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清露
【摘 要】音樂可以調劑人的情緒,作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抹色彩,為生活增添了很多樂趣,但是我們不能只享受音樂,還需要對音樂進行深入的學習,有基本的了解,讓學生從小就養成良好的音樂素養,把音樂當成提升自己生活和學習品質的一種手段和工具,而不是作為無聊時的消遣物。小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受自身認知的不足和教師教學理念錯誤的引導,導致學生的音樂學習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進步,如果不給學生打好基礎,將會影響音樂在學生心目中的概念,不利于學生的音樂學習和運用。本篇文章主要講述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
【關鍵詞】創新;小學音樂;問題;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7-0166-02
學習音樂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享受當前音樂帶給自己的快樂,同時也是利用音樂唱響自己的未來,這對于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并不為過,但是對小學生來說未免有些夸大音樂的作用,其實不然,對于小學生來說,音樂也能減輕學生的壓力,改善學生的負面情緒,音樂的存在能讓學生看到未來的更多可能,雖然對大部分人來說,音樂并不會成為他們以后生活中的生存手段,但是沒有一個人的生活中是缺少音樂的,音樂對人的幫助不是顯而易見和立刻見效的,但生活中有了音樂的陪伴,能讓學生的未來更加明亮。當前的音樂教學過于安于現狀,無法滿足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需求,所以需要通過創新實現音樂教學高效率。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有很多教學問題,這些問題恰恰是阻礙音樂教學創新的重要因素,只要找出問題,并且通過合適的策略進行改善,小學音樂的創新就能順利進行。
(一)教師重視程度不夠
第一個問題是在音樂教學中教師的重視力度不夠,教師的重視程度直接決定著教學的效率高低,無論是什么學科,如果教師不重視,認為這門課程的存在可有可無,那么對待的態度也會截然不同,相應的也會給學生無形中灌輸這種思想。據調查,在目前的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師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和學生交流一些與音樂無關的內容,而且在課堂中的教學很隨意,不管學生的音樂學習需求,甚至有時一整節課都不給學生普及音樂知識,只是讓學生進行自習,看數學或者是英語之類的學科,這在學生看來就是音樂學習不重要,教師也不在乎自己在課堂中的表現,所以學生就會放低對自己的要求,即使教師開始正式教學,學生也無法全身心投入課堂,認真去學習。教師的重視程度不足還表現在投入在音樂教學上的精力和時間都遠遠不夠,其他學科的教師無論在課堂上還是課后都會去尋找一些和教學相關的書籍,提升自己,給自己教學靈感,也會認真進行備課,批改學生作業,但是音樂教師則不然,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沒有去探索更多的音樂知識,也沒有進行認真的備課,只是無規律地給學生上課,到期末完成教學任務就可以,投入的精力少,教師的教學自然不會出彩。雖然教師目前的這種狀態對學生和自己的教學來說,壓力都是最小的,但是既然開設這門課程,就不能讓它成為擺設,學生學不到任何知識,反而浪費了人力物力。
(二)教學方式單一
第二個問題就是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教學方式單一也是造成教學創新不夠的主要原因之一,小學生喜歡新奇的教學方式,對于單一的教學方式,學生難免會感覺到無趣,雖然音樂本身能夠吸引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受到快樂,但是如果沒有教師多樣的教學手段的輔助,學生的學習和吸收也會有很多困難。教師在教學中都是每節課讓學生跟唱,給學生講很少的音樂理論知識,然后結束教學,長此以往,學生的音樂學習就變得十分消極,學生在音樂課堂中都是任由教師安排,沒有積極主動去學習音樂的想法和沖動,久而久之會讓學生慢慢疏遠音樂,學生雖然能暫時感受到音樂的樂趣,但不利于學生長期學習音樂,也會淡化學生對音樂的熱情。即使是初中生或者是高中生,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一成不變,無論學生原本對某門學科多感興趣,最后也會慢慢失去興致,更何況是小學生,學生目前對音樂的喜愛程度還較高,但如果教師不改變音樂教學方式,不對學生進行多樣化教學,學生的音樂學習會不斷下降,同時,音樂的創新教育也無法完成。
(三)沒有系統的評價體系
最后是沒有系統的教學評價體系,雖然對學生來說,教學評價體系會帶給他們一定的壓力,但是這些壓力對于學生來說是必須的尤其是小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想法,給學生一些壓力反而能讓他們有一定的自我約束,學生對于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之所以能夠一直保持較高的積極性,不僅僅是因為教師做出了正確的教學,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教學評價體系帶給他們的壓力,這些壓力要求他們要保持學習熱情和勁頭,否則成績就會赤裸裸地告訴他們,他們沒有認真對待學習,能力下降了。一直以來,在音樂教學中都沒有系統的教學評價體系,這不僅導致了學生的學習松散,也導致了教師不把教學當回事,不認真對待,在音樂課堂中設置教學評價體系也是音樂教學的一種創新,這種創新雖然會給教師與學生帶來一定的壓力,但是這種壓力的積極性大于弊端,這一問題存在已經有了很長一段時間,教師也一直沒有改進的想法,導致了學生的音樂學習遲遲得不到進步,因此教學評價體系對音樂課堂來說可能是一個新的突破。
