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霞
自2013年我校開展“語文主題學習”實驗以來到現在已有四年的光景。四年中,我一直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和他們一起閱讀,一起享受,一起成長……閱讀讓我和學生的生命更加鮮活、更加豐盈!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回顧這段日子,我們取得了點滴成績。
一、觀念的轉變
1.簡簡單單教語文。打破原來逐句逐段分析課文的閱讀教學課堂常規,合理調整課時,實施單元備課;精簡課堂內容,對于教材內容學會取舍,學會放棄;大膽地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力求“簡簡單單教語文”。
2.實施課內大量閱讀。現在大家基本上都認識到了大量閱讀的重要性,但大部分語文教師把大量閱讀放在了課外。這樣,就不能保證學生的閱讀效果。“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使課外閱讀課內化,實現課內大量閱讀。
二、對“語文主題學習”叢書的認識
1.整體認識。
“語文主題學習”叢書提供的大量閱讀資源,幫助學生實現了大量閱讀,實現了課內閱讀、課外延伸。
我們的語文教材是按照單元編排的,每一個教學單元都有一個主題。“語文主題學習”叢書的編寫緊緊圍繞教材上的單元主題選擇材料,圍繞單元主題選擇幾十篇相關、相近、相似甚至相對、相反的文章;這些文章涉及古今中外,注意文章體裁,每一篇文章后面都圍繞單元的重難點編寫了閱讀提示。根據學生不同的年段,每個學期配備2、4、7本數量不等的叢書。例如,五年級配7本叢書,下學期的7本書分別是《走進西部》《金色童年》《語妙天下》《回眸感動》《天門靈秀》《母親的作業》和《美麗地球村》,分別配合教材的7個單元。每單元編寫一本叢書,約15~18萬字,7本就是100多萬字,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閱讀量。“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保障了學生有書可讀,課內閱讀叢書保障了學生的閱讀量,也保障了教師對學生閱讀的指導。
2.資源整合。
“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以多樣的材料豐厚學生的認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除了“語文主題學習”叢書,我們還把人教版語文教材和我校的四環四學大單元主題教學的配套資源《語文幫》進行整合,大量引入同一主題的文章,幫助學生理解主題,拓展學生學習的廣度和深度。
3.大量閱讀。
“語文主題學習”實驗要求我們在一學期中不僅要學完課本知識,還要讀完配套的叢書,這就要求我們加快學習教材的步伐,加大課堂容量,不求面面俱到,只求重點突破,做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語文主題學習”課堂以課文為中心,向叢書或課外的閱讀材料輻射,從而達到以一篇帶多篇,以課內帶課外,不斷開闊學生視野,豐富語言積累的目的。
三、組織各種活動,促進實驗的開展
為了更好地落實“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擴大學生閱讀量、開闊學生閱讀視野、提升學生閱讀品位的目標,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1.打造書香課堂。
打造充滿書香的課堂,一直是我校追求的理想課堂的樣子。 “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倡導加大課內讀寫的訓練,增強學生讀寫的能力。我以“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和《語文幫》為主要閱讀資源,以童心閱讀課為主要課堂陣地,以學校的讀書節、校報和班報為主要平臺,風風火火地打造起了書香課堂。學生接觸面廣了,知識面就會相應地發生改變。從課堂上學生的表達和書面的成績來看,課堂是高效的。
