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彩虹
摘 要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電視新聞獲得了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新聞的主要載體之一,電視新聞語言也隨之發展得更為豐富。電視新聞語言,是促進我國電視行業綜合實力獲得良好發展的主要因素,也可以增強媒體傳播行業的市場競爭能力。文章對電視新聞語言特點進行分析,以期促進電視新聞質量再度提升。
關鍵詞 電視新聞;廣播;新聞語言;特點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23-0045-02
電視新聞語言作為新聞的主要媒介,讓人們掌握近期發生的熱點新聞,會增強電視新聞的整體價值與滲透力。相比于其他節目來說,電視新聞會對語言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表述全部事實,因此需要將電視語言進行優化與完善,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
1 電視新聞語言具備導向性
電視新聞的主要播放形式是將畫面與聲音互相結合,因此電視新聞語言具備導向性特點。在電視新聞將信息進行傳遞的過程中,受眾會接收到畫面與聲音的雙重刺激,對新聞語言做出反應。因此電視新聞語言必須要對受眾進行正確引導,才不會出現消極輿論,幫助受眾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才能增強電視新聞的可看性,提升收視率。
例如,在新聞畫面中有這樣一個片段:某國軍警手持盾牌[ 1 ]、警棍,與一群赤手空拳的青年在接頭對峙。青年向軍警投擲石塊與飲料瓶,軍警手持警棍擊打青年,軍警與青年雙方都有人員受傷,受傷者已被送往醫院治療。當觀眾看到這樣的新聞畫面就會想到這是某國的軍警與百姓發生了沖突,還可以看到人員被送往醫院。
但這些新聞畫面并不能將事件的真實情況告知觀眾,若想使觀眾了解,就需要使用新聞語言:“某日下午,數百名某國青年在混居區抗議政府的相關政策,政府出動大量軍警維持秩序,在對峙過程中雙方發生激烈沖突,軍警手持軍棍將青年打傷,青年手持石塊與塑料瓶還擊。雙方均有人員受傷,已經被送往醫院?!笔褂眠@樣的語言進行解說,并不能讓觀眾了解究竟發生了什么、為什么起沖突,也沒有對觀眾進行客觀報道。因此可以用另一種正確導向性的新聞語言對觀眾解說:“某日下午,某國數百名青年正在討論政府的某項政策,政府出動軍警維持正常秩序,在進行過程中,部分青年突破示威區域,沖進政府大樓,在受到阻擋之后情緒更加激動,開始對軍警投擲石塊與塑料瓶,還打傷了5名軍警,經過長時間的勸說無效,軍警開始手持警棍進行還擊,導致雙方各有人員傷亡?!边@樣的解說可以減少觀眾對擾亂社會秩序青年產生的同情感,通過正確、客觀的語言對青年不冷靜、違法的行為進行描述,讓觀眾的心理發生了改變。因此利用新聞語言導向性的特點,可以對受眾進行正確引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 電視新聞語言具備不可替代性
自從電視誕生開始,電視新聞就將獨特的畫面優勢作為基礎為人們帶來了平面媒體無法趕超的精彩,讓受眾更加全面、客觀地了解新聞事件。將語言與新聞互相結合,可以將新聞事件的情節更加全面的交代,結合畫面將新聞的全部發生流程詳細介紹清楚,可見電視新聞具有極強的不可替代性。
例如,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中,中國500米短道速滑選手武大靖獲得本次冬奧會的首枚金牌。雖然觀眾可以對比賽過程進行觀看,但若想了解其他信息就不能完全通過畫面來滿足,如武大靖奪冠后的心理活動?他最想說些什么?等信息,都需要利用采訪完成,這也是電視新聞語言的其他表現形式。之后會對武大靖本人或隊友、教練進行采訪,形成稿件,最后播音員將會用口述進行介紹。在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中,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需要在極少的時間內獲取更多的信息,這也是新聞媒體行業的主要競爭重點。
隨著信息時代與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新媒體應運而生,雖然電視新聞的形式更加多種多樣,但都無法替代新聞語言,只有將新聞語言的不可替代性充分發揮,才能為人們播放更加真實、富有情感的電視新聞。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新聞語言都是不可替代的,也無法使用其他方式進行表現或代替。
