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施“專業選課制”可以進一步落實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形成“以學生為本”教學理念。“專業選課制”打破了傳統的一人一課、循環反復的“派課制”專業課教學管理格局,存在一定政治、經濟和管理方面的風險。通過引入先進管理、重新平衡教師利益、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機制等方式,可以將教師利益訴求與教學質量相結合,能夠進一步激發專業課教師的創新能力,形成更加良好的教學環境。
關鍵詞:工科 必修課 教學改革 選課制
傳統的工科專業課教學管理,專任教師課程任務和學生上課安排統一由學院教務部門派給,故稱“派課制”。隨著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鼓勵各高校實施“選課制”,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傾向于“選課制”教學模式,但不同高校供給學生選擇的課程類別不盡相同,尤其針對專業必修課,能夠推進實施“選課制”的高校甚少。本文提倡地,在工科專業必修課中實施“選課制”模式是指,在有多位專業教師可以講授同一專業必修課程的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愿望和時間安排,選擇滿意的教師課堂學習,此即“專業選課制”。
一、“專業選課制”的實施過程
“專業選課制”的實施具體包含三個方面內容:
首先,為學院層面。學院在選課前,組織專業教師申報授課計劃,組織申請相同課程的教師組成教研組,統一管理。在學生首次進行專業課選課前,安排教務人員對學生進行選課輔導,提醒注意事項、選課安排、培養方案完成情況等。
其次,為教師層面。教師授課需要經歷試講和正講兩個階段。在試講階段,學院組織該課程擬授課教師以宣講會形式向同學們介紹其專業特長并進行試講,學生通過參加宣講會,了解不同教師上課風格。在正講階段,教研組根據學院最終給定的教學安排,統一教學大綱,給任課教師下達教學任務。
最后,為學生層面。學生選課對應分為初選和終選。在初選階段,學生根據學院公布的預開設專業必修課程自主選擇喜歡的任課教師。學院根據初選結果對下學期的專業課程的老師設置進行均衡調整(增加、減少排課量或聯合授課)。在正選階段,學院公布正式的開課安排,學生根據排隊原則進行選課。滿額情況下,學生可以選擇其他教師課程學習。經過選課階段,要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完成選課。
二、“專業選課制”的實施意義
(一)實施“專業選課制”是進一步落實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的體現
“選課制”的深刻內涵不僅體現在學生可以對是否修讀某些課程進行選擇,更體現在學生可以基于不同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對任課教師理性選擇。在傳統的“選課制”上,學生是在不了解教師和課程的情況下被動地進行選擇,實質上仍然不具有充分的自主選擇權。專業課教師與學生間一般同屬同一院系,兩者日常聯系也更加密切,學生獲取專業教師信息的來源更加豐富。“專業選課制”不僅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選擇專業課任課教師的自由,還要使學生提前了解專業課程的學校內容、教師的教學模式等,不僅是對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中“選課制”的補充和完善,更是真正落實了規劃中所提倡的“選課制”的實質內涵。
(二)實施“專業選課制”是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要求
實施“專業選課制”,其初衷在于敦促專業課教師不斷提升教學水平和自身素質,從而使學生接受更優質的專業教育教學。專業教師教授的一般為專業核心知識,對學生專業教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角色身份和工作內容的重疊也帶來教育教學質量改善的難題。尤其在當今高校普遍重科研輕教學的形勢下,更給專業教學工作帶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與此同時,對專業課教師的監管難度更大,其所授課程內容高深前沿、對象更小眾、并且具有一定的非可替代性,各專業課教師一般分屬同一學院相近學科,日常交流密切,其教學質量難以通過內部監控完成。實施“專業選課制”后,學生在選課過程中會相互傳遞教學信息,比如在教師選擇上展開小規模線上線下討論、同往屆學長進行選課經驗交流等,這些行為將不斷影響到學生的選課行為,在教學質量上產生口碑效應,如此在這種師生互動過程中不斷推進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實施“專業選課制”是進一步形成“以學生為本”教學理念的保障
