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引弟
摘 要:生物實驗教學是生物教學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幫助學生實現(xiàn)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飛躍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初中;生物;實驗教學
隨著教育的改革,在新編九年制義務教育生物教學大綱中,注重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教材內容突出了實驗內容多、實驗形式多、實驗要求嚴謹?shù)奶攸c。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所提出的新階段生物課程基本理念依然是: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倡導探究性學習。人類的不斷探究不僅發(fā)展了生物科學,也啟示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重視實驗探究。
眾所周知,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它的每一個重要發(fā)現(xiàn)都是科學家長期實驗探究的結果。生物學知識體系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科學家的實驗探究過程。未來生物學的發(fā)展也主要依賴于探究過程的進一步深入。正是基于以上這些認識,課程標準和教材中都安排了相當數(shù)量的實驗,足以見得實驗探究活動的重要性。
在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只有教師設計的探究實驗簡便易行、符合學生特點又不失其科學性才能引導學生更大膽的嘗試實驗探究。
一、加強實驗課堂紀律教育,做好實驗前的準備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實驗室守則和實驗規(guī)則是上好實驗課的保證,為了培養(yǎng)良好的實驗習慣,使實驗順利進行,必須向學生強調要遵守實驗室守則。向學生講清道理,使學生明白自覺遵守實驗守則的重要性,不到下課時間,不準擅自離開實驗室。這些都是做好實驗并保證實驗安全的前提。總之,要讓學生養(yǎng)成有組織、有紀律的實驗習慣和良好作風。
要充分做好實驗的各項準備工作,減少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實驗是一門操作課,在上課時很容易遇到一些突發(fā)事件,如儀器的損壞,溶液污染、材料處理不當?shù)龋@些突發(fā)事件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干擾課堂秩序,影響組織教學。為了減少這類事件的發(fā)生,我們指導學生實驗應該按照認真?zhèn)湔n—準備檢查—預做—完善備課—再準備,對那些因學生操作不當導致突發(fā)事件發(fā)生的實驗步驟,應制定相應的措施,保證實驗順利進行,圓滿完成每堂實驗教學任務。
二、多練習,鞏固新學會的實驗技能
教師巡回糾正學生實驗過程中的錯誤。這種實驗教學方法就是教一點,學一點,再教一點再練習一點,由部分到整體,由易到難,由慢到快的一個即教、即學、即練的教學過程。采取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能夠取得滿意的實驗教學效果。
要通過做驗證實驗來鞏固已學過的知識。教師先使用各種直觀教具講授新知識,待學生掌握了有關知識之后進行演示實驗,以驗證和鞏固所學的知識。例如,為檢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將同一樣的單子葉植物遮光葉片和不遮光葉片作脫綠處理,用“滴加碘液”的方法加以檢驗。若葉片變成藍色,說明葉片中含有淀粉。反之,則說明葉片中不含有淀粉。這樣,通過演示,學生鞏固了已初步掌握的知識,并加深了印象,進而鞏固已學知識。
要教育學生節(jié)省實驗材料,關心愛護教學儀器。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實驗儀器的購買與使用往往受到學校經(jīng)費的限制。由此,在制定分組實驗計劃時,教師必須根據(jù)本校的實際條件,對全程教學中所需要的實驗材料有一個全盤的計劃和安排,及時加以采集,購買或培養(yǎng)。同時,為了保證實驗課有充足的、合適的實驗材料,還可以向條件好的學校租借或交換器材,并靈活地把一些實驗提前或推后進行,以實現(xiàn)資源共享。更為重要的是,對實驗中的儀器設備和藥品,教師必須預先做好準備,分發(fā)到實驗桌上,盡量讓學生不離開座位就能完成實驗,減少人員走動,給組織分組實驗帶來方便。同時在實驗中要教育學生愛護儀器和節(jié)約實驗材料。
三、加強生物實驗教學,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觀察、實踐能力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優(yōu)勢,要做好課堂演示實驗,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善于觀察,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觀察能力。要創(chuàng)造條件、改進實驗,開齊開好所有的學生分組實驗,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獨立動手操作,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得到充分的培養(yǎng)。調整分組實驗的時間,改新課后的驗證性實驗為新課中的探索性實驗。指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訓練學生的實驗思維能力。
四、培養(yǎng)學生大膽懷疑精神,營造創(chuàng)新氣氛
教師要營造一種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教學氛圍,要允許學生對老師的講課提出異議,形成師生之間雙向交流,對學生的異議要表揚和鼓勵,使學生形成一種以創(chuàng)新精神取知識、運用知識的品格。例如我在處理生物基礎訓練和實驗報告中的練習題的時候,我有總是有意識的把幾個選擇題或者是填空題的答案說錯了,有些學生用疑惑的眼光看著我,部分學生交頭接耳,終于有的學生站起來陳述了他的想法:答案是錯誤的。對于學生的這些表現(xiàn),我首先要求全班同學為他的大膽的懷疑精神而鼓掌,并希望全體同學以這些勤學好問的同學為榜樣,不要迷信老師、課本或者是標準答案,要勇于質疑。對于學生好奇心,我始終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為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奠定了基礎。
總之,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學學生如何去“學科學”“愛科學”,而且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去“做科學”,即通過實驗探究去發(fā)展科學,去認識自然界的未知領域。這樣通過學生動手,使他們能學到科學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養(yǎng)成科學研究的一些基本素質,還能使他們親自體驗到探索自然界的快樂,激發(fā)他們投身科學的理想和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