二、小學音樂教學創新教育方法
進行教學的創新不僅僅是為了創新,主要是為了解決音樂課堂中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已經根深蒂固地存在音樂課堂中很久,而且教師也一直把這些錯誤的教學當做固有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因此通過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就可以達到創新教學的目的。
(一)加大對音樂的重視力度
加大對音樂的重視力度是進行教學創新的第一步,如果教師做不到重視音樂教學,那么創新也完全沒有必要,長期以來,音樂教學無論是在學校、社會還是教師和學生看來,都是不太重要的學科,在課堂上只要隨便唱唱跳跳就可以完成學習任務,至于能夠學到什么,對大家來說似乎都不太重要,在學生上完音樂課之后,采訪學生具體學習到了什么,大部分學生都是一臉迷茫,認為音樂課就應該是隨便開開心心的就可以了,沒想過學習具體的內容,所以有很多學生,即使升到了高中,對音樂的定義也十分狹隘,問及音樂是什么,第一反應脫口而出的就是唱歌,教師需要從根源解決學生的這種錯誤的看法,讓學生重新認識音樂,從小學生做起,讓學生明白音樂的更多知識。教師加大音樂的重視力度,就必須要做到認真對待音樂教學,不能因為教學主體是小學生就應付,反之,正因為是小學生,對于教師給出的知識沒有基本的辨別能力,一味地照單全收,教師更要謹言慎行,不能誤導學生,除此之外,還需要認真備課,認真做好計劃,每節課要講什么知識點,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需求進行,同時也要拓展自己的視野,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以更好的狀態對學生進行教學。加大對音樂的重視力度雖然看似和音樂創新教學沒有多大的關系,但卻是進行創新教育的基礎,從根本上來說也是對音樂重新進行教學的一種創新。
(二)多樣化音樂教學
多樣化音樂教學是對小學生進行音樂教學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吸引學生進行進一步音樂學習的重要手段,之前的教學中,教師一直都是通過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學生學習到的內容十分有限,而且如果教師想要通過創新對學生進行音樂理論方面的指導,單純通過普通的教學方式是行不通的,學生習慣了在課堂中的懶散狀態,一下子要接受新的教學知識,會讓學生習慣性地逃避,所以教師可以通過新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比如通過舞臺劇的表演讓學生學習,在教學生唱臉譜或者是傳統的戲劇時,學生對這些難免不感興趣,相比流行音樂,學生更加趨向于后者,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表演,讓學生分別扮演臉譜中不同的角色,然后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含義,這樣一來,學生在欣賞表演的過程中就學習到了相應的知識,也不會覺得無趣,教師也可以采取游戲教學法進行教學,在需要讓學生掌握一些知識時,讓學生通過游戲進行記憶,既不需要花費課后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記憶,也不會讓學生感覺到無趣和乏味,能在自己的參與和實踐中學習到音樂知識,對音樂的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的同時也不會有排斥音樂的想法,反而能夠改變之前對音樂的看法,學習到的知識越多,越被音樂吸引,這就是學生真正對音樂學習感興趣的開始。多樣化音樂教學能讓音樂學習更加全面,而且通過不同的形式,學生也能看到不同的音樂,相比之前單調的教學,這種創新的方式更能學生歡迎。
(三)實施教學評價體系
實施教學評價體系是為了讓學生能在課堂中更加專心和認真,給學生一定的壓力,讓學生有更大的動力,而不是為了為難學生,教師可以自由制定教學評價體系,可以是非書面的,也可以是書面的,或者可以和學生交流,讓學生選擇教學評價體系,但是不可以把對學生的學習評價都放在一種方式上,需要通過不同的方式把分數按照比例分配,比如課堂表現、課堂互動、音樂見解、音樂知識面等等按照1:1:2:3分開,讓學生無論在課堂上還是課后都對自己的音樂素養有更高的要求,而不是停留在之前只要學會唱幾首歌就可以,這能讓學生的音樂素養大大提高,學生對自己的要求提高,教師的教學進展就會更加順利。教學評價體系只是創新的一種方式,不需要發展成為學生的噩夢,如果教師制定的過度,就會讓學生失去原本學習音樂的樂趣,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教學評價上,所以教師在實施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不能一意孤行認為要求越高越好,需要考慮學生的承受情況,只有這樣才能讓它的作用最大化。
總之,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小學教學迎來了新的改革。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要突破傳統教學,要對教學進行創新。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多種教學模式,促進教學改革,打破傳統教學方法,使音樂教學不斷進行創新。只有加大創新力度,才能實現音樂教學的優化,讓小學生喜歡音樂,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參考文獻:
[1]施一紫.創新教學,唱響未來——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27):55-56.
[2]陳金芳.創新教學,唱響未來——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學苑教育,2015(17):78-78.
[3]李立娟.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中國科技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