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友艷
(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哈爾濱 150080)
退役士兵屬于特殊的群體,為我國的國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退役后他們又將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堅力量。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工作不僅僅是關系到退役士兵切身利益的事情,同時也關系著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發展。經黑龍江省民政廳、教育廳和人保廳批準,確定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為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定點院校,這對我們是個機遇也是挑戰。為了更好地提高退役士兵的職業技能,較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促進其較好地就業,需要我們對退役士兵教育培訓課程的體系建設、教學模式和教學管理等方面進行研究和探討,以更好地提高培訓效果。針對學院的特殊培養方式,打造學院培訓課程的新亮點,使學員能得到在其他院校給不了的——依法執業、守法創業、合法立業、以法發展。
退役士兵多為年輕人,與全日制教育的學生有很多共性的地方,但是又有別于在校學生,有自己獨有的特點。
根據對近年來安置報到的退役士兵統計,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包括初中、高中及中等職業學校學歷教育等,文化水平決定多數退役士兵對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到,求知欲望不強。突然從剛性管理的環境進入校園,很難適應學校的生活,很難進入學習的狀態。
退役士兵經過軍隊嚴格的管理歷練,組織紀律性較強,政治思想覺悟較高,自律性好,對于硬性安排的任務能較好地服從和完成。但是由于封閉性的軍隊生活,往往與社會銜接程度低,缺乏社會經驗和常識,同時法律意識較弱,易意氣用事。
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布《退役士兵安置條例》規定:“國家建立以扶持就業為主,自主就業、安排工作、退休、供養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妥善安置退役士兵。”
“指令性安置”導致部分退役士兵擇業觀念落后,存在“等、靠、要”的依賴思想,認為技能培訓與今后就業沒有多大關系。能夠分配安置到單位工作,有份穩定工作就知足了,而培訓只能推薦工作不能解決就業問題,同時培訓期間沒有工資收入,推動力不強。
根據退役士兵的特點,積極摸索適合的培訓教學模式,較好地完善和提高培訓能力,為退役士兵們在學院安于學習、樂于學習提供保障。
利用現有學院教研部的模式,將課程分成三大模塊,即政治理論和文化基礎課程,法律基礎知識課程,體能拓展訓練課程。由政理教研部負責學員的政治理論教育,公共課負責計算機技能、英語基礎課程;由法理教研部、經濟法教研部、民法教研部、刑法教研部負責法律基礎知識教育;由公共課體育方向教師負責學員體能拓展訓練。合理分配課程設置,互相協調,提高學員綜合素質。
優秀的教師團隊是學院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培訓工作尤其是退役士兵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對于學院教師也是在摸索中前行。根據授課內容,在學院的支持下,不同部門的教師可以打破教研部壁壘,合理組合、有序交叉組建不同的團隊,教師融入到團隊中釋放自己的智慧,相互合作,追求創新,共同進取。
根據法律院校的特點,應當在入學初對學員進行專業崗位性質的介紹,可以帶領學員到監獄、社區、法院等地進行參觀調研,讓學員對學習知識有個概括認識。同時,可以邀請擬推薦的用工企業事業單位負責人員來院座談,介紹用人單位的需求和建議,讓學員對就業形勢有所認知,對應學知識予以了解,從而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努力的方向。
教師在準備課件授課前,可以通過和學員座談、調查問卷、知識能力測試、學院提供相關資料等方式初步了解學員的知識層次、法律意識和政治覺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然后在準備課件時進行分層設計,力求融合不同文化程度學員的需求。學院現有充足的條件供教師多媒體授課,教師可以設計由淺入深、由簡至繁的PPT形式,遇到社會熱點問題還可以播放圖片、視頻等增加學員的感性認知、形象生動進行授課。授課過程中及時了解學員的動態、隨時互動,做到因材施教。
針對退役士兵授課不應囿于固定的授課模式,對于法律專業課程可以采用理論和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如設計模擬法庭,由教師選取案例,由學員自己扮演法庭中的角色進行模擬庭審,參與其中。整個審判活動準備及完成的過程,既可以讓學員將所學法學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在實體和程序法上都能夠鞏固加深,又能夠明確法律公平公正的精神,讓學員堅定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伸張正義的信念,這樣就會讓教學的靈活性及實踐的空間都得到無限的延伸。
充分考慮國家對退役士兵的培訓政策、學院的現狀、學員自身的特點等因素,可以嘗試采用學分制進行教學管理。按照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中各門課程及教學環節中的學時量,確定每門課程的學分,設置必修課和選學課,確定各類課程的比例,給學員更多選擇的權利。探索實行培訓學分制,開辦周末班和晚班,完善學院網站建設,使用網絡輔助教學等多種辦班方式,在某些程度上可以解決現有培訓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工學矛盾大、缺課多的問題。
學院應高度重視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并應認識到針對退役士兵的培訓僅僅依靠教務處進行教學管理是遠遠不夠的,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成立退役士兵培訓工作機構,負責長效的具體管理,包括對士兵在學院期間的日常生活管理、各項活動安排,培訓課程設置、授課教師考評等工作,做到職責明確,管理高效。
班主任作為第一線的管理人員,直接影響到退役士兵培訓工作的管理狀況。學院長期從事傳統的高職教學,退役士兵和以往學生存在很大的區別,對于退役士兵的培訓是新的嘗試,原班主任的管理模式急需轉變。為了培訓工作的較好開展,學院可以從學工管理部門、教研部、行政部門等選擇具有責任心、經驗豐富的人員擔任退役士兵班主任。同時,可以由退役士兵專門培訓機構定期不定期地組織班主任學習交流經驗,邀請外院校專家學者通過開講座等方式進行指導,組織班主任去相關學院觀摩學習,將學員管理工作做細做精。
學院負責退役士兵培訓管理機構應評估每名學員的綜合能力,從中擇優選擇出班委會成員,組建學員自治組織。在班主任的引導下,創造有利于學員自我管理的環境和氛圍,班委會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下,讓每名學員都能積極參與到班級的學習、日常生活等過程中,產生集體感,安于學習過程中。
學院應創設條件,制定退役士兵評優評先制度,每學期評出優秀班級、優秀班級干部、優秀學員等,并予以表彰和獎勵,對于表現突出者可以優先推薦工作等。評優評先制度是對學員學習上取得成績的肯定,是對學員努力和付出的肯定,是激發學員積極向上、不斷追求進步的動力之一。同時,可以刺激一小部分缺乏積極性和自覺性的學員群體,使他們能有一定的壓力,從而努力地去學習和完善自己,進而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引導和激勵學員學習的熱情。
綜上所述,在學院高度的重視下,我們將更加認真思考、不斷探索,解決培訓過程中的各種問題,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將退役士兵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1]丁耀,文東茅.退役士兵教育培訓狀況調查及滿意度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4,(6).
[2]宋良杰.高職院校退役士兵教育培訓現狀分析[J].繼續教育研究,2012,(3).
[3]譚鍇.對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探討[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0).
[4]張曉芳.退役士兵網絡職業技能研究[J].中國培訓,2016,(10).
[5]周晴.學校社會工作介入退役士兵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工作模式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