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杰
摘 要: 互聯網時代,高校黨建工作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本文在分析高校網絡黨建必要性的基礎上,對目前高校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據此提出高校黨建工作模式的創新路徑,主要包括創新黨建工作理念和方法、建立統一高效黨建工作機制、構建多層次的黨員教育平臺、完善創新型的黨員管理平臺、健全黨建監督和評價體系等幾個方面。
關鍵詞: 互聯網 高校黨建 工作模式 創新工作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高校學生學習、生活、社交等各方面都呈現了網絡化趨勢,影響了高校教育工作。黨建工作作為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對于加強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具有重要影響,在網絡化時代,如何改善高校黨建工作成了教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有必要創新高校黨建工作模式,以便正確引導黨員的思想價值取向。
一、加強高校網絡黨建的必要性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加快發展,與互聯網相關的網絡、電視、微信、QQ、微博等多種媒介已經滲入人們的社會生活中,互聯網在各行各業的應用都取得了顯著的效益,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變,互聯網技術與高校黨建工作的融合,已然成為新時代高校創新黨建工作模式的必然選擇[1]。
1.互聯網技術在黨建工作中的應用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互聯網技術作為當今最偉大的科技革命之一,加速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不僅影響了世界政治經濟,還給人們的思想帶來了沖擊。在黨建工作中,運用互聯網技術,通過網絡這個載體,人們可以快速獲取所需信息,產生較強的互動性、創新性,便于加強黨員隊伍管理,鞏固黨的領導地位,提高黨建工作質量。網絡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國的聯系日益緊密,有利于全球意識的形成。江澤民同志曾經談道:“目前世界各國都在爭相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和改進對外傳播手段,我們國家必須適應這一趨勢,加強信息傳播手段的更新改造,積極掌握和運用現代傳播手段,各級黨委要努力增強陣地意識,尤其加強對思想文化陣地的切實領導。”目前互聯網已經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重要陣地,所以高校黨建工作必須搶占陣地,積極主動地適應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深刻地認識互聯網給社會及學校學生等帶來的影響,改變傳統工作模式,努力創新,適應形勢的變化。
2.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有利于提高高校黨建工作的實效性。利用互聯網技術,可以開辟高校網絡黨建的陣地,具有多重優勢。首先,網絡信息具有可復制、實時傳輸、開放共享及突破空間限制等特點,使得學校全部學生及教師可以同時接受教育,網絡黨建則可以在網上開辟健康有益的網頁網站等,擴大政治思想陣地。二,網絡的交互性可以加強高校黨員之間的交流,網絡的互聯互通也暢通了民意渠道,有利于培養既有思想覺悟又能掌握互聯網技術并且具備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三,互聯網技術的運用改變了傳統黨建工作模式,使得管理更加有效,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黨建工作,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四,通過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等可以對高校黨員群體進行系統的分析,對他們的價值觀念進行評估,明確目前存在的不足,便于開展黨員教育工作。五,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面比較廣,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歷史、地理、文化、藝術等多方面都可以作為網絡資源,使黨建工作內容更加豐富。
二、高校黨建工作面臨的挑戰
互聯網的發展給高校黨建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各高校將黨建工作和互聯網技術相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許多高校都建立了黨建網站,開通了微信公眾號等,豐富了黨建工作形式。但互聯網的出現給高校黨建工作帶來了新局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2]:
