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俊梅
摘 要 隨著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的媒體市場已經逐漸被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占領,這就導致電視媒體的發展前景遇到了阻礙。所以這就需綜合相關的自媒體網絡化的傳播方式,使現下的電視新聞編輯可以更好地被創新與優化。因此文章針對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新聞編輯創新進行了研究,并對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新聞編輯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與總結。
關鍵詞 新媒體;電視新聞編輯;創新;分析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23-0074-02
由于計算機信息技術迅速的被普及并且廣泛的應用,導致信息的傳播方式也產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尤其是被迅速發展的以互聯網為前提的信息傳播方式,它使現代的傳播方式得到了技術整合,同時標志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電視媒體作為傳統媒體正不斷地被迅速發展著的新媒體所挑戰。因為電視媒體在思考方法與思維形式上與新媒體存在著很大的區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的阻礙了電視媒體的發展。這就需要電視新聞編輯在新媒體時代下與互聯網思維進行充分的綜合,努力使電視新聞編輯跟上新媒體的發展步伐。
1 電視新聞編輯在新媒體環境下創新的必要性
其實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在對于新聞源頭的采集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電視新聞其實也可以使用微信或者微博等新媒體采集新聞的方法。其實兩者的區別主要是編輯方式與傳遞方法。在新媒體時代,對于電視新聞編輯的不斷創新不僅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而且還能促進電視新聞節目的不斷發展。如果電視新聞編輯沒有及時的進行優化與創新,就會一定程度上加速大眾審美疲勞的出現,也會對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造成相應的阻礙[ 1 ]。
2 電視新聞編輯在新媒體中的不足
2.1 新聞時效性觀念淡薄
在電視新聞節目中,新聞的時效性很重要。在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的電視新聞編輯時效性還存在欠缺。新媒體在相關的信息傳播中,形成了信息化、多元化的編輯方式,特別是在手機客戶端中,新媒體下的新聞表達形式更加的迅速,已經遠遠地超過了傳統電視新聞編輯[2]。例如對于同一時間的報道,傳統的電視新聞編輯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進行編輯、制作、審核等流程,而網絡、手機等則不需要如此復雜的過程,就會導致傳統電視編輯缺少了在第一時間傳播的時效性。
2.2 對于中心的闡述不夠明了
傳統的電視新聞編輯對于中心的闡明一直還滯留在從前的方法中,并沒有對中心的闡明加以豐富與強調。因為傳統的新聞播放模式中不能及時的對所播新聞進行相關的搜索,這就導致新聞與新聞之間不能完美的鏈接起來。因此不利于觀眾直觀且全面的了解新聞的主旨與意圖[ 3 ]。
2.3 標題形式沒有及時創新與優化
在傳統媒體中,電視新聞編輯對于標題的展現形式一直都采取傳統方法,都只是單一的進行闡述,沒有與時俱進的對標題進行趣味化的創新與優化。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的標題都是緊扣時代潮流的,通過標新立異的標題對讀者進行吸引。因此為了更好地表達出標題所要闡明的觀點,傳統電視新聞編輯就需要形成快節奏的闡明方式。
2.4 新聞的內容過于單一
在傳統的電視新聞發張過程中,新聞內容具有較為嚴重的單一化,對于語言的表達沒有進行深入的優化,并且新聞內容所涵蓋的程度也較為狹窄。這不但使大眾對新聞的關注度降低,而且還影響了電視新聞的發展。
2.5 新聞的組成結構相對古板
電視新聞編輯的主要組成部分就是新聞結構,同時新聞結構也對大眾關注新聞的程度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現如今的電視新聞結構仍然是古板的單一化,像家喻戶曉的“新聞聯播”,就一直是前面播報國內新聞后面播報國際新聞的模式,這種不及時進行優化的新聞結構勢必不會吸引大眾的眼球[ 4 ]。因此為了滿足新時代新媒體的發展需求,新聞結構在排版時應該改掉枯燥、陳舊的古板性。同時相關的電視新聞編輯人覺得只有始終保持這種一貫的編排方式,才能體現出新聞的嚴肅性,而為了促進電視新聞的創新與優化,編輯人員的這種想法應該及時的被制止。
2.6 電視新聞的總體思想不明確
