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財務報表的分析,對經營者的決策、所有者的投資、債權人的貸款都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文章主要通過對貝因美2013年-2017年財務報表部分綜合能力指標,以企業的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為基礎,通過貝因美近五年反映的財務狀況,針對其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建議。
關鍵詞:財務報表分析;貝因美
一、研究背景
貝因美嬰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因美)成立于1999年,總部位于浙江杭州。2011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奶粉行業面臨重新洗牌的局面,貝因美憑借其優質的產品脫穎而出,一躍成為奶粉業領軍企業。然而這顆“巨星”卻在2013年到達巔峰之后逐漸“隕落”。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連年下滑,領導層的更迭輪換,和第二大股東恒天然的“恩怨情仇”,貝因美可謂是“四面楚歌”。2018年4月27日變更為“*ST因美”。基于貝因美“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其所暴露出的問題嚴重阻礙企業的發展,對于整個行業來說都值得反思,具有很強的研究價值。因此,本文以貝因美為研究對象,以近五年的年度財務報表為基礎,針對其經營過程中反映的問題進行分析和建議。
二、財務報表分析
本文選取貝因美2013年-2017年財務報表部分綜合能力指標,分別對企業的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進行分析。
1.盈利能力
(1)凈資產收益率
貝因美2013年-2017年凈資產收益率:19.73%、1.86%、2.87%、-23.83%、-44.83%.該比率從2014年開始急速下降,近兩年呈負增長。2014年以前,貝因美的凈資產收益率其實相當可觀,早在2009年甚至達到71.81%,2009年-2013年凈利潤總值超過25億元,這五年的營業收入以近15%-20%復合增長。然而好景不長,貝因美從2014年凈資產收益率開始下滑,凈利潤跌幅90%,從上一年度7.21億元重挫至0.69億元,2017年度凈利虧損高達10.6億元。其實不難分析出,近幾年國內奶粉行業不太樂觀,而且貝因美企業內部存在巨大隱患,這與領導層的更迭輪換、管理能力,二股東恒天然也有著直接的關系。
(2)銷售毛利率
貝因美2013年-2017年銷售毛利率分別為:61.42%、53.94%、56.55%、59.66%、60.12%,縱向對比,貝因美銷售毛利率浮動較小,穩中有升。同花順財經網數據資料顯示,2017年貝因美在10家乳品行業中,居于第一位,其銷售毛利率遠高于第二位的伊利股份;在50家食品加工制造業中,位于第四。從橫向對比中可以看出,貝因美的銷售毛利率在整個行業中比較理想。這與其重視產品研發,提升技術水平,降低生產成本,有著極大的關系。
(3)銷售凈利率
貝因美2013年-2017年銷售凈利率分別為:11.79%、1.25%、1.97%、-27.92%、-39.83%,銷售凈利率迅速下降,2014年跌落八成。由于2014年銷售體系的調整,導致供銷渠道混亂,本應承諾給經銷商的折扣卻未能實現,使經銷商喪失信心,從財報中就可看出,當年的凈利潤一落千丈,年度同比跌至-91.24%.2015年的前三季度凈利潤虧損總計2.2億元,第四季度迅速增長至3.19億元,但縱觀2015年的財報,看似相當可觀的數字,實際卻與政府補貼和大幅度授信有著莫大的關聯,若扣除政府補貼的0.40億元,預估母公司凈利潤僅為0.70億元。2016年-2017年貝因美在利潤分配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導致終端和分銷渠道喪失銷售驅動力,產品滯銷,存貨大量堆積,是該比率呈現負增長的主要原因。
2.營運能力分析
(1)存貨周轉率
貝因美2013年-2017年存貨周轉率分別為:3.35、2.61、2.61、1.80、1.59,該比率呈逐年下降趨勢。2013年貝因美存貨由5.45億元劇增至8.64億元,從表面來看,存貨的增加應是市場前景較好,擴大生產規模,原材料儲備增加所致,但2014年存貨已高達9.14億元。根據衛生部的規定,馬口鐵罐裝奶粉的保質期僅為1年。可見,存貨的逐步攀升,除了說明企業處在高速發展階段,更重要的一點則是產品滯銷嚴重,存貨大量積壓。存貨周轉天數從2012年至2017年,首破200天。2017年貝因美奶粉的銷量下降,使其產量跌至三成,存貨大幅減少。
