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驍勇
摘 要 在當今這個經濟不斷發展的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新媒體時代給人民大眾帶來新形式的電視節目,傳統的收看模式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導播是統領電視節目的主要人員,是直播現場實況錄制的核心人員,是電視作品的主要創造者和完成者。文章從探討電視導播應當具備的素質出發,淺談導播的進步之處,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 電視;導播;素質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23-0066-02
電視導播是聯系觀眾和節目制作的媒介,導播素質高低,決定了節目的觀賞性高低。無論是鏡頭切換、剪輯還是節目的順序排版,都離不開導播的專業素養。因此,為了達到人民大眾對于電視節目的需求,電視導播必須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培養創新精神,用發展的眼光編制電視節目,制作出更多符合當下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節目。
1 電視導播的概念及重要性
所謂電視導播,指的是在電視這個平臺背后,通過語音提示等具體方法,指揮錄制團隊工作,并以復雜的系統設備作為媒介,現場重現真實影像的工作人員。優秀的電視導播,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將攝影畫面與音樂配合得恰到好處,讓觀眾體會到身臨其境的感覺。例如頒獎典禮這種大型晚會類型節目,多為現場直播且有不少攝影設備。導播的任務,就是熟悉掌握節目的內容、節目的主體,發掘節目的意義并體現節目的價值。在現場有條不紊地指揮,給觀眾呈現出一場完美的視聽盛宴。
2 電視導播應當具備的專業素質
2.1 審美能力與藝術修養
電視導播的門檻較高,并且是個專業性和實踐性兼備的工作。藝術沒有標準,審美也各具偏差,但也不是毫無章法可言。節目制作的每個細節,都影射著電視導播的美學審美,無論是畫面構圖還是色彩搭配,或者是視覺角度等,都要求電視導播增強自身的美學理論知識。
節目能夠得到觀眾的青睞,就要重視細節。例如大型晚會上,支持人的站位與攝影機位的相對位置關系,嘉賓服飾與現場布置的搭配度問題,都是導播考慮的問題。電視節目需要表達情感,而表達的方式有很多,音樂、誤導、繪畫等都是很好的表達手段,電視導播根據節目組的資金預算,在合理的范圍內,選擇出最符合藝術的手法,這將是促進節目藝術性、提升節目口碑的主要手段。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一個不具備音樂、美術、雕畫審美的電視導播,做不出優質的電視節目。
2.2 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與現場組織能力
電視導播人員是拍攝團隊的領導者,需要分配各種任務給具體參與人員,但是與一般企業領導者不同,電視導播需要全程與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展開有效率的溝通分配。因此,作為一名電視導播,需要有一定的溝通親和力,也要有一定的魄力和服眾能力。導播如果能在日常跟團隊成員玩在一起,就能夠更加了解到各個成員的長處和工作習慣,這樣在具體工作操作時,就能更加精準地分配任務,整個團隊也具有團隊的凝聚力,有團魂。
因為個人的欣賞與鑒別“美”的觀點有所差異,關于藝術的認知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工作中,團隊成員容易產生分歧,繼而出現不必要的吵鬧,影響工作效率。電視導播的溝通能力,體現在當矛盾發生的時候,能迅速發現問題所在,說出高情商的話,安撫各方情緒。這樣之后,團隊間的協作性大大加強,面對一些突發狀況,也可避免大錯誤,團隊間的默契度大大提升。
然而電視節目,尤其是直播節目,最容易出現的就是直播現場出現的各種各樣的意外事件。例如某歌唱類節目決賽直播現場中,一名歌手突然違背節目的契約精神并要求當場退賽。當時整個節目制作團隊都有些無措,導播迅速與主持人展開聯系,節目未放廣告,只是連續播放兩次宣傳片以保證留住觀眾的同時,盡快找到節目接下去進行的措施。但是如果電視導播缺乏這種現場組織與臨場應變的能力,就容易在現場出現意外的時候,任由尷尬進行下去或者說是無力處理這些情況導致節目被觀眾詬病,最終讓整個團隊的努力都白白浪費。?