1.對意識形態的影響。互聯網對高校學生意識形態的影響,包括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和集體主義意識形態兩方面的影響。首先,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學生可以通過百度、微信、微博等多種途徑了解到除馬克思主義以外的其他意識形態。其次,在互聯網時代,大多數學生都將網絡當成一個個性化的平臺,不少人都追求個體差異化,想突出個人特點,過于在意個人的性格和想法,影響人際關系的發展。
2.對黨建模式的影響。傳統黨建工作模式主要是線下建設,通過面對面授課的方式,讓積極分子和黨員同志們接受正確的黨性教育,并鼓勵當面對黨組織的建設提出個人的寶貴意見,還可以通過報紙、雜志等傳統形式加強黨的思想的宣傳。然而在互聯網的影響下,一些學生上課時刷微博、逛淘寶、打游戲等,被手機“捆綁”,能聽進去的東西甚少。另外,互聯網社交平臺的出現,使黨員同學之間的交流不再需要面對面,這可能導致談話內容不是他們的真實想法,影響黨建工作質量和效率。
3.對輿論主導的影響。互聯網的特征包括信息多樣性、傳播隨意性、真假難辨等。網絡上的信息紛繁復雜,有正面的、負面的、真實的、虛假的,其中一些虛假負面的信息可能會對一些黨員的思想政治觀念產生影響。一些人往往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感興趣的或者與自己價值觀相近的言論進行二次傳播時,不在意言論的思想政治色彩,這就影響了黨建的輿論方向。
三、高校黨建工作模式創新路徑
1.創新黨建工作理念和方法。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時代,作為站在時代前沿和學術知識高端的各高校,必須充分認識到網絡黨建工作的重要性,順應科學技術的發展潮流,運用互聯網的理念和技術手段等,把互聯網打造成黨建工作的新陣地,實現黨建工作的網絡化、智能化等,完善黨組織建設和黨員管理與服務,構建良性互動的黨建平臺,積累較好的經驗做法,為高校黨建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提供借鑒。
2.建立統一高效黨建工作機制。黨建工作涉及面廣、影響范圍大,必須加強協調溝通,這就需要一支政治水平高、懂網絡技術、能開展政治教育的專業人才隊伍,但是對于高校來說比較困難。所以,必須整合現有的資源力量,由學校黨委組織部門牽頭,其余各相關部門共同管理的黨建工作機制,其中學校黨委職能部門、負責人和黨務工作者是主體,學校網絡技術人員是技術支撐,全體黨員職工和黨員學生是堅實的后盾力量[3]。
3.構建多層次的黨員教育平臺。傳統黨建工作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網絡發展的迅猛態勢,必須適時更新黨建工作傳播途徑,建立黨建宣傳平臺,及時發布黨的基本知識、工作成果、黨建動態等相關信息,豐富黨員教育內容。另外,還要建立黨建教育互動平臺,充分利用論壇、QQ、微信等多種渠道了解黨員的思想動態,及時加以針對性引導,并發布熱點的社會話題,讓黨員同志共同探討,交流學習心得等。
4.完善創新型黨員管理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黨員管理平的網絡平臺,實現黨員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動態化、智慧化管理,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等對黨員的基本情況進行分析和把控。首先要建立黨員網絡信息化系統,從遞交黨員申請到錄入信息系統,實現黨員基本信息、評優、流動及統計分析整個過程的自動化管理。還可以運用o2o理念,加強黨員之間的實時交流,提高黨建管理工作的科學化技術水平。
5.健全黨建監督和評價體系。黨員民主評議和監督是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建立網絡化的評議體系,讓廣大群眾參與對黨建工作開展的測評,可以大大提高黨員評議效率。通過網絡評議分數的高低,對黨員進行科學的考核評價,對先進黨員給予表揚,落后的進行批評。另外,還可以開通網絡投訴平臺、建議信箱等加強對廣大黨員的監督,增強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實現全面從嚴治黨。
四、結語
高校要善于運用創新思維解決黨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善于創新完善黨建工作模式的新路徑,構建具有吸引力和影響力的高效統一黨建工作平臺,并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科學的監督和管理,實現互聯網和黨建工作的深度融合,推動黨建工作向信息化、科學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林仰暖.互聯網時代優化高校學生網絡黨建工作的思考[J].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1):20-24.
[2]余霞,華黎明.互聯網時代高校黨建工作的挑戰與應對[J].黨政論壇,2018(03):25-27.
[3]易振,陳翠峰.互聯網時代高校黨的建設工作創新研究與探索[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04):1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