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星
摘 要:小學語文課程資源開發是語文教育研究的全新方向。縣域小學教育處于相對落后狀態,教育資源與很多大城市學校之間有比較明顯的差異性。語文作為母語課程,其對小學生能力、思想、情感的全面培養具有重要意義,而語文課程的優勢使教師能夠開發和利用的教育資源非常豐富,語文教育不能夠局限于課堂資源范圍之內,教師必須積極開發與應用教學資源,才能夠推動教育發展與提升,帶給學生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縣域小學;開發;應用
一、語文課程資源簡析
課程資源是指教師在開展教育活動過程中能夠運用一切教育資源,其中既包括常規的課本教學資源,也包括外部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網絡資源等內容。語文課程涉及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語文課程涵蓋范圍較廣,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考慮到常規教學需求,還要考慮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需求,為學生們的全面成長與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例如教師可以利用電影、課外讀物、圖書館、自然風光作為課程資源開展教學活動。
二、縣域小學語文常見課程資源
1.教材與圖書館資源
教材的編寫充分考慮了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是教師與學生共同開展教學活動的基本工具,其語文課程資源中占據了核心地位,其有效開發與運用是教師必須完成的基本工作。縣域小學總體資源相對匱乏,教材也就成為教師與學生的最好幫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要深度挖掘教材資源。另外,圖書館中也收集了大量與語文教育相關的資源,教師應該從中搜集和整理有助于小學語文教育發展的課程資源,組織學生根據這些資源開展學習活動。
2.家庭教育與學生成長環境
小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環境是很多教師和家長都忽略的重要課程資源。語文課程不僅僅是簡單的知識傳遞,更是人文教育開展的主要方式,學生們所生活的家庭環境將會對他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與家長給學生們樹立的榜樣作用將會影響他們的一生。縣域小學學生能夠接觸的世界相對較小,教師和家長更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開闊他們的視野,豐富學生們的內心世界。
3.區域特色文化課程資源
中國幅員遼闊,民族數量眾多,不同地區的居民生活環境與文化背景都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當地特色文化能夠激發學生們的學習情緒與學習熱情,促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生活環境。學生們將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更高的關注度與注意力,從而提升對家鄉的熱愛,為家鄉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區域文化資源的整合與利用有助于語文教育發展,學生們生長于縣城,而縣域豐富的文化資源為他們提供了成長沃土,教師要引導他們發現家鄉文化,體會家鄉美景。
三、縣域小學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硬件資源與人力資源利用率偏低
縣域基礎教育階段的投資水平相對偏低,特別是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這種現象更加明顯,這也導致縣域小學的硬件設備比較落后,很多學校只設立簡單的圖書閱覽室,圖書館等設施未能有效建立。而很多縣域小學語文教師對課程資源開發缺乏正確理解和認識,資源收集整理意識相對較弱,很多教師只能夠圍繞教材及參考書展開教學資源開發。教師在課程資源應用環節更加關注學生們的成績提升,他們經常會采用強制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學生們通常只能夠被動接受知識。縣域小學對人才的吸引力較弱,很多人才并不愿意到縣城工作,這就導致縣域教師隊伍建設效率緩慢,無法適應課程資源開發應用需求。
2.校外語文課程資源未能得到有效挖掘
縣域小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均受到了應試教育的明顯影響,大部分學校更加關注文化課程的教育,卻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同時未能對學生學習意識與學習能力的培養保持足夠重視,進而導致學生們主動獲取知識及應用知識的能力相對較弱。很多縣域小學的課外課程資源開發都停留于表面階段,課外實踐活動發展緩慢,與學生們的生活實際存在明顯脫節。這些現象的出現都導致校外語文課程資源挖掘與學生成長需求之間無法有效匹配,造成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同時不利于學生們的健康成長。
3.家庭語文課程資源開發應用層次偏低
家庭是學生們成長過程中接受教育的發源地,父母在小學生教育工作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學生們的思想品質形成會受到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然而,縣域小學的很多家長并未能認清自己所肩負的重要使命,在他們看來,自己只需要負責孩子們的生活就可以了,而教育是教師的責任。這就導致部分家長在子女教育工作中未能投入足夠的精力,特別是未能夠堅持以身作則,反而將自己在生活中形成的一些不良習慣展現在孩子面前,進而導致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形成出現了偏差。家庭語文課程資源開發應用層次偏低導致學生成長與發展不僅未能得到家長的幫助,反而受到了負面影響,而教師與家長之間交流合作的不足又導致語文教學發展緩慢,家校合作網絡未能夠有效實現。
四、縣域小學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的解決對策
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應用對語文教育發展具有深遠影響,這也是全面推動教育改革、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式。縣域小學語文課程開發與應用面臨著非常復雜的局面,這就要求所有教育工作者采取有效措施解決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1.充分利用現有條件推動資源開發與應用
縣域小學的教育條件相對有限,教師能夠利用的教學資源無法與大中城市媲美。教師在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過程中要圍繞教材、圖書館資源、社會資源、互聯網資源、區域文化資源展開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尋找適合本校學生成長與發展需求的資源進行整合,鼓勵學生參與到課程資源開發行列,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和探索生活中的課程資源。同時,縣域小學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積極推動教師素質提升,提升教師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的能力,努力提供更加優越的條件吸引優秀教師,努力為學生們提供更好的軟件條件。
2.重點關注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應用
很多縣域小學的語文教師認為縣城資源匱乏,教師能夠開發利用的教學資源太過局限,然而教師并未能夠對此保持清醒和正確的認識。縣城雖然與大中城市在硬件設施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但是隨著中國社會整體發展的有效推進,縣城發展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而縣城能夠為學生們提供更多親近自然、接觸社會的機會,教師要充分利用縣域優勢,拓展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范圍。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入鄉村,幫助學生認識到勞動者的辛苦,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家鄉面貌。
3.有效開展縣域小學家庭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
家長是語文課程資源的重要載體,家長的人文素養及行為習慣將會對學生們產生深遠影響,教師不僅要依靠自身努力開展課程資源開發,還要與學生家長展開積極而有效的溝通交流,使家長們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在學生教育工作中發揮的作用與承擔的使命。良好的家校合作能夠幫助家長認清自己的缺點并積極改進,努力為學生們構建和諧健康的家庭環境,從而通過教師與家長的共同努力推動學生們的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王 宇,王 璐.淺談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J].遼寧經濟,2016(11):90-93.
[2]吳超群.小學語文教育中鄉土課程資源的利用研究[J].教育導刊,2015(12):59-62.
[3]蘇春景,高亞男.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現狀及對策研究——以煙臺市芝罘區部分小學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5(3):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