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尚貞
摘要: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逐步認識到習慣的養成在小學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聯結派學習理論認為,學習就是習慣的養成,尤其是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必須先從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抓起。
關鍵詞:小學生;學習習慣;培養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曾經說過:教育就是幫助人培養良好的習慣。他倡議學生:每天至少做一分鐘家務活,每天唱一分鐘軍歌,每天抬頭挺胸踏步一分鐘,每天做一次一分鐘注意力訓練,每天說一分鐘偉人傳記,每天練一分鐘演講比賽。這六個一分鐘可以歸結為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教育工作者應該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什么是習慣及學習習慣
通常認為習慣的含義就是指反復的練習而達成固定的行為方式,并最終內化為性格。習慣有兩個特征:一是逐漸養成的,二是養成后不容易改變的。根據心理學的觀點,人的活動可以分為認識活動、情感活動、意志活動、行為表現四個方面。因此習慣不僅包括行為習慣,還應該包括心理活動的習慣。綜上所述,我認為習慣就是經過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個人的心理行為的固定化的操作反應方式,這種操作方式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習慣的方式多種多樣,例如生活習慣、品德習慣,學習習慣等。學習習慣是指學習者在長期的學習活動中形成的與學習有關的心理和行為的固定化的反應方式。就學習習慣的作用而言,可以分為良好習慣和壞習慣,好習慣益終身,而壞習慣毀終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與人的成長規律和學習規律相適應的最佳行為模式,能使人收獲更多,付出更少。不良的學習習慣,往往違背了學習規律,嚴重地影響學習效果。
因此,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優化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學習習慣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到兒童整個學習發展的歷程,而且還會影響一生的成長歷程。我們應該從小學低年級入手有目的、有意識、全方位、多方面地在學習習慣養成上進行滲透、熏陶、訓練和培養,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及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學習,終身受益。所以,在小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根據小學生可塑性強的特點,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識的進行訓練和培養。
二、學習習慣的構成及現狀
習慣分為心理層面的習慣和行為層面的習慣,就學習習慣本身而言,也應當分為行為操作層次習慣和心理操作層次習慣,前者包括表達習慣、看書習慣、寫字習慣、動作速度等習慣,心理操作層次習慣包括注意的習慣、觀察習慣、思維習慣、想象習慣、記憶習慣等。小學生在學習中存在著許多不良的習慣。一是書寫馬虎。比如一些學生書寫潦草易錯,很難看懂,反復使用橡皮,丟三落四現象嚴重。二是粗心大意。讀題不仔細,計算經常漏掉數字或運算符號、點錯小數點、不認真檢查。三是不善于開動腦筋。有些學生在做作業時不善于獨立思考,愛抄其他學生的作業。還有學生對錯題不去查找原因,一看而過,這些不良習慣會嚴重影響后面的學習。四是注意力不集中,做作業的速度太慢,學習過程中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養成了拖拉的壞習慣,容易受外界無關的干擾。
三、學習習慣的培養
1、從低年級抓起
古人說:養習于童蒙,意思是好習慣要從孩童時代開始培養。兒童進入學校后,學習成為其主導的活動。在學習過程中,不僅需要掌握系統的知識技能,還要養成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格品質。不僅要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而且還要學習不感興趣的東西。學習不但具有社會性、還有目的性和系統性,在某種意義上還有一定的強制性。小學階段成為兒童心理發展的一個重大轉折時期。從幼兒時期,以游戲為主導活動轉變為系統的強制性的學習為主導活動,兒童的學習習慣行為的養成和訓練在這個過度時期顯得尤其重要,低年級的學習習慣培養要引起教師和家長的高度重視。
2、從小事抓起
要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教師要抓住每一個機會,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培養和訓練。比如,利用些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比一比哪位同學書寫認真仔細、工整規范;比一比在口算時,哪位同學算得又快又準確;老師在講課時,誰的精力最集中,舉手發言最積極主動、聲音洪亮,對做得好的同學及時給予肯定、表揚和鼓勵;這些都可以為培養學生好的學習習慣奠定基礎。
3、反復實踐,持之以恒
學生的許多好習慣都是在學校的系統的訓練下養成的,沒有嚴格的訓練,沒有反復的實踐,根本不可能養成良好的習慣。作為小學教師應當了解訓練的量,做到既能養成習慣,又不增加學生的負擔。比如一個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他在寫字的時候,總有個不好的習慣,就是看一筆,寫一筆,我就叫他看完一個字再記下來寫,在我的要求下,他做到了,但堅持不了多久,他又用他那不好的習慣來寫字。因此我就規定他在課堂上必須練習寫字10分鐘,先每次寫一個字,再在10分鐘內寫兩個字,爭取做到只看一眼就寫下來。在我的嚴格要求和反復的訓練下,一周時間,他寫字的好習慣終于養成了。
4、利用行為塑造法
制定長期的行為塑造方案,分階段逐年矯正不良的行為習慣。在此過程中以正向的積極鼓勵為主。每天按時完成作業的速度、質量、正確率給予星級評定。在一個階段內以五星為多數是給予物質的獎勵。比如,由父母買一個小玩具作為獎品;若在階段內以八星為多數是看一次電影。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立即給予語言或身體的積極鼓勵“你做的真棒,你寫作業的速度比以前快多了”或獎勵他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總之,好習慣的形成是一個持之以恒的積淀過程,教師應幫助學生把該做的事轉化成學生想做的,在做事的過程中逐漸積淀好習慣。
參考文獻:
[1]小學生學習習慣養成訓練[J].吳厚福.大眾心理學,2006(6)。
[2]培養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策略研究[J].尹玲.吉林教育. 2016(16)。
[3]論小學教育中的養成教育[J]. 池慧玉.商.2012(24)。
[4]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J]. 易禮洲.西部素質教育.2016(03)。
[5]對培養小學生良好習慣的探討[J].遲忠于.中華少年.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