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超
摘要:基于對全面發展高素質人才培養理念的重視和可持續發展現代教育理念的認同,近年來高職院校公選課進入全面開展階段。在傳統公選課開設的基礎上,網絡公選課的開設,豐富了高職院校公選課資源,提供優質的課程內容,增加了學生選課的范圍,緩解了師資緊張的壓力,與此同時,在開設和推廣的過程中,對于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高職院校 公選課 網絡課 推廣
公選課是高職院校培養向寬口徑、綜合化方向發展的重要途徑,但高職院校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目標,往往不具有綜合性大學學科門類齊全、教學資源豐富的優點,在公選課開展中存在一定的問題。網絡公選課程是基于互聯網,將按教學內容有序地通過多種媒體和信息技術加以展現的教學活動。[1]同傳統公選課程一樣,每一門網絡課程必須具備規范的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表、授課課件、考核標準等基本教學文件。選課學生可通過網絡平臺隨時聽取課程,并利用實驗平臺、在線測試、師生交互平臺等網絡模塊進行練習或與老師交流解決問題。網絡公選課在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推廣近兩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應用效果,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一、網絡公選課在高職院校推廣優勢
網絡課程通過充分利用了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絡進行實時互動的優勢,使課程內容更加形象化、具體化,教學過程更加自主化、多樣化。網絡公選課在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于2017年以來開始推行,實施兩年來取得了較好的推廣效果。從教學管理層面解決了我院公選課資源緊張、學生選課滿意度低等問題,從學生培養層面提高了學生培養質量、拓寬了學生的眼界,普遍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課程門類齊全優秀課程供給充足
我院實施網絡公選課前,學生對公選課所反映的一個最大問題是選課難、選擇自由度不足。一方面作為高職院校學科門類不齊全,很多學生感興趣的課程沒有相關教師承擔。另一方面一些受歡迎的課程如《旅游系基礎》、《全國導游基礎知識》等,承擔教師在本系的教學任務已經飽和,無暇接手公選課。造成我院公選課雖然開設門數、人次能夠滿足學生需求,但優秀公選課程明顯供應不足。網絡公選課由我院教務處牽頭綜合各專業培養目標、結合學生學習目標,從北京超星爾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引進全國各高校名師講授課程,即超星爾雅網絡通識課程,[2]并組織我院優秀骨干教師作為課程學院內指導教師開展教學,大大豐富了我院公選課的學科門類和課程種類,給學生更大的選課自由度。
(二)教學形式高效多樣
公選課由于課時所限,任課教師過分削減教學內容,加之學生普遍缺少相關基礎,很難保障教學內容的全面性。一些操作性較強的課程,如《車輛維護與保養》,對應教學單位教學資源有效,無法承擔公選課的實驗教學。從我院現有公選課開展情況看,網絡公選課除授課環節,還包括教學材料、實驗平臺、學生成果展示、課程資源共享等環節,可以有效彌補傳統公選課教學環節中存在的上述問題。
與專業選修課不同,公選課教師往往與學生來自不同的系部,課下很難進行單獨輔導和答疑。網絡公選課教學中,學生通過師生交互平臺、答疑討論、在線討論等模塊可以更好地與老師溝通,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教師也可以利用此類模塊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進度和要求。
(三)教學考核形式多樣
公選課考試由教師自主命題、自行批改,最終成績評定都由任課教師負責。但由于公選課涉及多個系部、不同專業,教師出題難度大、批改和考試文件整理工作量大。網絡公選課通過在線測試、個人空間、學生成果展示等模塊,可以更加直觀、系統、全面地掌握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更加便于公選課考核的開展。
二、網絡公選課在高職院校推廣中遇到的問題及對策
(一)加強網絡公選課質量評估保證課程開展效果