電視新聞節目所要體現的中心價值就是新聞節目的總體思想,這不但可以樹立起大眾正確的價值觀,而且可以將大眾看新聞是的態度進行更正,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展現電視新聞的自身價值。然而在現下的電視新聞編輯中,存在著很常見的缺少總體思想的問題,甚至于過于復雜的新聞結構阻礙了新聞價值的表達。也存在著某些新聞編輯人員認為,通過這種形式來表達新聞總體思想并無不妥,導致新聞的真正主題得不到充分的體現。
3 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改進措施
3.1 加強新聞的時效性
新聞最重要的就是時效性,因此當一個爆炸性的新聞出現時,媒體記者在第一時間去往現場,掌握第一手資料,這樣才能避免新聞發酵與反轉。時效性不僅要求媒體人員在較短時間內反映出新聞事件的關鍵,更要去相關人員在確定新聞真偽后公布結論。例如半個月前發生的公交車女子的疑似被侵犯案件,電視新聞編輯就沒能做到以最短的時間發現并解決問題,最后這個案件在網絡上發酵,輿論不斷加深,甚至引起了規模性的女權主義討論與對政府的不信任,讓人民群眾感覺到不適。
3.2 明確闡述新聞的中心思想
電視新聞編輯為了吸引觀眾眼球,往往以標題取勝。但標題的字數有限,不能完全表達出新聞要展示的內容,因此編輯人員在完善新聞稿的時候,應當以盡可能簡潔扼要的中心段落概括出整篇新聞的內容。概括時要保證語言的客觀性,邏輯的連通性并減少個人主觀色彩,因為作為官方電視新聞媒體,正能量引導才是該有的態度和正確的引導方式。新媒體環境讓新聞傳播速度加快,也讓謠言在短時間內傳播,客觀公正的闡述方式是新聞編輯的職業操守。
3.3 創新新聞的標題形式
不少人不喜歡看新聞,因為新聞內容枯燥。新媒體環境下,人民群眾對新聞的獲取途徑增多,在琳瑯滿目的新聞標題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文章。電視新聞編輯可以利用當前的互聯網發展,學習現如今我國流行詞、流行語,在不影響新聞內容與主旨的情況下適當使用新名詞來增加標題的新意。人民群眾發現新聞內容與時俱進,會覺得電視新聞編輯緊跟時代,雙方的距離拉近,閱讀并觀看新聞的欲望提升,新聞傳播的目的因此達成。
3.4 豐富新聞內容
電視新聞編輯可以借助多媒體的方式來豐富新聞內容,例如在播報新聞的時候增加一些有趣回復的采訪者,一些關注身邊事的電視新聞平臺可以在播放新聞的時候添加一些表情包。這么做不僅可以給新聞帶來可讀性,也顯示出電視臺推陳出新、與時俱進的特點。
3.5 改善新聞的組成結構
部分國內電視新聞的組成結構為:前半段播報國內的發展成就,后半段播放國外的紛擾戰爭,因此這種組成結構缺乏對國內情勢的反思。在這種情況下,新聞編輯可以考慮在新聞中增設這類信息,這樣才能讓人民群眾更了解到國內外的發展狀況,居安思危。創新組成結構后,電視新聞編輯還可以通過人民群眾的反饋,了解到結構構成是否合理、編排技巧與內容長度的科學與否,最終完善整個新聞節目。
3.6 強化新聞的中心思想
電視新聞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給借助新聞報道傳達一部分思想,新聞的可貴性在于人們通過這些報道了解到一些事情的經過,明白事件所要表達出來的價值觀,《新聞周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主持人白巖松通過講述最新發生的新聞事件,甚至是分析系列事件的全過程,適當表達出自己對新聞的感受,觀眾在觀看節目時產生共鳴,逐漸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時事評論類電視節目在新媒體環境下的發展受限,但本質上新聞要表達出來的中心思想卻也是可以借助新媒體技術傳播。
4 結論
新時代下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對電視新聞編輯的優化與創新水平要求也不斷地提高。對于電視新聞的編輯要追隨時代發展的步伐,并逐漸提高自身的創新優化能力,以此來吸引大眾對于電視新聞節目的關注程度。總而言之,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電視新聞編輯需要不斷地被優化,需要將創新思維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實現電視新聞編輯工作模式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以此來達到大眾所需新聞模式的要求,同時促進傳統電視新聞編輯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思佳.探討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采編策劃特點及創新措施[J].新聞研究導刊,2016,7(16):234.
[2]李武.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采編策劃特點及創新措施[J].西部廣播電視,2017(15):149.
[3]魏蓉,傅長虹.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采編策劃特點及創新措施[J].西部廣播電視,2016(22):158.
[4]陳黎.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采編策劃特點及創新對策[J].新聞研究導刊,2017,8(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