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華
摘要 目的:探討微創技術在拔牙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收治拔牙患者18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傳統拔牙,觀察組采用微創拔牙,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平均牙拔除時間長于對照組,術后30min疼痛指數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斷根、牙槽窩不完整及牙齦撕裂等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而兩組干槽癥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拔牙中應用微創手術,雖然手術時間有一定增加,但能顯著減少患者疼痛情況及不良反應,明顯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微創技術;拔牙;應用效果
牙拔除術是一種常見的、古老的外科手術,傳統拔牙方法中所用的牙挺、骨鑿均會受到材料的限制,其中增隙、劈牙等所運用的錘擊法受到手法、施力的影響,容易對患者造成機械損傷。近年來,微創技術因為簡便快捷、創傷小等優點,廣泛應用于臨床上[1]。為進一步探究微創技術在拔牙中的應用效果,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拔牙患者186例為觀察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7年1-12月收治拔牙患者18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93例,排除牙周炎導致的牙齒松動患者。對照組男51例,女42例;年齡17~52歲,平均(36.92±5.97)歲:前牙9例9顆,雙尖牙12例21顆,磨牙23例33顆,第三磨牙49例49顆,患牙共112顆。觀察組男50例,女43例:年齡18~53歲,平均(37.26±6.02)歲;前牙10例10顆,雙尖牙11例20顆,磨牙22例31顆,第三磨牙50例50顆,患牙共112顆。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手術方法:(1)對照組行傳統拔牙手術:①術前準備:術前10min,患者需用氯己定清理口腔,并鋪設消毒巾。②麻醉:對患者行針刺麻醉。③手術:前牙、雙尖牙用牙鉗拔除;對于磨牙,先將牙挺置于牙齒的近中或者遠中頰角、根分叉處與牙槽骨之間,敲擊法楔人牙挺,用撬力將牙挺出[2],予醫用棉止血。④術后護理:用相應抗生素如頭孢對患者進行消炎,并叮囑患者餐后濃替硝唑液漱口,術后1周禁食過冷過熱或刺激性大的食物(如過酸或過辣)食物,禁止劇烈運動等。(2)觀察組行微創拔牙術:①術前準備:用氯己定清理口腔,并鋪設消毒巾。②麻醉:Easy-11型基本麻醉助推儀行微創局部麻醉。③手術:前牙、雙尖牙用微創拔牙刀插入牙根與牙槽骨間,切斷2/3左右的牙周膜,拔除患牙,磨牙先用高速渦輪機頭和專用鉆針進行分根,然后將微創拔牙刀插入牙根與牙槽骨之間切斷牙周膜,拔除牙根并清理拔牙窩,采用壓迫止血法對患者進行止血[3]。④術后護理:方法同對照組。
觀察指標及方法:觀察兩組患者拔牙時間、手術疼痛狀況,斷根、牙槽窩不完整、干槽癥以及牙齦撕裂等不良反應和患者滿意度。術后30min評價患者疼痛程度,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法(VAS)評分,總分為10分,分數越高,痛感越強烈。0分無痛;1~3分輕度疼痛但不影響睡眠;4~6分表示疼痛嚴重,睡眠質量差;>7分表示劇痛,無法人眠。患者滿意度評價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將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程度分為十分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其中患者滿意度=(十分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臨床指標:觀察組患者平均牙拔除時間為(8.7±2.8)min,高于對照組的(5.4±3.2)min;術后30min疼痛指數為(3.1±1.1),低于對照組的(5.4±1.6),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不良反應情況:對照組患者出現23顆(20.54%)斷根,35顆(31.25%)牙槽窩不完整以及30顆(26.79%)牙齦撕裂。觀察組患者出現11顆(9.82%)斷根,7顆(6.25%)牙槽窩不完整以及16顆(14.29%)牙齦撕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出現3例(2.68%)干槽癥,觀察組出現2例(1.79%),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患者滿意度比較:經過問卷調查分析,觀察組患者58例十分滿意,31例基本滿意,4例不滿意,滿意度高達95.70%。對照組27例十分滿意,48例基本滿意,18例不滿意,滿意度為80.65%。兩組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討論
“微創拔牙”不使用骨鑿和牙挺,大大避免了敲、錘、劈對患者的機械性傷害,專用的高速渦輪機頭和微創拔牙刀最大限度地保持骨組織的完整性,減少周圍軟硬組織的損傷。
本研究結果顯示,微創拔牙組患者手術時間多于傳統拔牙組,可能是因為微創手術中切斷牙周膜,擠壓牙槽骨,拔除牙根等操作耗費一定時間。但觀察組患者術后疼痛指數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微創組麻醉效果更佳,這與秦瑞峰等研究報道相一致[4]。此外,微創拔牙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概率更少,患者滿意度更是高達95.70,顯著高于傳統拔牙組的80.65%。
在拔牙中應用微創技術,能有效降低拔牙中的不良反應率,提高患者滿意度,有利于患者預后[5],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徐芳,張慧霞.微創拔牙法與傳統拔牙法拔除下頜阻生智牙療效比較[J].上海口腔醫學,2016,25(5):613-616.
[2]段瑞,李永生.高速渦輪牙鉆及微創拔牙刀在阻生智齒拔除術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6,37(12):1859-1861.
[3]羅順云,余立江,孫建軍,等.渦輪鉆在拔除上領近中阻生智齒中的應用[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08,2(9):1054-1057.
[4]秦瑞峰,胡開進.微創拔習生支術的應用[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0,3(10):592-596.
[5]張興輝,陳巨漢,莫倫桂.微創拔習與傳統拔牙的臨床效果比較[J].當代醫學,2015,21(3):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