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收獲之年,也是黨建新征程的開創之年。隨著十九大的勝利召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主義思想也被寫入黨章,這標志著黨建工作也即將開啟新的征程,翻開新的篇章。高校黨建工作在我國黨建工作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適時加強高校黨建工作有效途徑,可以充分發揮黨的基層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同時也為我國社會主義辦學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關鍵詞:高校黨建 有效途徑 思想政治工作
2018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強調,學生在大學里學什么、能學到什么、學得怎么樣,同大學人才培養體系密切相關[1]。作為一名基層高校黨務工作者,這不禁促使我重新思考與追問——如何更加有效發揮高校黨建的作用,從而可以更加高質量地選拔培育出新時代的接班人,讓高校基層黨組織發揮更強的主體作用?
每一位黨員都是一個細胞,而每一位師生黨員則是具有繁殖能力的細胞。2017年黨內統計公報為我們提供了詳實準確的數據,公報顯示,接近半數的黨員具有大專以上學歷,而在198萬名的發展黨員中,學生就占了69.9萬名。不得不說,高校師生黨員是黨生命力的主宰者。高校黨建工作同樣也是任重而道遠,加強高校黨建工作有效途徑勢在必行。
一、量化考核,步步為營,把好黨建程序關。
發展黨員工作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為黨選拔好接班人?如何做到發展黨員過程公平公正?如何高效完成發展黨員等相關工作?……正是如今高校黨建工作面臨的挑戰。針對以上難題,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經驗,積極探索出黨員發展的些許創新途徑,以供大家共同探討。
(一)充分發揮帶班黨員引領作用
為更加深入細致地做好各年級入黨工作,學院為各個班級配備了“帶班黨員”。帶班黨員是從非畢業年級的發展對象或者預備黨員中擇優選出,主要負責相應班級的入黨宣傳、黨員教育等相關工作,尤其對大一年級的入黨知識普及和號召有較大的影響力。帶班黨員有效分擔了班主任工作的同時,也更突顯了入黨工作的重要性和專業性。帶班黨員上崗之前,都要經過我們專業的培訓工作。
縱觀近幾年帶班黨員工作成果,一個班級的入黨積極性的高低、寫入黨申請書人數的多少、思想匯報質量的優差、以及支部黨日活動成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帶班黨員的作用是否得以充分發揮。所謂“一步差,步步差”,只有從源頭上端正入黨動機,才能在四年后的畢業之時為我黨培育出更多的優質接班人。因此,帶班黨員必須得以重用,必須充分發揮帶班黨員的引領作用。
(二)將發展黨員工作實施量化考核制度
相信每一所高校在推選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上都有一套嚴格的選拔標準,就以往推優工作來看,每到推優工作之季,最大的難題就是在優秀學生之間的“取舍”問題,基層黨建工作老師惜才愛才,選拔雖有標準,但仍擺脫不掉“人情味”,唇齒相爭也做不到完全的公平公正。糾其根本原因,是選拔條件沒有做到量化制。相比于已經成熟的“獎學金評比”和“助學金評比”工作,發展黨員推選工作更應該出臺一套完備的量化考核制度。
發展黨員量化考核制度可以針對“推選積極分子”和“推選發展對象”分別出臺。針對黨員發展的不同時期,細化各種要求,賦予相應分值。讓相對繁瑣的發展黨員工作,簡化至分數的計算。同時,針對黨員教育工作,該量化制度還可以延展至“預備黨員考核”和“正式黨員考核”,從而對高校黨員中存在的“懶惰、渙散、參加黨日活動積極性欠缺”等現象從根本上得以遏制,為各個黨員在“以身作則、以上率下”上提供了動力和壓力。
只有扎實做好發展黨員的每一步程序,步步為營,才能讓黨員充分發揮其模范帶頭作用,才能真正做到立德樹人,為我黨培育出優秀的接班人。
二、又“紅”又“專”,取長補短,多途徑激發政治引領作用。
高校黨建工作,遇到的另外一個難題,莫過于高質量滲透學習政治理論精神,把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做實做精做出成果。從根本上摒棄“表面學習”,把理論知識學出特色與成效。讓每一位高校師生黨員都能做到既是專業的紅色知識傳播者,又是自身專業領悟的能人志士,所謂“又紅又專”。對此,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詳細闡述。
(一)課堂領學,精準分類避免“一鍋煮”
學習貫徹黨的精神,首先應做到從課堂入手。為確保理論知識層層覆蓋,我們要分層次、分對象舉行學習培訓研討:充分利用思政課堂開展學習理論知識大討論;以學院為單位對新生黨員進行定期“集中培訓”;以支部為單位對黨員進行定期開展“專題研討”。
(二)宣講助學,專題引導避免“碎片化”