2.3 創新意識
現如今,很多電視節目的制作都是按照現有的套路和模板,大都是效仿其他的節目,沒有自己的特點。不僅如此,很多電視節目因為沒有創意,生搬硬造,盜取其他國家電視節目的創意,構成抄襲。當然,也有不少電視節目選擇購買版權。觀眾還是可以看出,我國當前電視節目的創新意識不夠,沒有自己的特點。例如春節聯歡晚會,可以說是我國最大型的晚會節目之一,可觀眾每年給出的評價卻大都是差評。即使晚會本身耗資巨大,彩排周期長,但節目都逃不過歌舞,小品之類的節目也有些過氣,無法跟當前時代的發展相聯系。如果導播在現場切換場景的時候,可以迅速抓住有意思的梗,摒棄往年重復的央視與固定的套路,并且能把握住合理的度,創新才更有價值。
套路自古存在,創新則是先破后立,電視節目出來后,觀眾會給予評論,從評論中找到當前不足的地方并加以改之,這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創新。特別是在連續拍攝同類型節目中,電視導播要把握節目的節奏和畫面的銜接節奏,在畫面起幅、落幅,組合、銜接上不要雷同,要有創新,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
2.4 臨場應變素質與二度創作的能力
在電視直播或錄制現場過程中,難免會有突發事件的發生,電視導播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基礎上,有預案,更要有臨場應變的能力。當意外發生時,首先選擇快速調整鏡頭或者是安排人員調度來解決這些問題,避免帶來后續的困擾。其次,電視導播可以變換思路,根據這個意外適當增設一些合理恰當的創意,甚至可以突出這個節目的主旨,更加“接地氣”,引起觀眾的興趣并增加整個節目的討論點,增加節目的熱度。所以,電視導播在工作的時候,要始終聚精會神地查看每一個鏡頭,把握住整體和個體的關系,創造經典瞬間。
而電視節目的二度創作,指的是電視導播準確了解編導和導演的意圖,通過電視語言提高節目表現的再次創作。二度創作很重要,隨著文化的融合與交流發展,部分文化原有的意思其實已經稱不上符合時代的要求。二度創作要求電視導播與主要人物有密切的聯系與配合,雙方都明確節目的宗旨。
當節目參與者陷入困難時,電視導播及時給予情緒指導。在電視節目中,有經驗的電視導播會根據現場情況調動錄制團隊,以高科技的儀器設備對話指導,借此對人物進行情緒的渲染與烘托,最終保證切換器能夠連接出符合觀眾情緒認知的畫面,引起共鳴。
2.5 業務素質
這是一個作為一個電視導播的根本要求,也是電視導播成功錄制節目的專業基礎。電視導播的業務素質包括熟悉切換臺、周邊系統設備的性能、攝像機及鏡頭性能、音效使用、熟悉電視語言和剪輯、熟悉團隊成員的技術特長,最大限度地發揮系統設備性能和團隊成員的業務水平,給觀眾呈現出真實的現場氛圍,美的享受。導播工作的狀態就是事事與團隊溝通,在溝通中讓對方明白自己的目的,繼而對整個制作團隊進行調動,最終達到自己美學構圖想法,實現影像藝術融合再現的目標。
電視導播具有駕馭不同系統的能力,即使現在科技進步,周邊系統設備性能與鏡頭的性能也依舊是根據團隊的不同而有明顯的差別。不同年份購置,系統配置檔次不同,都是系統不同、功能不同的原因。
當導播與一個系統質量更好的團隊合作,就能呈現出更加精致高水準的節目。而當系統比較落后,導播就可以適當與團隊增加一些對話和溝通,應用其它手段避開設備的不足之處,揚長避短。不僅如此,電視導播還要對電視節目效果有個預判,判斷節目播出后的效果與預期的差別,熟悉現場環境和可利用的條件,并能預見各個位置、角度所能夠呈現出來的畫面。藝術再現現場是導播工作的方向,豐富的知識,較高的業務素質,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主要方法。
3 結論
綜上所述,電視導播看起光鮮亮麗,實際上要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質,不斷學習,不斷加強自己的實力。電視媒體行業一直在推陳出新,電視導播也要把給觀眾呈現出一場視覺盛宴作為自己工作的目標和方向。用強悍的文學工筆和美學鑒賞知識,選擇出最佳的場景和畫面,共同促進我國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雪.電視直播節目導播應具備的基本能力[J].新聞傳播,2017(3):88-89.
[2]李祐禎.新時期電視導播應具備的素質[J].新聞研究導刊,2017,8(3):116.
[3]夏雨.電視新聞直播節目導播的素質提升策略探討[J].傳播力研究,2018(10).
[4]朱瑩.論電視導播需要具備的素質[J].大眾文藝,2016(11).
[5]張天華.電視導播在節目錄制中應該具備的素質之我見[J].網絡導報·在線教育,2012(22).
[6]蘇陽.電視節目質量對導播基本素質的要求[J].遼寧廣播電視技術,201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