雖然“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已提出多年,但現實中的“以教師為本”現象依然屢見不鮮。在“以教師為本”教育理念指導下,專業課程的教師安排一般由學院根據情況委派,課程教學內容以專任教師的特長和喜好為依據進行設計,而不是以學生對該課程的期待和教學形式的喜好作為該選擇課程任課教師的依據。隨著社會發展,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需求不再以書本為主,在專業學習中,學生更加渴望基于職業興趣、學習能力以及學習基礎去選擇不同的教師課程?!皩I選課制”能夠為學生提高專業教學活動中學習主體地位提供制度保障。通過自主選擇任課教師的制度,學生的學習主動權、個性發展權和個體差異性受到尊重和保護。相比“派課制”,“選課制”的柔性特征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三、“專業選課制”的實施風險
(一)管理難度增大
“專業選課制”滿足了學生自主化、多樣化的需求,同時也增加了教育教學管理的復雜性。過去的“派課制”只需要與任課老師協調好課程安排事宜,實施“選課制”,通過“兩上兩下”,課程安排需經過多輪確認,增大了教學安排的難度。教學管理方面,根據選課人數不同,教室分配和課程安排方面都要求更加精準化、多樣化,對任課教師管理也更復雜,增加了大量的管理工作量。日常管理方面,學生從跟隨班級上課轉變為按照課表上課,給日常管理工作造成更多難度,尤其是需要面向全年級開展工作時(如召開會議、組織集體活動等),很難照顧到個別學生。
(二)打破利益均衡
專業課的課時安排,直接關系教職工的績效獎勵與職稱評定等核心利益,對其改革也容易引發現任教師的思想波動。過去,一門專業課一般由一名或多名教師聯合授課,班級學生人數穩定,未出現教學事故時,每屆學生的課程安排輕易不會發生變化,同時學生學習情況和課堂教學質量并不直接關系最終的績效獎勵。個別不負責任的教師很容易“混過去”、“照本宣科”,年輕教師面臨無課可上的尷尬境地。通過“專業選課制”,專業課教師是否能夠登上講臺以及上課排課的多少,決定權在于選課學生,這將打破原先“大鍋飯”的形式,觸動學院教學管理者和任課教師的利益。也易讓抱有“以教師為本”教育理念的專業課教師覺得“沒面子”,引發事端。
(三)教育質量下滑
實施“專業選課制”可能引發的教育質量下降問題,最大的風險點在于“逆向選課”的可能。當同一門課程有多名教師供學生選擇時,學生選課時總是趨向于能夠給他們理想分數和寬松上課環境的教師,這可能造成“劣幣逐良幣”,使對要求不高、考試送分的教師淘汰對學生要求嚴格、認真講課的教師;教師為迎合學生,基于自身利益考慮,更加不愿在課程上下功夫,導致專業課程的質量下降。這樣的選課行為實際上向學院傳達了一種失真信號,對于學院提升教學水平非常不利。
四、緩解“專業選課制”風險的策略選擇
(一)引入先進教學管理技術、規范選課流程
不斷建設和完善學院網站或官方微信,開發教務管理系統平臺,依托最新網絡技術,使專業選課更加便捷。比如,在平臺上增加專業課說明提示和課程沖突檢測警示等人性化操作內容;鏈接學院教師數據庫,讓學生選課時可以直接匹對任課教師信息,從而快速進行選課等。各院系可根據本專業自身特點和教學制度編纂《專業選課指導手冊》,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專業選課制”具體實施流程。成立選課指導小組,以班會、年級大會或講座等形式讓班導師、教務人員、各教研組老師對學生進行專題培訓,講解選課制度、介紹擬開課教師情況、接受學生咨詢。
(二)尋求政策支持、擴大利益范圍
積極向學校和教育助管部門尋求政策和資金支持。爭取成為“教學改革試點單位”,擴大學院辦學自主權,制定嚴謹合理的選課制度文件。以學校規章制度為依據,經過“聽證程序”等,做好宣傳工作,以取得大部分教師支持。提高教學績效獎勵,保障一部分專業教師在課時量減少的情況下,原先課程安排的績效獎勵沒有大幅度波動。制定階梯式發展策略,多元化供給教師授課渠道,形成年輕教師先從專業選修課積累教學經驗和人氣、資深教師從事專業必修課教學的階梯發展模式。設置“教育教學改革基金”,由專業課教師申報,幫助教師鉆研課程教學方法、進一步提升教學實效。
(三)多管齊下、緩解“逆向選課”現象
首先,要改變學生選課時的功利化思維,需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幫助其了解糾正價值取向,同時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學生個體化差異?!氨究粕鷮熤啤北灰恍W者認為是較好的方式,可以更針對性地為學生選課提供指導和糾錯。第二,建立多元化的評教機制,增加教師互評、督導組評價環節,改變教師為了獲得學生認可而故意放松管理的風險。第三,采取教學與考試相分離的任課模式,每學期由教研組統一制定教學大綱,負責授課的全體教師須依照大綱知識點授課,由本學期未成功開課的專業教師出卷命題,統一試卷。第四,由專家組和未任課教師共同組成聽課檢查小組,督導課堂教學質量,聽取學生評價,同時也可幫助未任課教師加強學習,提高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程莎莎.高校教學管理中“選課制”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11).
[2]孟祥林.高校教學管理中“選課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6,(04).
(基金項目:2018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專題研究項目“‘南抖音、北快手網絡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契機研究”(2018SJSZ001);作者簡介:季超,作者單位:河海大學港口海岸與近海工程學院,講師,研究生學歷,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