3 電視新聞語言具備貼近性
任何新聞媒體都會將擴充受眾數量當作主要的發展目標,也希望不斷提升收視率。因此利用新聞語言的貼近性特點,可以讓受眾更加喜愛自己的新聞節目,從而將黨與國家的路線、政策、方針等為老百姓真正的普及下去。
例如中央電視的新聞欄目《新聞1+1》《中國新聞》等主流新聞節目,都開始吸收最新、最熱的熱點詞匯,目的就是更加貼近老百姓的真實生活。
如新聞片段:一位白發老人,其妻子在一場車禍中脊椎嚴重受損,導致下半身癱瘓,只有上半身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動作,白發老人二十年如一日地在身邊照顧,無怨無悔,二人相濡以沫。若使用正常的新聞語言進行播報,受眾從僵硬、機械地語言描述中無法感受到老人的辛苦,也不能感受到這種相濡以沫的愛情。
因此可以使用更加貼近老百姓生活的語言進行描述:“張大爺今年已經65歲了,在二十年前的一場意外車禍中,張大爺的老伴脊椎受到了嚴重損傷,導致下肢癱瘓,只能依靠上身做一些簡單的動作,生活自理困難。在這二十多年來,張大爺任勞任怨地照顧著他的愛人,從早至晚,無微不至,每一日都會將可口的飯菜一口一口地喂給她。這樣的愛情真讓人感動,讓我們為張大爺點贊。”“點贊”這一詞匯是近幾年來的網絡熱詞,這樣的描述可以讓觀眾感受到老人的辛苦,而“張大爺”這樣的稱呼,很貼近百姓的日常生活,讓人感受到人情世故的溫暖。
只有加強新聞語言與受眾日常生活的聯系,才能增加受眾對電視新聞的關注度,感受到社會、國家等多方面對其提供的關懷與溫暖,使社會更加和諧,使人們的生活更加幸福。
4 電視新聞語言具備趣味性
電視新聞報道時,主持人與播音員會對觀眾進行信息傳遞。但枯燥、乏味的新聞語言,會使受眾感到無趣,久而久之,將會對電視新聞失去興趣。因此電視新聞語言需要具備一定的趣味性。
例如可以將新聞語言更換為單句、短句,還可以每一句都押韻一些,讓主持人更加朗朗上口,觀眾聽起來也會覺得新奇、有趣,更加容易記住、理解。甚至在播報一些趣味性較高的新聞時,也可以使用相聲的形式,兩個主持人一人一句地將新聞進行解說,這樣的解說方式更加生動、活潑,語言幽默、詼諧[ 3 ],使觀眾更加喜愛,改變對電視新聞傳統的刻板印象。
5 電視新聞語言具備生動性
電視新聞語言會將觀念性的經驗傳達給受眾,會對受眾的意念產生影響,達成有所感、有所受的感覺,激發人們對電視新聞產生更高的追求。將事實以客觀的方式進行報道,可以凸顯百姓生活的真實場景,使電視新聞語言更加具體、真實、生動,具備極強的感染力,這也是電視新聞語言具備生動性的主要表現方式。
生動的電視新聞語言可以對報刊語言進行借鑒,在生動的同時,要一針見血。我國的語言文化十分豐富、多樣,在電視新聞語言中,需要不斷吸收語言寶庫中的營養。在實踐過程中,要摸清新聞語言具備的獨特規律,使新聞語言更加生動、真實、鮮明,才能充分滿足受眾的精神需求。
例如在2018年1月31日,出現了罕見到150年一遇的超級血月奇觀,某電視臺在報道這一奇觀時,不僅對全世界各地的觀看情況進行介紹,還使用了幽默、詼諧、輕松的新聞語言進行解說:“面對這場150年一遇的超級血月奇觀,雖然天氣很寒冷,但很多人依然走出家門,懷著對宇宙的敬畏與好奇,都想欣賞到超級血月這一美妙場景??茨且惠喢髟轮苓呴W爍著紅色光芒,細細觀察發現月亮中還帶有一層藍暈,而且作為超級月亮,比滿月還要更大、更加明亮,感覺伸出手來就可以抓住一個發光的球體,然后將它揣入懷中?!边@樣生動、有趣的新聞語言,不僅可以賦予月亮飽滿的形象,還展示出場景的奇妙與神秘,才能真正打動人心,將語言作為與人們溝通的橋梁。
然而還可以使用一些成語、典故、詩詞等方式增加新聞語言的生動性、內涵,但需要掌握好使用的尺度。孔子云:“過猶不及”,在提升新聞語言生動性的同時,不能將詞語濫用,才不會對節目造成消極影響,使電視新聞語言的生動性特點充分發揮。
6 結論
電視新聞語言會與新聞互相結合,作為新聞工作者,需要不斷地努力與實踐,將經驗勤于累積,將自身的綜合職能不斷完善與提升,才能將電視新聞語言的特點優勢充分發揮,促進我國電視新聞行業獲得更加穩定、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崔珺.淺談電視新聞語言的特點[J].新聞世界,2014(4):59-60.
[2]萬真宜.俄羅斯電視新聞語言對話性原則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7.
[3]肖鑫鑫.電視媒介語境中新聞有聲語言樣態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