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蘇
【摘 要】無論在國內國外,體驗思想都具有深刻的歷史淵源,但是真正將該思想應用到高職院校的課程教學中還是近些年課程改革發展的產物。本文以體驗式教學在高職《管理學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為研究對象,在介紹體驗式教學及《管理學基礎》基礎上,分析其應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而針對性提出優化體驗式教學在高職《管理學基礎》課程教學應用的對策,為其他研究人員提供理論遵循。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管理學基礎》;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7-0178-02
“少年強則國家強”,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青年作為社會人才的堅實儲備力量,其就業創業問題成為國家社會關注的焦點。在本文探討體驗式教學在高職《管理學基礎》課程教學的應用實踐中,通過在思想觀念上改變學生及教師的教學方式,將學生作為體驗式教學的主體對象,探索體驗式教學對學生素質提升、學習能力提升以及就業能力提升的積極作用。
一、基本概念
(一)體驗式教學概念。體驗式教學是一種強調學生為教學主體,以主體基本特點和現狀作為教學出發點,借助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在實踐中將教學理論進行重現或應用的教學模式。進而使學生通過由理論—實踐深刻理解書本知識,再通過實踐—理論的反饋來對教學知識進行升華。在教育學層次來看,體驗式教學強調的是學生通過特定的實踐情景來感受學習的理論知識和內容,這些知識是其經過理論和實踐教育后獲得的在認知和情感方面的綜合評價。在心理學層次來看,體驗式教學強調學生自我意識的覺醒,進而實現其對學習和生活等意義的認識。這種體驗式教學的主要“體驗”內容不僅包括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也包括其對實踐的理性認識,正是認知與實踐的形成過程。
(二)高職《管理學基礎》課程簡介。目前在各高職院校中,《管理學基礎》課程是眾多管理專業必修的基礎課程。研究分析各高職院校教學培養方案可知,一方面,《管理學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以職業素養和管理理論培養為基礎,通過合適的課程設計和教學模式,將管理學理論與學生實踐想結合,讓學生不僅掌握管理過程的一般規律,還能熟練運用管理學幾大基本原理,進而增強學生對管理職能的系統性了解。另一方面,目前高職《管理學基礎》課程更多的強調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以及創新創造意識,以此培育具備良好溝通能力、強烈創新理念的管理型人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體驗式教學在高職《管理學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一)大幅提升教學水平和辦學效果。當前教學改革大趨勢下,體驗式教學已經在各高職院校的《管理學基礎》課程教學中普遍應用。作為一種與時俱進的教學模式,其對當前時代的適應性特征大幅提升了教學水平和辦學效果。
(二)奠定創新人才培養堅實基礎。由于體驗式教學的教學內容不僅僅局限于書本上的現有知識以及傳統教學中的理論教育,而是以全面素質教育為培養的最終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該模式在高職《管理學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奠定創新人才培養堅實基礎。
(三)有效提升學生自主擇業能力。體驗式教學的目標就是為了讓學生提前適應社會,進而提高其就業的市場競爭力,因此該模式對于畢業生的自主擇業能力能夠有效提升。通過體驗式教學模式在高職《管理學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各高校已經越發重視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和鍛煉,逐步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轉變為當前的學生自主學習模式,更讓學生從教學的次要地位變成主導成員。
三、體驗式教學在高職《管理學基礎》課程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體驗式教學”向“傳統式教學”的過渡困難。由于學生熟知的傳統模式將課程的知識性、理論性作為教學的重點甚至全部,通過簡單的教師講授、學生聽和記來實現理論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轉變。而目前大多數的教師和學生都習慣了這種“1+1=2”的簡單模式,要突然實現由“體驗式教學”向“傳統式教學”的過渡十分困難。一方面,教師和學生都要轉變教學觀念,將理論當作為實踐服務的基礎而不是學習的全部,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觀念。另一方面,高職院校要根據體驗式教學的實際現狀制定全新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等,讓新教學方案能夠落地生根。但是這兩方面目前都無法一蹴而就,需要相當長的適應期慢慢去改善與實現。
(二)“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實施條件缺乏。在這一輪的教學改革中,眾多高職院校“跟風”及時讓教師和學生實現了“體驗式教學”向“傳統式教學”的轉變,但是這種轉變不夠徹底、不夠全面。體驗式教學模式有別于傳統教學模式的主要焦點在于“體驗”,為了讓學生能夠在校期間能夠實現體驗式教學,各高職院校必須具備齊全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來提供配套管理模擬設施。但是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的辦學條件有限,資金投入存在缺口,無法滿足體驗式教學的需要。
(三)推行“體驗式教學”的教師能力不足。在體驗式教學模式中,學生作為主體具備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但是作為學生引導和輔助作用的教師,其重要作用不可或缺。尤其對于《管理學基礎》課程教學而言,能夠為學生提供實際有效管理學實踐的教師少之又少,大多數新入職教師難以勝任該教學模式,嚴重制約了高職院校中“體驗式教學”向“傳統式教學”的模式轉變。
四、優化體驗式教學在高職《管理學基礎》課程教學應用的對策
(一)制定符合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機制。為了構建符合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適應改革開放現狀的設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管理學基礎》課程教學機制因此必須把握以下幾個重點。一是要將實踐性強、理論聯系緊密的校企合作教學作為體驗式教學培育機制的特色。二是精準定位雙向參與體驗式教學培育的目標,明確既要將學生理論學習作為學習基礎,既要將學生專業知識的培育作為出發點,又要將學生的實際就業、創業現實情況作為落腳點。
(二)構建符合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活動。高職院校的教學任務和學習目標均以教學活動體系為指導,因此必須著力構建符合符合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活動。通過理論知識學習、成功案例講授、實踐角色模擬以及創新創業孵化等全套課程體系步驟進行。
(三)構建符合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師資隊伍。當前不可否認的是在各大高職院校人才培育模式中,學生是至關重要的主體,大多數教師單純地將其作為教學中的被動接受者,卻將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實踐能力的鍛煉置于教學任務之外。造成這種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中的創新創業教師存在教學短板,因此必須構建符合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設計專業師資隊伍。既要提高教師準入門檻,又要完善教師考核體系,對教師采取優勝劣汰的競爭式上崗模式,提升教師的教學實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國家經濟社會持續深入改革的新常態下,傳統的以教師傳授書本知識與學生被動接受教育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已經無法適應學生教學需求,尤其在高職院校,學生面對直接的就業壓力,對體驗式教學模式的需求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因此作為新型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取得諸多成就,但也面對一些困境,必須積極尋求方法予以解決,進而促進高職《管理學基礎》課程教學的應用。
參考文獻:
[1]楊鳳敏.體驗式教學模式課堂設計策略研究——以高職《管理學基礎》課堂教學為例[J].經濟師,2017(12): 206-207
[2]邢以群,魯柏祥,施杰,陳隨軍,戚振江.以學生為主體的體驗式教學模式探索——從知識到智慧[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5):122-128
[3]劉書艷.體驗式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34):57-60
[4]馮雪芬.基于小組合作學習法的高職《管理學基礎》實踐教學方案設計[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7(05):53-55
[5]關秋燕.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的高職《管理學基礎》課程改革實踐[J].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1):141-145
[6]黃桃.淺談項目教學法在高職學校管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J].科技展望,2015(27):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