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鋒
摘 要:“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精心選擇素材,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樂于解決問題,掌握解題方法,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新課改;教學策略;實際問題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課程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學生的實際,有利于學生體驗與理解、思考與探索”“教材應當根據課程內容,設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這樣的活動應體現‘問題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驗證的過程,這個過程要有利于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知識技能”。而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成為發展學生數感、運算能力、推理能力等多種能力的良好載體。此類的教學同其他數學公式、定理的教學有著本質的差別,它是集數學表征、算式表征、計算表征為一體的問題解決教學。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備課、上課及課后輔導中根據學生特點,分層安排,因材施教。
一、“解決實際問題”的素材選取
1.問題呈現方式要多樣化,吸引學生注意。童話、科幻故事類的問題常能讓學生主動去閱讀、解答。老師將其與數學知識有機融合。同時,為避免學生產生枯燥厭煩心理,題中除了必要的文字,可適當配上表格、圖片等。所以,要做到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形式要新,素材要新。
2.素材的選取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的形成,首先必須依賴于學生的實踐活動,讓數學知識產生的背景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甚至聽得到的現實。如,學生有購買文具的經歷,多版小學數學教材中多次設計了購買文具的情景——蘇教版二年級教學“認識元角分”,三年級“混合運算”等。伴隨著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學生切身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數學問題,學好數學的確有助于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解決,對數學有了親切感。
3.素材選取要有針對性、代表性。人的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隨著年齡的增加,學生對事物的理解和興趣也發生著變化,如低年級的孩子們天真爛漫,題中有關童話故事的設計很適合,但對于高年級學生,稍欠妥當。同時,教學中要應用到哪些知識,形成哪些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在設計上需要集中體現。傳統的題海戰術,只會讓學生倦怠,甚至反感。
4.素材選取要與時俱進。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廣泛普及,使得書本已不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網絡的發達讓學生知識面不斷擴大,對此,教師在選題上需緊隨時代潮流,合理使用些網絡語言,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多涉及些貼近學生的生活的數學問題,讓學生的注意力、興趣更集中。
5.問題設計要有層次,由易到難,螺旋上升。如,“小玉家養雞和鴨一共54只,賣掉20只雞后,雞和鴨的只數同樣多。她家原來養鴨多少只?養雞多少只?”學生通過分析,得到原來養鴨的只數和賣掉20只雞后的只數是相同的。問題一的安排,降低了問題二的解決難度,使學生有階可上,步步登高。后期,隨著學生能力的提升,具有橋梁作用的問題一也可省略。
二、“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方法及策略
1.加強同語文、思品等學科的聯系。語文能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多種閱讀方法,如重音閱讀法、比較閱讀法。反復閱讀訓練,提升閱讀技巧。學生閱讀能力左右著對解決實際問題中的關鍵信息的把握,影響到對題意的理解。數學與語文聯系密切,加強學生核心信息提取與表達訓練,關鍵字處的停頓,重讀以示強調等。數學也應與科學、人文共同影響學生,如,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認識噸”中設計了這樣一題:“生產1噸紙需要用水250噸,生產5噸紙需要用水多少噸?”學生在正確解題的過程中,感悟節約水,保護水資源,升華到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2.發揮教師主導作用,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新課改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師苦口婆心講課,學生靜靜坐在位子上聽,造成學生參與性不強,注意力自然不集中。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調動學生情緒,營造思考氛圍。
3.給予學生充分思考、交流的時間和空間。一節課40分鐘,教師都是帶著教學目標進入課堂的。為完成目標,老師總是盡量壓縮學生的參與時間,課堂上的“生成”極少。學生的思維碰撞需要時間和空間,需要老師的激勵。在不斷質疑中,學生由不敢提問到敢于提問,由不愿思考到樂于思考發展。組織多種交流方式,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等,學會與他人合作,感受團隊的力量。
4.緊扣題眼,把握核心信息。讀題,審題,分析其中數量關系,列示,計算解答,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貫流程。分析數量關系環節是重要環節,也是學生常出現錯誤的地方。根據數學“單位”,可有效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如,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用兩步連乘解決實際問題”有這樣一題:每袋有5個乒乓球,每個2元,買6袋乒乓球要多少元?學生嘗試獨立解答,緊接著組織全班交流。得到方法一:先算6袋乒乓球有多少個,再求乒乓球一共要多少元,列式為:5×6×2=60元;方法二:先算5個乒乓球即1袋多少元,再求買6袋乒乓球要多少元,列式為:5×2×6=60元。學生開拓思路,探尋了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了方法的多樣性,發散了思維。最后,老師板書出算式6×2=12,12×5=60,讓學生辨析。觀察單位,得到6袋乒乓球,與每個乒乓球2元,沒有直接聯系,雖然最終答案也是60,但此解不正確。
“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是學生學習數學,學好數學的重要目標和路徑之一。這也是一項長期工程,教師只有通過使用新的教學理念,多實踐,多反思,研究學生,設計好的題目,必定能讓學生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