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服裝作為人類文明特有的文化象征,伴隨著人類社會進步而延續和發展。學習服裝與紡織品文化的歷史,了解中外時代服裝與紡織品的基本特征及發展進程其發展,對吸取優秀的中外民族服飾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縱觀人類服裝史,服裝的變遷過程是連續的,不間斷的,每一種服裝都處于人類服裝文化史的變遷途中,都是承前啟后的。要借鑒前人,就必須虛心地學習和研究前人的成就和經驗。
關鍵詞:電影賞析;中外服裝史;教學改革;教學實踐
就服裝設計而言,設計首先必須學習的是服裝史,因為要想在設計中準確地把握現在的流行,就必須了解服裝過去的變遷過程,掌握變遷規律。《中外服裝史》是服裝設計學生的基礎必修課,學生通過學習服裝文化的基礎知識,了解相關內容以開拓視野,借鑒提取中外服裝元素,順應服裝產業發展,從而提高與培養服裝設計的能力。因此,中外服裝史是服裝設計專業學生的重要基礎課之一。
中外服裝史課程內容多、體量大、知識點不集中,章節之間沒有特定的聯系,如根據教材內容照本宣科,課程將冗長乏味,缺乏吸引力、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欲與共鳴,更不可能激發學生深入探索、研究、借鑒、創新的學習互動。因此,針對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如何解決該課程理論性強、概念抽象、內容難記憶等問題,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1課程特點及教學現狀
1.1 課程特點
中外服裝史是服裝設計專業的基礎理論課程,課程融文化、歷史、藝術、服裝服飾品以及紡織品為一體,課程主要介紹中國及歐洲歷史中服飾發展歷程及特點,內容涵蓋藝術風潮、潮流趨勢、服裝、相關配飾和妝容等,涉及歷史學及服裝學,涵蓋內容廣泛,并且與每一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都有著緊密的聯系。該課程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提高文化學識,延展設計表現的厚重感,并與社會生活中的實際相聯系,對培養適合社會生活發展需要的合格的服裝設計創意工作者,具有重要的作用。
1.2 課程現狀
雖然中外服裝史是服裝專業的重要基礎課之一,但也是一門偏重歷史的專業理論課,該課程涉及知識范圍廣,知識容量大,內容深奧,結構較為分散,不易理解,容易使得課堂變成典型的專業理論課,加之教學方法單一,教材內容乏味冗長,缺乏教學實踐性和互動,“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式,無法引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導致學習吸收效果極差,更不用談借鑒與應用。
對于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而言,中外服裝史的課程內容也常常停留于單純介紹某一歷史時期的服飾款式與穿搭方式,忽略了服飾與人文、服飾與科技、服飾與藝術潮流之間的聯系,分割了當代服飾流行與過往服飾潮流之間的關聯,容易引起學生的誤區,認為中外服裝歷史與當代時尚潮流毫無關系,片面的以為只要了解與追趕當下服裝新潮流下的審美構成與創新再造理念,就可以很好的進行服裝的設計創新。偏重于特定款式介紹的理論教學,阻隔了中外服裝史與其他設計專業課之間的聯系,也不利于設計類學生的接納吸收、無法促進他們創新思維的發揮和拓展。
2將經典電影引入教學的實踐
針對上述中外服裝史的課程特點與教學問題,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作了以下調整與改革嘗試。在教學內容方面,有規劃的縮減理論教學中的圖文案例講解部分,把教學重點偏重至服裝史發展與歷史、人文、經濟、藝術之間的關聯性,引入每一時期相關經典電影片段,更多的探尋與介紹歷史各時期之間的服飾的特色、借鑒、交融與發展;在教學方法方面,大量運用互動與實踐的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相關經典電影資料,引導學生根據理論講解的內容、對電影服飾進行分析與總結的實踐探索,更好的調動學生激情,提高課程質量,最終激發學生的設計創新。
2.1 將相關經典電影引入服裝史教學的原因
服飾作為一種藝術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精美別致的造型、適時的色彩,為電影這一視覺藝術添上了一抹重彩。自19世紀電影產生以來,電影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通過銀幕輸出、文化造星等方式對服飾潮流、時尚趨勢、服裝產業發展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電影服飾也通過對歷史的還原與藝術的再造,很好的起到了烘托影視氣氛、體現時代背景、揭示人物處境、表達人物性格的作用。因此,電影藝術與服飾藝術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和相輔相成的作用。
