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芳
摘 要:如何解決多聲部歌唱教學中的問題,提高多聲部歌唱教學效果呢?我們只有通過學習先進的、科學的、行之有效的多聲部歌唱教學的方法,來降低多聲部歌唱教學的難度,讓老師教起來輕松,學生學起來愉快,教學相長,老師和學生共同提高,共同成長!
關鍵詞:多聲部;歌唱;教學
音樂也被稱為“流動的建筑”,其表現力在很大程度上仰仗著多聲部的音樂結構。“最美是合聲” 多聲部歌唱教學已越來越被重視,合唱歌曲也更多的被加入到了小學的音樂教材中。可是音樂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多聲部歌唱教學未能得到有效實施,主要原因是教師普遍的未能掌握多聲部歌唱教學的原理和方法。
我在上一節三年級的多聲部歌曲《三輪車》時,學生在簡單的動作體驗中學會了低聲部,在愉快的歌曲表演中學會了高聲部,學生是在輕松、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兩個聲部的合作,教學效果非常好。這個班級在這以前沒有上過音樂課,我是如何教學的呢?用到了那些教學手段和方法呢?總結如下:
一、柯爾文手勢輔助認識音階。
一百多年前,英國的柯爾文發明了代表常用音高的一套手勢。著名的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柯達伊把它借鑒到自己的音樂教育體系中,稍作變動使其更為完善,并發揚光大。
在音樂教學中采用柯爾文的手勢法,即教師用不同的手勢及高度代表唱名,讓學生跟隨教師手勢的變化直接唱出唱名的準確高度。其直觀的演示效果對音樂教學很有幫助。它最大的優勢是幫助孩子對音高的掌握,是借助七種不同手勢和不同高低位置來代表七個不同的唱名在空間把所唱的高低關系具體表現出來。七種不同的柯爾文手勢所代表的七個不同的音高,使聽覺轉為視覺,對學生進行音準的訓練。
對于沒有音樂基礎的學生,柯爾文手勢最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在前兩節準備課中加入了柯爾文手勢的教學,讓他們看老師手勢唱自己最熟悉的歌曲,如:《一閃一閃亮晶晶》、《丟手絹》、《上學歌》等。手勢的加入,不僅幫助學生唱準了音階,還幫助學生加快記憶了七個唱名。在熟悉了柯爾文手勢和音階七個唱名后,我開始訓練學生唱和聲音程,就唱《三輪車》里的三個簡單的音程(1,3)(1,5)(3,5),給歌曲的兩聲部演唱做鋪墊。
二、卡農演唱訓練聽力
一個人總是單聲部歌唱,難以獲得好的音準,因為缺少可以相應比較、調整的參照標準,所以越早進行二聲部訓練,才能培養準確的歌唱。卡農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它的特點是“模仿”:相同或相似的旋律依次出現在不同的聲部。卡農有完全模仿和變化模仿兩種形式。輪唱這種演唱形式呈現的就是完全模仿式的卡農:后面的聲部完全模仿第一個聲部的曲調和表情,按照一定的時間間隔依次進入,營造出此起彼伏,連綿不斷的效果。因此,孩子們只需掌握一個簡單的音樂素材,就可以通過跟隨模仿而獲得多聲部,所以輪唱是孩子們進入合唱最好的入門級臺階。
怎么使學生明白卡農并有序的進入練習呢?讓學生參與式的體驗是最好的方法。我選用了學生耳熟能詳的的歌曲《兩只老虎》,讓全體學生先唱,兩小節后老師再加入演唱,然后讓學生說說什么是卡農?學生參與體驗了,都紛紛舉手,有個學生說“一個先唱,一個后唱。”老師再補問一句:“唱的是不是一樣的旋律?”這樣學生自己就總結出了什么是卡農的演唱形式,接著給學生分組,練唱卡農水到渠成。重點是老師要注重引導,強調學生要做到兩點:一是看指揮,二是學會傾聽對方的歌聲。有了前兩項的鋪墊準備,我開始了《三輪車》的教學。
三、情感體驗式合唱教學
在多聲部音樂中,每一個聲部都是整體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必須在整體中起到相互配合的能動作用。《三輪車》是一首活潑歡快、詼諧有趣的歌曲,雖然只有四個樂句,但配了一個固定音型式的二聲部,對于沒有音樂基礎的學生來說,要掌握這首歌曲有難度。如何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合作完成歌曲呢?我創設情境把兩個聲部分別設計為“騎三輪車”的歌和“坐三輪車”的歌,用節奏體驗式、歌曲表演式兩種方法教學歌曲。
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認為:音樂體驗實際上是由對各音樂要素的體驗整合構建的。例如在歌唱時的音樂體驗是由節奏體驗、旋律體驗和歌詞內容體驗綜合而成的。在教唱時如將各要素分解單獨體驗,可更容易實現情感體驗,并對該要素產生的情感作用可體驗得更準確更精細。然后再將其組合構建,可使綜合產生的情感體驗更鮮明更強烈。
按照以上方法,先讓學生進行節奏體驗,模仿騎三輪車的一系列動作,然后配上有趣的模仿車輪前進的象聲詞“依歪歪轱轆轱轆猜”,請做得好的學生上臺當隊長,完全把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吸引過來。接著老師范唱低聲部,開始旋律體驗,前面三個樂句是完全重復,第四個樂句旋律是上行,啟發學生想象是三輪車在爬坡。如此形象的想象讓旋律體驗和歌詞內容體驗直接見效,學生很快學會低聲部。
學生唱著“騎三輪車”的歌,老師以故事表演的形式加入“坐三輪車”的歌,學生在輕松地、不知不覺中完成了一次兩聲部的合作。接著讓學生來表演騎三輪車的哥哥和坐三輪車的老太太,讓學生配樂表演故事,目的是讓學生熟悉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并通過動作表演表現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在表演中學會歌曲高聲部,也在表演中鞏固高聲部旋律。唱好多聲部最根本的,是必須建立在較好的單聲部歌唱能力基礎上。在兩聲部合作練習中,先讓學生與老師合作,學會傾聽對方的歌聲,再分組讓學生合作。從易到難,循序漸進。情感體驗式教學是科學的,符合學生發展規律,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會了歌曲,感受了與他人合作多聲部歌曲的快樂經驗。
柯達伊也強調多聲部的訓練越早開始越好,他認為通過集體的共同努力唱出優美音樂而產生的快樂,可以造就有紀律性的、品質高尚的人。老師們,讓我們注重自身素養的提高,在教學中積累科學的方法和實用的經驗,去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