(2)應收賬款周轉率
貝因美2013年-2017年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21.09、12.99、5.07、2.19、2.70,據wind數據庫資料顯示,應收賬款的社會平均值為7.8,造成三年比率遠遠低于基本水平的主要因素是貝因美的應收賬款未能及時收回。2015年應收賬款劇增至13.63億元,同比增長220.66%,貝因美為搶占國內市場,改變發貨政策,急于將商品“傾銷”出去,依賴客戶的信用度,的確實現了大量訂單,但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2016年-2017年財務狀況持續惡化,應收賬款賬齡不斷增加,飆升的賬面價值難以收回。2017年其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3.25億元,當年收回壞賬金額為0,可見,高額的應收賬款是影響企業資金盤活、發展運營的重要因素,及時收回賬款是當務之急。
3.償債能力分析
(1)流動比率
貝因美2013年-2017年流動比率分別為:2.83、2.38、1.93、1.41、0.97,五年來,流動比率持續下降,短期償債能力較弱。從貝因美財報可以看出:2013年和2014年短期借款都為0,2015年度短期借款增至3.37億元,使其流動負債增長了41.19%,2016年短期借款突增逾3倍,2017年也一直居高不下,該年流動負債25.20億元,而流動資產為24.53億元,出現“資不抵債”現象,是流動比率首次跌破1的主要原因。
(2)資產負債率
貝因美2013年-2017年資產負債率分別為:23.15、24.45、31.12、51.60、62.76,該比率逐年遞增,說明其長期償債能力越來越弱,債務負擔較大。貝因美前三年長期借款都為0,但貝因美業績逐漸下滑,其資金鏈嚴重短缺,2016年三、四季度其質押及信用借款等合計高達7.57億元,直至2017年貝因美還有5.20億元的信用借款尚未償還,只能靠出售子公司和房產回籠資金。
三、總結及建議
1.加強內部管理體制,管理者進行有效決策
近幾年貝因美人事動蕩,領導層頻頻更迭,經營風格多重轉變,加上“掌舵人”未能把握好方向盤,致使貝因美這艘巨輪漸行漸遠。2013年價格體系的調整,導致供銷渠道混亂,購買高額定期存款和理財產品;2014年管理層過度激進,盲目自信,超儲備積壓物資使得產品滯銷;2015年,大打價格戰實行降價促銷,承諾經銷商折扣卻未履約等等。2018年5月,創始人謝宏從幕后走到臺前,是貝因美重振旗鼓關鍵的一步棋。凝聚企業內核,加強內部管理體制,轉型升級,若管理者能結合內外部環境,實行有效的戰略決策,貝因美的發展有望回暖。
2.斂收資本,理順渠道,重獲經銷商信任
追本溯源,貝因美的經營策略實則是成也“渠道”,敗也“渠道”。前總裁謝宏在公司創始初期采用“農村包圍城市”的銷售策略,同時線下線上起頭并舉,大刀闊斧地為貝因美開辟了廣袤的市場。然而好景不長,2013年以后貝因美價格體系的調整,渠道銷售混亂,2015年增加客戶授信額,承諾的折扣卻未能履約,導致近幾年終端和分銷渠道喪失了銷售驅動力。所以,協調好與經銷商的關系,拓展新的產銷鏈尤為重要。對優質客戶的授信,又產生了一個更為巨大的隱患——巨額的應收賬款難以收回,貝因美試圖通過賣房保殼,但其實只是杯水車薪。盤活資金,及時收回應收賬款才是明智之舉。
3.抓住新政機遇,調整企業發展戰略,重塑品牌文化形象
2018年的奶粉新政,貝因美獲批12個配方,占首批嬰幼兒配方的13.50%,再結合近幾年的銷售毛利率,說明貝因美的技術和產品質量是領先的。若能把握好機遇,正確規劃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調整公司的發展戰略,不忘初心,立足于自身品牌和企業文化的打造,始終以承擔社會責任為己任,貝因美有望“摘帽”,王者歸來,重新開辟奶粉業的一片天。
參考文獻:
[1]羅揚,姜楠.基于哈佛框架下的貝因美財務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8,(07):198-199.
[2]宋苒苒,馮莉,代文倩.光明乳業與伊利股份財務報表分析[J].中國市場,2015,(40):108-109.
作者簡介:李聰(1996.10- ),女,漢族,籍貫:河北,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