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鳳倫?賈洪巖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革,國家對于創新人才的需求不斷提升,政府開始倡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全民創業、萬眾創新”口號的提出,得到社會各方的積極響應,高職院校為社會培養職業技能人才,學校的教學方法應根據大趨勢隨之改變,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以市場為導向,結合社會所需的新思想、新技能,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本文通過分析高職院校新技能應用創業型創新人才培養的現狀,探究改革培養方式的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新技能;應用創業型;創新人才
不斷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與時俱進,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要不斷做出調整。現代社會生產方式的改變,使社會各行業應用的新技能不斷增多,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載體,需要高職學校能夠重視培養學生的新技能,同時為拓展學生的專業或者職業發展空間,在職業技能教學中滲透創業知識,積極鼓勵學生不斷進行專業技能應用的創新,對于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具有現實意義。針對高職院校培養新技能應用創業型創新人才培養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對于促進職業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現實意義。
一、新技能應用創業型創新人才培養的現狀
(一)學校缺少相應的機制與體制
我國目前缺乏合理有效的創業型創新人才培養機制與體制,教師的教學沒有相適應的體制和機制的配合,必然遇到重重阻礙,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不同,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學生學到的內容僅停留在理論層次,無法與實際相結合。學校缺少與人才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相適應的大環境,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學生的知識儲備匱乏,學校無法提供創業方面的指導和實踐機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發展[1]。
(二)教師缺少創新創業相關理念
教師按照人才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來決定授課的內容,更多的是注重理論知識,但是缺少對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思想的培養。教師缺乏創新理念,意識淡薄,很少將創新創業的內容引入課堂教學,錯誤的認為高職教學沒有必要進行創新教育。在日常授課中,教師沒有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缺少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限制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影響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的,這樣的教學方法必然會造成學生應用能力不足,知識的學習與實際的生產脫節。
(三)缺乏應用創業型創新人才的發展平臺
我國在創業型創新人才培養方面還沒有較大的文化環境和發展平臺,很多高校領導、教師和學生缺乏對創新創業的認識,對創業的理解較為片面。部分高校雖然開展創新創業教學,但是缺少規劃,很多都流于形式,教師的課程缺少新意,一味地灌輸理念,學生對創新活動都報以應付的態度,抄襲別人成果,學不到任何知識,學生缺少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得不到提升。
二、改革應用創業型創新人才培養方式的對策
(一)加強校企合作,提供創業平臺
充分發揮學校的優勢,通過校企合作,將學校與企業結合起來,給學生提供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平臺。學校可以借助自身的教育資源優勢,為學生創設創業實踐教學實習基地開放給學生進行創業實踐;由學校溝通相關企業,選擇合適的項目進入企業,在加強學生創業能力的同時,為企業創造價值,達到共贏。同時學校還可以借助國家政策,參與到各省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中,例如,學校可以依托省級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通過省級或校級創新訓練項目,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加入到課程中,構建創新創業項目庫,供學生進行訓練;通過各種創新創業大賽,模擬創業過程,加強學生的創業實踐,建立“孵化園”,將比賽中突出的項目放入其中,聯合企業給予資金支持。開展創業實戰,構建創新創業實踐體系[2]。
(二)更新硬件設施,強化師資團隊
學校應為新的教學體系提供良好的條件,更新實驗室的設備,加強實訓基地的建設。例如,學校一次性拿出資金,添置儀器設備,通過更新教學儀器,提高水平,形成教學、研究與生產一體化的多功能實驗室;每年在預算中劃出一部分,對實訓基地進行更新和維護。部分教師的現有水平在面對變化巨大的現代教學時顯得比較吃力,所以應加強師資團隊的建設,保證每名教師的水平和能力都能滿足教學需求,使學生接受到最好的創新創業指導。
(三)創建網絡共享,聯系其他專業
網絡具有便捷、及時與權威的特點,現在的學生早已學會在網絡上獲取他們所需要的各種知識,那么就應該順應趨勢,將網絡合理利用起來。例如,建立一個數據共享平臺,將專業相關的知識和創業指導內容放在里面,同時聯合其他專業和學校共同使用、共同完善數據,這樣可以增大知識量,為學生提供更多創業信息。在每個學校,都會有很多相互聯系的專業,這樣就可以相融合,尋求新的創業方向[3]。例如,物聯網專業與物流專業相聯系就可以形成智能物流;物聯網專業與機械專業相聯系就可以形成自動化,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為創新創業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四)引導學生正確認知社會就業和創業環境
由于高職學生處于校園的學習環境中,對于社會復雜的就業和創業環境缺乏準確認知,可能導致學生無法適應就業或者創業環境,因而導致學生出現失業或者創業失敗的情況。高職學校需要履行職業教育的基本責任,對學生進行必要教育引導,提升學生適應就業和創業環境的能力。進行新技術的應用創新或者創業,都可能面對一定風險,學校要進行相關教學內容設置,使學生能夠準確認知和防范社會環境中可能存在的風險,提高學生風險防范意識,從而有助于學生的就業或者創業。
結束語:
如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對創業型創新人才的要求也非常高。高職院校應重視創業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明確科學的培養目標,精心設計創業型創新人才培養方案,強化師資團隊建設,構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建立網絡資源共享,加強各專業的聯系,提高專業法律教育。相信經過各院校的不懈努力,定能培養出一群高水平的創業型創新人才,為“中國夢”注入不竭的動力。
參考文獻:
[1]蘇松能.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問題及對策[J].創新科技,2017 (9):48-50.
[2]徐志閔.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思考[J].現代職業教育,2017 (28):228-229.
[3]王棟.高職院校就業創業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創新[J].河南農業,2018 (15):11-12.
基金項目:2018年度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創新創業學院科研課題:高職院校培養新技能應用創業型創新人才的研究,項目編號:2018IESPPC05
作者簡介:魏鳳倫(1985)男,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高校學生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