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薇
摘要: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學生們看了許多小說,可是他們不喜歡寫作;背了許多名句,可是他們不喜歡語文。究其原因,是在語文教學中大多數人過多的重視對學生的知識輸灌和技能訓練 ,而放松了對學生在學習上的情感教育。本文就是針對教師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對這一科學習的情感,進而讓他們更愉悅、更好地學好語文,提出作者在教學實踐中再“激情”、“期待”和“鼓勵”三個方面的嘗試。
關鍵詞:情感教育;激情;期待;鼓勵
曾經在一位學生的隨筆中讀到這樣的一段話:“我放棄了熱愛的籃球和跆拳道,放棄了曾經喜歡的一切,只為了能夠好好學習……慢慢地,我發現,我自己真的愛上了學習!”
對于她的“有感而發”,我深受感動,于是我隨后寫道:“那些曾經的‘心愛,也是慢慢‘愛上的!只是對于學習,我們往往會忽略了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情感的投入……”其實,學生對學習需要感情投入,我們教師對教學又何嘗不需要感情投入呢?
作為語文教師,我希望在語文教學中讓他們培養了與這一科學習的情感,那么我想他們就不會把寫作當成一個累贅,不會把學習語文當成一件包袱了!
然而,如何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培養他們對語文學習的感情呢?在這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多用激情去感染學生
我理解的“激情”是用“美的語言和美的感受”去感染學生。語文教學本身就是語言教學。語言文字是思想和情感的產物,既能交流思想,又能傳達情感。我們應充分利用課文語言的音韻美、節奏美、方言美、色彩美、詩意美等特點來教育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及情感,讓學生把上語文課當成是一種自覺的欣賞、參與,從而激發學生的熱情,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在教授王勃的《滕王閣序》時,我就抓住了這篇駢文音韻美、節奏美的特點,結合王勃所處時期其語言音律的特點(在跟學生講解時,我暫且把它定為“方言”),用方言為學生做課文的朗誦。連著三節課下來,學生學習的熱情超乎尋常的高,因為他們在這次學習中體會到了語言更豐富多彩的一面,同時也切身感受到古時駢文獨有的音律美和節奏美。
除了教師親自為學生用富有“激情”的語言朗誦,我還會為他們創設一些情境,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感受課文中語言飽含的感情和思想。記得在教授白居易的《琵琶行》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細致而傳神的語言特點,感悟作者真摯而凄涼滄桑的情感,我為他們挑選了悠揚動人的琵琶曲《春江花月夜》。然后讓他們伴隨著樂曲默看一遍課文,細細品味音樂所渲染出的情感,并聲情并茂的朗誦。學生們一下子就被這種情境感染,似乎已身處小舟與江州司馬一同呼吸、一同聽曲、一同感傷了。
二、多用期待去激勵學生
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不免遇到挫折和困難,激勵是使學生積極情緒升華的一種驅動力。蘇赫姆林斯基曾說過:“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的肌體中歡騰跳躍的時候,知識才會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因此,我們教師應鼓勵學生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激勵學生積極面對與思考,使其保持強烈的學習動因,創造自信的學習狀態,促使學生奮發參與學習之中。
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收到這些“驚喜”:一位只要是下午上課就犯困的學生主動找我,要求站著聽課,理由是他想在課上完整而準確地“幫助”老師解決幾個疑難問題了;一位被同學認定為每次回答問題都找不到重點且“長篇大論”很長時間的學生,終因能言簡意賅地回答問題而讓師生刮目相看,而她說改變完全是因為不忍心看著語文老師那微笑的臉和期待的眼神;課堂上學生們的熱情總是很高漲、學習效率在提高、學習效果日益顯著,當我感慨這一變化時,他們告訴我,這是因為我經常會在上課前早早去班里,與一些學生作交流,表達在即將要上的這節課中希望他們能多幾次回答問題的期待……
三、多用行動去督促學生
古語道:“親其師,樂其道。”在教學中,我用恰到好處的“激情美”和真摯、殷切的期待為學生創設了融洽的課堂氣氛,培養了他們學習語文這一學科的極大熱情,促使他們“樂意”參與學習。那么在這種“天時、地利、人和”的教學條件下,我就要用行動去督促他們把這種“樂意”落實到具體實踐上來并取得成效。
這個“行動”是具體表現在課上、課下各個方面的。平時教學時,我喜歡主動在教室里來回走動。因為心理學表明,教師在教室中站立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參與教學的強度及參與時間的長短。事實也是如此,座位距教師近的學生往往更容易參與到教學中來,且能堅持較長時間。然而,教師不可能讓所有的學生都坐在教室的第一排,因此,教師必須想方設法去“接近”后面幾排的學生,以縮短與他們的距離。這樣做可以避免學生開小差,使學生從心理上感到他們每一個人對教師來說都是重要的,都是課堂不可忽視的一分子。
我在教學中的一舉一動深受學生喜愛,他們“愛屋及烏”地開始關注并重視語文學習了!他們思維的火炬被教師飽有熱忱的行動點燃了!看著他們一天天的進步,我感受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言傳身教”這些名言更深遠的含義了。
雖然在語文教學道路上,我還任重道遠,但我想大聲對她說:“語文,想說愛你很容易!”我相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更堅信,用我們教師的“激情”、“期待”和“行動”就一定能與學生達成情感的共鳴,讓他們在語文學習中培養出更樂觀奮進的情感、獲取更多知識!
參考文獻:
[1] 《情感教學心理學》 盧家楣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10月版
[2] 《語文教學藝術論》 韋志成著 廣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12月版
[3]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著 唐其慈等譯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1年10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