2.2 將相關經典電影引入服裝史教學的方法
中外服裝史課程知識點多且難記憶,雖然可以通過增加大量圖片及ppt案例講解的方式,解決理論講解的枯燥問題,增加課程輸出直觀性,但由于歷史圖片的局限性,學生很難將歷史中的服飾款式與當下流行主觀聯系起來,更無法快速感知并尋找到服飾發展與藝術人文之間的聯系,使得課程內容孤立,導致服裝史的講解與時尚潮流、時代背景、藝術創新等割裂開來,聯系性不強。因此,在服裝史課程的教學調整中,對單純的考古圖文講解方式進行了改革,每一時期的課程講解分為基礎知識點講解、經典電影片段導入,經典電影服飾互動分析三個環節進行。每節課程首先對該階段的時代背景及服飾要點進行結構梳理與理論講解,適當縮減知識點的抽象敘述,重點分析每一時期的服飾風格形成原因及服飾風格特點。而后導入與該歷史時期相關的多部經典電影片段,選擇服飾設計制作精良、歷史還原度高或帶有經典服飾形象符號的電影,通過簡單介紹電影故事梗概、播放多個相關服飾造型變化的片段,吸引學生注意,引發學生興趣,并使得學生對該時期的服飾產生極為直觀的感受。最后由教師對電影中經典人物服飾形象進行分析講解,分析該經典電影人物服飾的款式、面料、紋樣、配搭等細節,帶領學生回顧結合第一階段的理論講解,共同分析梳理,使得知識點迅速由文字轉化為具體的服飾人物形象,學習更生動、記憶更深刻。
2.3 將相關經典電影引入服裝史教學的案例
通過導入與播放每一服裝史階段相關的經典電影片段,引導學生通過電影故事,身臨其境了解該時期的時代背景,理解該時期人物的生活狀態,理解服裝材料的流行變化與時尚發展的關系。這樣的導入與講解,使得學生理解,中外服裝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知識模塊,而是與時尚和設計相輔相成的。該教學方法通過電影作品多維度展現了服裝史中的設計師軼事、時裝作品、歷史風潮,使得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有趣,引人入勝。
例如,在介紹西方古代服裝史的過程中,可以引入一些人物傳記類電影。如介紹古埃及服飾的單元時,可以播放電影《埃及艷后》片段,引導學生在電影服飾中尋找古埃及服飾的特定元素,并分析電影服飾如何運用古代服飾元素進行了影視服裝的創意創新;如介紹巴洛克服飾單元時,可選擇播放電影《王者之舞》,引導學生通過觀看電影片段,了解路易十四的藝術愛好與建樹,并由此感受巴洛克風格的特性以及其影響下形成的服飾風格特點;如介紹洛可可風格單元時,不可或缺的則是播放電影《絕代艷后》片段,通過電影恢弘精良的服飾還原,感受洛可可風格的千嬌百媚。而在介紹西方二十世紀服裝史的階段,服裝設計大師輩出,每一時期優秀的設計師對每一歷史階段的服飾流行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這一教學階段可播放一些服裝大師的傳記類電影,如《時尚先鋒香奈兒》、《服裝大師山本耀司》等,通過對該時期大師的設計風格和經歷過往,更深入的理解相應時期的服飾歷史。而有部分電影中人物服飾形象,則引領了當時的服飾潮流,成為了服裝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筆,比如電影《蒂凡尼的早餐》、《羅馬假日》、《偷龍轉鳳》等。更有許多知名的服裝設計大師,參與了電影服飾的設計,通過電影服飾展現某一歷史時期極具特色的服飾特性,比如《太空英雌芭芭麗娜》、《第五元素》、《了不起的蓋茨比》等。
3 總結
本次教學創新與實踐,采用引導教學的方法,將經典電影賞析引入中外服裝史教學中,改變該課程理論學習“填鴨式”教學和教師一人唱“獨角戲”的局面。孤立的知識通過與電影藝術的交融而產生趣味,枯燥的理論通過具體生動的電影人物形象變的生動易懂。教學帶領學生通過“認真聽,廣泛看,深入想”,最終達到大膽借鑒服飾歷史、創新設計未來的教學目的。將經典電影賞析引入中外服裝史課程的教學創新,經過反復的教學實踐證明,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鞏固了中外服裝史的基礎知識,增強了藝術與學科間的滲透與關聯,大大激發與提升了學生的創造潛力和審美修養。
參考文獻:
[1]胡志玲.《中外服裝史》課程教學改革創新與實踐二三例——以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服裝設計專業為例[J].美與時代(上).2011 (12)
[2]曾紅,黃永利.《服裝史》課程在服裝設計專業設置中的教學改革策略[J].紡織科技進展.2009 (02)
[3]羅飛虹.服裝史理論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2007 (18)
[4]馬麗.課程互動式教學法在服裝史教學中的應用[J].裝飾.2007 (09)
作者簡介:向逸(1987.04)中國美術學院,浙江,中國美術學院,講師,服裝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