與專業選修課和普通公選課等傳統課程相比,網絡公選課管理給教務管理人員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在跨越實體的網絡平臺高質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保證學生更好地認可課程、接受知識,是教務管理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以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實際運行當中通過對相關老師和學生抽查發現,存在以下問題:一方面教學模塊制作粗糙、課程內容表達不充分、實例或實驗平臺制作水平限制了教學效果的表達等問題;另一方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缺少課堂環境,導致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下降。針對上述問題,在嚴格執行公選課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可以重點針對網絡公選課開展質量評估,以教學專家、教學管理機構、學生等作為評估主體,形成針對不同主體的完整評估體系,從而對每一門網絡公選課進行系統的評價。
(二)加強指導避免學生盲目選課
在教學管理工作中發現由于公選課與專業相關性不大,學生多缺乏興趣,選課中存在娛樂性、盲目性。在選課方面缺乏指導,導致學生存在如下問題:不了解公選課在專業培養和個人素養形成中的地位;學生選課時缺少目的性;對任課教師不熟悉,對課程內容不了解。應當在網絡公選課選課工作開展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首先教務處也應提前將詳細的網絡公選課課程的相關介紹公布到有關網站供學生參考,包括教師簡介、課程內容介紹、基礎知識要求、課程大綱、歷年開展情況等內容。有條件的,可以開展試選,幫助學生充分了解課程教學目標、授課教師教學風格等內容,將錯選、誤選等情況降到最低。其次以系部或教研室為單位,進行系統的網絡公選課選課指導。這項工作可以由教研室組織有經驗的教學名師 ,也可以由班主任或學生輔導員加以開展。在實施導師制的學校可以依托導師,為學生選課提出個性化指導意見,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培養和導師制的執行。
三、高職院校實際的網絡公選課課程開發建議
(一)課程設計滯后
網絡公選課的設計制作需要教師、學生和設計制作人員共同配合,是一些復雜、系統的工作。但從現有的網絡公選課開發情況來看,主要存在教學理念滯后、各教學模塊配合不夠順暢、教材和習題電子化等諸多問題。隨著公選課的發展逐步研發出與網絡公選課配套的電子教材、網絡平臺等衍生產品。從而使網絡教學的優勢得到進一步發揮,用更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提高網絡公選課教學水平。
(二)公選課課程合理選擇的考慮
在教學實踐中,任何教育理想都需要通過精心的課堂設計來實現。公共選修課面向全校不同專業、不同興趣需求的學生,立足于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拓展學生知識面、鼓勵學生創新。[3,4]基于高職院校學生基礎知識薄弱的現狀,在高職院校開展網絡公選課,教師進行課程內容選擇和網絡課程設計需考慮的首要因素。但在實際應用中由于網絡課程的教師不一定來自高職院校,存在照搬專業選修課程模式、對學生素質和學習訴求關注不夠等問題,影響了網絡公選課的教學效果。教務管理部門在進行網絡公選課選擇時應以本校教師為主要選擇對象,學校可以將其作為教學質量工程的一部分鼓勵校內中青年教師結合學生特性設計課程。從教研室聘請一線教師從課程與培養方向的吻合度、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要求等方面進行把脈。豐富管理形式,切實加強網絡公選課的教學管理工作,避免網絡公選課選而不修的現象發生。
(三)網絡課程開發優于資源庫建設
網絡技術設計和表現是網絡公選課的外在表現形式,課程內容的編排和展示才是內涵。提高網絡公選課教學效果的核心是以網絡平臺為基礎加強課程內容編排和豐富表現形式。[5]受學生歡迎的網絡公選課其優勢多表現為教學素材豐富多樣能夠直觀地表現教學內核,以教學大綱為依據,按照知識點和能力要求,對相關素材進行分類,將動畫演示、虛擬實驗、趣味游戲等資源作為主要搜集對象。高職院校間也可形成聯盟,相互間資源共享,提高資源使用效率,保證資源更新頻率。
參考文獻:
[1]曾海文.高校網絡課程建設的問題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9,(24):137-138.
[2]孔媛媛,高恒,盧穎立.基于爾雅通識網絡公選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改革探索[J].西部素質教育,2016,(08):77+79.
[3]蘇鵬,王妍,馮夢龍.關于加強高校公選課教學管理的思考[J].知識經濟,2016,(04):142.
[4]梁金榮,WANG Shan-qin.高校公選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7,(11):84-86.
[5]許亞鋒,姚軍.在線教育能促進教育公平嗎?——基于網絡公選課的實證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8,(04):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