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霞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低年級計算教學發生了許多顯著的變化,如在教學中嘗試采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重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不斷豐富算法等,這些可喜的變化讓小學數學教學煥然一新。在看到這些變化帶來的優勢時,也應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即低年級小學生與以前的同年級學生相比,計算能力、正確率和計算速度都出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因此,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提高計算教學的有效性成為現階段擺在小學數學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之一。以小學低年級數學計算教學存在的問題為研究的起點,重點探究了解決問題的對策,希望為小學計算教學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數學;計算教學;問題;對策
計算能力是學生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在基礎教育階段,尤其是低年級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計算能力和興趣的培養,教師通過采取科學的教學策略,轉變學生對數學學科的看法,提高他們的學習質量。在數學教學中,無論學生面對何種題型,采取什么樣的解題方法,最終都需要落實在計算上,因此,培養他們的計算能力猶如為大廈打造地基,應引起教師的重視。筆者基于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從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對癥下藥,從而全面提升他們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認真、細致、耐心、不畏困難的品質。
一、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生硬地照搬教材
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往往生硬地照搬教材進行課堂授課,使得數學課堂氣氛沉悶、枯燥,極大地壓抑了學生的天性,導致他們的學習興趣低下,學習積極性不高。再加上計算教學本身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使得他們對計算產生了嚴重的厭學心理。除此之外,部分教師在依照教材進行教學時,只是生硬地講教材,讓學生學教材,往往會使他們不了解計算的意義,因此,在計算學習中存在著計算馬虎、字跡潦草等問題。
2.忽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部分低年級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往往以自我為中心,雖然采用了多種新穎的教學方法,但未考慮學生的實際狀況,對其學習方法缺乏相應的指導,導致學生在學習計算時計算效率低下。
3.忽視教師引導、啟發和點撥作用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倡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此背景下,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走上了過猶不及之路,在講述完教學目標和基本內容之后,便開始“大放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學習或合作學習。由于低年級學生具有活潑好動、自制力差等特點,缺乏了教師的引導、點撥和啟發,計算課堂看似熱鬧非凡,實則學生的討論往往會偏離主題,學習效率低下,教學目標無法得到保障,學生的估算技巧、精算能力得不到提升。
二、解決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1.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計算的意義
針對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生硬照搬教材進行計算教學的問題,就需要相關教育工作者轉變教師觀念,讓他們從教學大綱和學生的實際狀況出發,聯系實際生活,講授計算的意義。在進行講授時,教師不妨以貼近學生的興趣點的方法,來轉變小學生的認知,讓他們感受計算的實用價值。
2.重視學法指導,幫助學生掌握計算的技巧
針對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學法缺乏相應的指導這一問題,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注重每個人的差異性,采用分層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微課等方式,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他們掌握計算的技巧,提高其計算效率。
例如我在教授蘇教版“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三)”一課時,我先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然后利用多媒體出示了教材中學生折紙船的圖片,然后以師生互動問答的方式來進行計算教學。在展示完圖片后,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去發現這些圖片中蘊含的信息,并提出小組問題。在這一環節,學生往往能提出:“這三個好朋友共折了多少紙船?該用什么方法計算呢?誰折得最多?”等問題,在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點評之后,我會就此問題來一步步引導學生掌握計算方法,通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論一論、做一做的方式來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在這一環節,學生往往能列出這三個小朋友折船的總數算式:19+27+26。此時,我引導他們進行思考,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嘗試著自己列一列豎式。各小組在列豎式時,往往能討論出2~3種。對于討論存在問題的同學,我會根據情況給予他們相應的指導,以幫助他們掌握計算的技巧,培養學生優化自己算法的意識和能力。這樣的教學設計,通過讓學生論一論、做一做的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使他們從學會到會學。
3.重視對學生的引導、啟發和點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在計算教學中,在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礎上,還應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針對他們在計算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疑難點進行相應的引導、啟發和點撥,使他們的數學計算活動能夠順利進行,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參考文獻:
[1]谷繼蘭.對小學低年級口算和計算教學的幾點思考[J].教師,2013(21).
[2]朱正林.解讀數學課程標準,優化計算教學內容[J].小學教學研究,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