詞的時候,筆者會讓學生背誦的同時把詩詞抄錄下來,對于其中的生僻字進行重點講解,讓學生掌握住讀音、字形和字義,鼓勵學生通過古詩詞練習書法,把古詩詞的意境融入到書法中,賦予書法獨特的文化內涵。
(二)立足農村語文教學實際,展開實踐性教學活動
針對農村初中生的漢字教學應當綜合考慮農村初中教學的內外環境,內在環境是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認知,外在條件則包括學生的家庭情況、經濟條件和教學環境。
由于農村中學在辦學規模和師資力量與城市中學有一定差距,教師在教學中更應當把精力集中在教材相關內容方面,以向學生傳授科學的學習方法為側重點。
(1)漢字的思維教學法,如果說拼音文字只是讀音符號,那么漢字則代表了不同的意象,凝聚著不同想象力。初中學生之所以會出現寫錯字、認錯字的現象就是因為對漢字的意象了解不夠清楚。
(2)開展糾錯行動。農村初中教學在教學資源方面落后于城市學生,部分學生無法通過IPAD、電腦和網上課堂等進行學習,但是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各種綜合性活動,讓漢字教學回歸到教學本身,擺脫對計算機網絡的依賴,反而能進一步推動漢字教學。
漢字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識字量。同時漢字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識字,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水平,更是要以漢字為橋梁接觸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王晶波.關于農村初中漢字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新課程研究(上旬),2016,(6):134-136.
[2]楊粉琴.淺談農村初中生的寫字教學[J].速讀(中旬),2016,(9):42-42.
[3]張立憲.讓每個學生寫一手好字——農村初中生寫字現狀與應對策略[J].課外語文(下),2016,(2):83.
[4]劉德蓉,趙莉.農村初中生漢字書寫素養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32):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