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
【摘 要】我國的民族民間舞蹈已有千百年的歷史傳承,其在時代的不斷變遷與發展中也賦予了更具有韻味的魅力,并融入了很多現代的內涵與精神,充分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形式與民族審美思想的融合與統一。在我國高校的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必須根據當前教學的變化與需求,對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進行改革與創新,才能促進我國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發展。
【關鍵詞】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改革;實踐;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7-00174-01
當前,民族民間舞蹈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并喜愛,這種舞蹈呈現的是一個民族的精神面貌、生活習俗以及文化內涵,因而舞蹈的根基是以民族文化為支撐,在高校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中,也是通過各種不同的民族文化來引導教學。那么,本文將重點探討在當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該如何對高校民族民間舞的教學進行創新改革,才能推動我國民族文化建設與民族舞蹈教育的共同發展。
一、我國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教材缺乏一定的合理性。高校進行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基本工具即是教材,教材是完成教學大綱的一種形式化工具,而且也是學生學習專業舞蹈知識的主要介質,而且教師也主要通過教材來引導教學。但當前各大高校的民族民間舞蹈的教材,基本上與過去的教材一樣,沒有太大變化,那么這就在很大程度上與當前我國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形勢產生一定的滯后性,并與現階段我國的民族民間舞蹈的發展趨勢產生了巨大的分歧。另外,有些非藝術類的高校中的舞蹈專業,在教材選擇上主要是從藝術院校的舞蹈專業教材中照搬過來,但這些教材與實際學生的學情、認知能力都有著很大的差距,學習難度太大,無法滿足各個層次的學生需求。
(二)高校老師及學生對民族民間舞蹈的認識不夠準確和深入。在我國民族文化的不斷發展中,民族民間舞蹈是滲透融入了人民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因而重視并加強民族民間舞蹈的學習,即可有效表達人們的內心情感。民族民間舞蹈的組織方式是以廣大群眾為主,結合實際生活來充分反映和表達出我國的各種民族文化。民族民間舞這種藝術形式實際上來自人們的社會生活,因而這種舞蹈主要是對人民群眾生活與情感的一種體現,其舞蹈的組織形式與創作都由群眾來完成,因而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民族民間舞蹈即是對人們生活的一種寫照。但當前高校還有很多民族民間舞蹈專業的教師對這種舞蹈所具有的內涵并沒有進行深入研究,所以在專業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教師并沒有將民族民間舞蹈的文化內涵準確而深入地傳輸于學生,這就使其無法通過這種舞蹈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從而也無法達到有效的學習效果。因此,目前高校必須重視引導學生對民族民間舞蹈有一個正確、深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才能真正提升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質量。
(三)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當前,人們逐漸開始越來越重視民族文化,因而促使我國的民族民間舞蹈也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喜愛。要求高校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必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但在實際教學中,問題依然不少,有部分教師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更加側重于引導學生掌握和學習舞蹈動作,對學生在舞姿是否規范的問題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而忽略了對學生技能的培養與引導,就逐漸使得學生也認為最為重要的是舞蹈動作的規范性,而針對舞蹈所要表達的情感或文化內涵等都沒有太多的學習與感悟。所以當前高校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必須加快改革的步伐,才能促進高校舞蹈教學事業的向前發展。
二、當前高校民族民間舞蹈進行教學改革與實踐的有效舉措
(一)全面而深入研究民族民間舞蹈的文化內涵。為了引導學生對民族民間舞蹈所具有的文化特征、藝術風格、文化內涵與精神等有一個更加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與學習,就必須重視引導學生能做好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內涵這部分的教學,并對民族民間舞蹈所有的民族精神進行深入化地研究。老師應在課堂將民族民間舞蹈的文化內涵進行講述和具體化,然后通過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帶領學生融入到這些不同民族的文化體系中去,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對民族民間舞蹈所具有的這種民族文化內涵有一個深入、深刻的理解與學習。
(二)合理地選擇民族民間舞蹈教材。在懷化學院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民族民間舞蹈的專業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注重在這個過程中培養新型的優秀舞蹈人才。因此,在教材選擇時,應根據各大高校學生的特點、認知與技能水平并結合各大院校的舞蹈教學特點來選擇最為合適的舞蹈教材,應確保教材的內容、難易程度應與學生的學習需求、能力保持一致,這樣才能通過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開展,真正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舞蹈人才。
(三)創新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模式。高校的傳統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模式已經與當前現代教學理念及發展都有著很大的脫節,所以必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首先應轉變教學思路,為學生創設一個自由、主動、(下接第176頁)輕松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并使其發揮個人的創造能力,逐漸激發學生學習民族民間舞蹈的興趣與熱情,使其主動去挖掘和探索民族民間舞蹈的文化內涵與精神。同時,還要從教學方式上進行轉變,可利用多媒體信息化技術的力量來協助教學,把一些舞蹈動作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讓學生的學習更加具體生動和高效。另外應根據民族民間舞蹈內容的不同,選擇其他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使其融入課堂學習并不斷對民族民間舞蹈的內涵認識也更加深入和全面。
(四)充分發揮民族民間舞蹈“動之以情”的魅力。作為懷化學院,其在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工作中,不僅要培養有高超舞蹈技能的舞者,而且還應培養具有一定藝術情感及藝術領悟能力的藝術型舞蹈人才。民族民間舞蹈所具有的“動之以情”,其關鍵在于民族民間舞蹈反映的是人們的現實生活,當對這種舞蹈欣賞時,則會與之產生一種情感上的共鳴。所以,教師必須抓住這個關鍵點,充分呈現出舞蹈的歷史文化與藝術風格,帶領學生有情景感,并逐漸將這種情景感通過肢體動作表達出來,這樣即可實現舞蹈藝術表達的一種升華。如,在教學東北秧歌時,教師可開啟一段與之相符的背景音樂展開教學,讓學生通過這種音樂感受到東北秧歌的那種粗獷特點,并逐漸引導學生對舞蹈動作進行分析,上身微傾、含胸、膝蓋彎曲、重心往前,而之所以是這些舞蹈動作要點,是由東北人民常年從事勞動但性格卻十分樂觀而逐漸構成的一種舞蹈。在這個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體會樂曲旋律的意境,并將這種東北秧歌的舞蹈背景文化融入其中,使其進入到一種角色情感中,并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真正在舞蹈動作中融入這種情感、情緒,完美地呈現出東北秧歌這種舞蹈,以此才能引導學生真正發揮民族民間舞蹈“動之以情”的魅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的舞蹈藝術中,民族民間舞蹈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分支,它蘊含和積淀了我國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并不斷推動著我國舞蹈藝術的發展。那么在高校的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工作中,教師必須與時俱進,積極從過去傳統的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思想及模式中跳脫出來,不斷總結和創新教學思路,探尋更有利于提升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質量的有效教學方法,不斷為國家、為社會培養更多專業而高素質的舞蹈人才,使之能在更為廣闊的舞臺上傳承和展現我國民族民間舞蹈的藝術魅力與傳統文化所具有的那種舞蹈精神。
參考文獻:
[1]索南尖措.高校民族民間舞教學優化之我見[J].明日風尚,2017(24).
[2]周璐.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舞蹈表現力提高思考[J].藝術評鑒,2017(22).
[3]侯晉芳.分析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現狀與改革[J].藝術科技,2017(07).
[4]陸喆.淺談高校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藝術評鑒,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