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蔚
摘 要:人文素養教育對于當今的中職德育教育來說是尤為重要的,同時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是德育工作煥發生命力的重要源泉。在現代化工業的巨大背景下,人們受著功利的熏染,中職德育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導致人文教育與中職德育的發展出現相背離的狀態。為了有效實現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加強人文素養的指導,是十分必要的。文章針對當前的中職教育發展目標作出具體的分析,更好地剖析出了素質教育的發展目標,同時在人文素養的影響下,中職德育的發展也得到具體的升華,同時詳細地說明了素質教育的影響下,德育教育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人文素養;懸空;中職德育;影響;應對
人文素養一詞,主要是指人文精神在整個社會的沉淀,主要是在學生上的體現,同時使得自身具備一定的綜合素質。在中職教育的影響下,人文素養的形成主要是人文精神和社會科學的總和,同時也是實現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文素養對于整個社會的人類社會發展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對中職德育的影響也十分廣泛。文章針對當前現代化人類社會做出具體的研究,對中職德育的影響做出了具體的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和應對措施。
一、人文素養在中職德育中的作用
(一)文化底蘊有助于中職德育的內化。文化素養作為藝術素養的沉淀和積累,是經過長期的演變發展而來的,同時它可以轉化人的內在行為,對德育教育的發展起著深遠的影響。例如,熟讀《三字經》、《弟子規》等,這些經典的讀物,可以更好地傳遞道德規范等各個意識層面的要求,還能夠傳遞一些情感、價值觀的問題。在經典的熏陶下,使得中職學生的德育教育形式更為豐富,可以將外在的德育賦予內在心靈,無形中讓學生感受到德育的教育,不自覺的遵循道德規則,也與我們的中職德育所提倡的思想不謀而合。
(二)倫理人格給予學校德育一定的精神支撐。人格是指人的情操、態度以及氣質等,各項素養的價值觀的總稱,是體現人的內在素質和外在素質的統一。同時,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是不與人文素養直接相聯系的,人文素養中存在的倫理原則和一些精神信仰是中職德育價值觀的具體表現,價值觀中的倫理人格不僅能夠體現學生中職德育的價值觀和基本的道德行為規范,同時也滿足人的精神發展,對人的品質的提升和精神的訴求,起到了一定的精神支持。
(三)人文常識可以彌補學生的文化素養。教育界受到實用主義的廣泛影響,人文素養中的一些思想,會使得人們對今后的發展中形成一定的認知。在中職院校中,導致學生大多數缺乏對人文知識的理解。很多學生對中外文學名著對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的反應十分冷淡,根據調查,我國中職學生連一些基本的請假條在格式上有漏洞。人文知識可以轉化為為人處事的具體表現能力,同時可以成為內在的文化素養的一種基本的沉淀。
二、如何實現人文素養對中職德育的積極影響
(一)準確把握中職學生人文素養內涵。能夠有效地把握中職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內涵是進行人文教育科目開發的基礎,人文素養的內容一般包括人文知識等各方面,主要包含中職人文素養,甚至在中職教育的巨大背景下,對中職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現狀進行具體分析,有利于學生達到專業技能和各項職業發展的要求,學生對人文素養精神上的方面進行具體的優化,也對其具有現實性、針對性。綜合而言,人文知識應該根據比較實用的文學等基礎的知識來詳細的規劃,教育部認為中職學生對人文精神的訴求是實現現代化人文素養的中心。在現代社會主義的主題下,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因此,從古至今,中職學生要培養優秀人文精神,同時也要具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文明和諧、自由平等的友善思想,中職學生在進行日常的職業行為過程中,應該融入具體的優秀的企業文化,在進行社會行為當中,一定要表現出一些優秀的道德品質。
(二)人文素養教育歸位,給中職德育以精神支柱。近幾年來,教育部主要是開展各種提高學生審美生活品質的文化活動,來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并將這些內容歸納入職業教育的內容中。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來發展德育教育,普及一些優秀的德育資源,為學生進行人文素養教育的提升,做出一定的積累,為中職德育教育提供精神支持。人文素養教育的歸位,是實現人文素養具體表現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中職學生的德育精神支柱。因此,要想實現人文素養教育的目標,就是要讓中職學生在內心中培養德育的思想,并且以此為中職德育的精神支柱指標,完善中職德育教育工作的內容,并且促進中職德育教育的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加強人文素養的培養工作,使中職德育的影響不斷提高。
(三)開發人文課程,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發展。中職德育教學發展的目標,主要是能夠讓學生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進行學習和生活。例如,在人文素養中也包含著德育文化教育部分,文化和德育本質上是一體的,但是功能上卻不相互承載,是不可避免的一種交換互動中介關系。要想能夠開發學生的人文素養,激發學生更好地參與學習活動,引發學生在靈魂上對人文課程的參考,同時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教育,使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就需要開發人文課程,有了人文課程,人們在進行德育工作的時候,就有了相應的指導和依據,就可以按照具體的規則對中職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培養,可以有效提升當今社會中職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內涵,實現人文素養中學生的人文情懷。
三、結語
中職德育的有效性,需要中職教育的學生以身作則,同時需要中職教師的指導,人文素養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學生不斷積累和實踐。中職德育有效性是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的,只有不斷完善中職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賦有人文主義情懷的德育思想才能夠發揮自身的實效性,也可以在無形中體現出人文素養對當前中職學生的思想教育目標。在人文素養的影響下,中職德育受到積極的影響,加強中職德育的有效性主要是依靠人文素養。學生在人文素養的影響下,中職德育的最終目標才會得到具體的升華、積累和完善,中職學生在今后的企業實踐中得到進步,使其具有強烈的認同感。
參考文獻
[1] 鄭小云.文化認同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8(01):134-155.
[2] 魯潔.回歸生活——“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與教材探尋[J].課程.教材.教法. 2003(09):14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