學院成立黨建平臺“宣講團”,主要成員為優秀黨員代表和學院領導。深入師生,因地制宜開展宣講。針對學院特色,針對隨時更新的理論知識,面向全體師生進行宣講。同時,也可以面向學校周圍街鎮鄉村、各色企業,聚焦群眾需求開展菜單式宣講[2],將大家最關心的政策理論講明白。從而進一步提高大家學院的認知度。
(三)多媒體幫學,緊跟時代潮流“顯神威”
充分利用多媒體建設的優勢,用好“兩微一端”平臺,通過開設專欄發布時事政治等相關理論知識,不定期推送新華社通稿、評論員文章、專家解讀等內容,定期向廣大黨員推送相關政治理論學習要求。做到政治理論學習時時處處不離手,鼓勵大家利用碎片時間進行學習,不要把政治理論的學習變成壓力,要把它化為繁忙工作之余的能量給補劑。
(四)以賽固學,常態長效確保“不松勁”
開展演講、征文、黨課評比等學習競賽活動;以支部為單位定期開展知識測試;開展歌頌黨建知識書畫作品展;開展學習黨史朗讀者大賽;通過微平臺開展關于政治理論學習“微留言”、“微投稿”大賽等。將比賽成績與黨員評優掛鉤。
(五)專業補學,結合領域特色“取長補短”
把政治理論學習充分與專業特色相結合,把黨的精神扎實落實到學習工作之中。通過認真研讀相關理論,因地制宜與師生的實際學習工作相結合。例如,將黨日活動安排在實驗室進行安全隱患排查,同時也能夠及時對愛崗敬業的模范黨員進行學習,一舉多得。
同時,為了完善管理模式確保學習效果,我們還可以建立相應的巡查評比制度。例如:月巡查:每個月進行學習筆記、學習計劃、會議留痕等相關抽查。作為黨員評優、支部評優等參考;季通報:每一季度都要對學院抽查情況進行對比匯總,對落后的學院進行通報,列為幫帶對象;年評比:以學院為單位成立政治引領工程學習站點,以五星為標準進行站點評比。結合一年學習巡查情況,進行量化考核。兩星以下列為幫帶對象。
三、師生共建,學練結合,開創黨建日活動新局面
高校黨建工作,離不開教師黨建的模范帶頭,離不開學生黨建的積極推進,更離不開兩者的共同協作。但在常規黨建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往往是兩條平行線,沒有交叉與合作。在日常黨日活動或者黨課培訓中,臺上老師慷慨激昂、臺下學生沉迷手機的現象不在少數。所謂的“黨日活動”,大部分都是游離于科研教學之外純粹的政治理論學習。對于工科師生而言,枯燥乏味的理論學習無疑是繁重的科研課題之外的另一負荷。我們往往忽視了可以把教師和學生在專業上的團隊合作移步黨建工作之中,從而開創黨建活動新局面。
(一)針對學院特色,在科研團隊上成立黨支部。
黨支部建立在科研團隊上雖然已不是創新之舉,但其成效可以與時俱進。近年來,不少高校已然采取這種做法,它在增強黨建工作針對性和適應性上有較為明顯的改善。其一,黨支部的思想引領作用會得以明顯提高。科研團隊上成立黨支部最為明顯的特點即黨員組織生活更加便捷有效,黨支部書記由科研團隊老師擔任,最大程度的發揮了思想引領的作用,支部建設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二,黨員的教育與培養更加得心應手。科研團隊上成立黨支部會為黨員的教育與培養,乃至積極分子的選拔與培養提供更加便利的環境,真正成為我黨培養優秀黨員的蓄水池,從而進一步提高黨支部的凝聚力。
(二)挖掘學生潛力,成立專門黨建工作團隊。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黨建工作的創新與活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生的配合度與創新力。隨著近年來學生黨員人數的遞增與黨建任務繁重度的提升,我們亟需打造一只專業的黨建工作團隊,將常規性工作程序化、規范化,將非常規性工作豐富化、創新化。除了老師的指導,我們需要充分挖掘學生潛力,團隊成員擇選范疇可以擴大為積極分子,所謂“不拘一格降人才”。以學生為主體打造黨建工作團隊,一是可以更加深入群眾,了解當代學生的思想動態,從而更好開展貼近學生生活的黨日活動;二是可以充分發揮學生黨員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在一次次黨的工作考驗中迅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
隨著十九大的勝利召開,我們進入了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也應就勢展開新的格局,從而更好地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培養出具有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較高理論素養的青年馬克思思想主義者。相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在新的黨建工作理念的指導下,在黨建工作者的努力下,在高校師生黨員的配合下,高校黨建工作定將蒸蒸日上、未來可期。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新時代面對面[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許婧偉,專職組織員,碩士研究生,作者單位:天津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方向為黨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