為更好地落實課內大量讀寫的要求,課堂教學的形式也隨之進行了調整,從原來固定的閱讀課演變為8種課型,每一種課型都側重于加強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現已基本成熟,書香課堂打造成功。
2.建設書香課程。
(1)小詩詞課程
小詩詞課程是我的班本課程。為了開發這個課程,我自學了相關書籍《詩詞格律》《詩詞曲譜韻律》,關注了上海師范大學附屬外國語小學吳春玉老師的博客,并向吳春玉老師請教。對教材、《語文幫》進行了整合,自己編寫了班本教材《小詩詞》,內容分類編排,分為童年趣事、深情厚誼、自然風光、父母之愛、春夏秋冬、傳統節日等幾部分。這樣的分類,使課堂更高效,學習更有針對性。創辦班報《問渠文苑》,其中“詩情語韻”板塊專門刊登學生的詩詞作品,班級文化墻也對優秀詩詞作品進行展覽。在班級內開展《古詩新唱》活動,開拓了“谷建芬新學堂歌20首”的范圍,讓學生依曲填進更多的同類型的古詩。在班級內開展各種詩詞活動,如詩詞大會、朗誦比賽、詩詞游戲……我撰寫的課程故事《我和孩子們的詩詞故事》刊登在了2013年7月的《小學語文教師》上。
(2)小古文課程
小古文課程是小詩詞課程的升級版。小古文雖然短小,卻生動有趣,意蘊悠長,讀來朗朗上口。每天晨誦時間,我安排各種形式的誦讀活動。學生在學習完一個系列的小古文后,就開始進行仿寫。比如,學完了小古文《松》《荷》《菊》后,便進行了《葵》的創作。同時,我們還采用新的訓練方式,將現代文改寫成小古文的形式,提升學生的古文水平。比如,學習完了說明文《鯨》一課后,選取其中的段落,改寫成小古文的形式。這都是學生自主完成的,語言雖有些生澀,但童真童趣中也透著幾分古色古香。
(3)小三國課程
在開發小古文課程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特別喜歡《三國演義》,便開始建構自己的“小三國課程”,打造自己的“小三國班”:講一個你最喜歡的三國故事,在分享中感悟人生;研究三國詩詞,分享讀后感,開好欣賞課;研究三國人物,分析人物特點,寫好研究小報告;一起排練三國劇本,將三國與戲劇課程整合;自主選擇喜歡的一個三國項目,比如三國兵器文化研究、三國服裝文化研究、三國戲曲文化研究、三國戰爭文化研究,寫好研究小報告。“小三國課程”走進學生的心靈,讓他們走進傳統文化,在經典的浸潤下,打好人生的底色。
3.組織讀寫活動。
(1)攝影習作
自從“攝影與寫作”課程在學校扎根,我就承擔了其教學工作。課堂上,師生徜徉在光、影、文靈動變幻的世界里,用文字記錄下美麗的世界。課下,為了提高大家的攝影技術,發現生活中的美,教師帶領學生先后到吳橋雜技大世界、濟南動物園、山東科技館、淄博琉璃廠、周村陶瓷館、濱州大飯店、惠民廟會等地外拍采風,開闊了他們的眼界,豐富了大家的習作素材。為了給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屬于我們自己的攝影與寫作相結合的報紙——《童眼童語》誕生了!經過一學期的努力,我們已成功出版了《攝影作文經典冊》。
(2)師生共寫
《問渠文苑》是我班的班報,其中有個板塊是“班級故事”。我和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注意觀察,發現故事,用文字記錄下每個閃光的瞬間,并且從每個故事中提煉出做人做事的道理,給學生以引領。所寫故事以傳遞正能量為主要內容,并且談出自己的思考。這學期新添了“童言童語”這個板塊,學生的優秀作文,經歷或目睹的故事,心里話等都可以放在這個板塊。開辟這個板塊后,學生的寫作欲望提高了,他們也會學著我的樣子講述班級故事,每次作文也會好好修改。到現在,我個人的班級故事已達30多篇。
(3)閱讀存折
閱讀存折是一個積累讀書收獲的工具。存折可以天天存(存小錢:讀一個故事或一篇文章后的記錄),可以周周存(把一周讀書的體會儲存下來),最低一個月存一次(把讀完一本書后的體會寫下來)。
(4)師生共讀
童心閱讀課是我們共讀整本書的課堂。讀一本書的流程是這樣的:導讀課—推進課—交流課。這學期,我們共讀了三本書,在讀書過程中,留下了推進閱讀設計、讀書積累等很多資料。
4.學生素養提高。
學生的變化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明。“語文主題學習”、童心閱讀、圖書存折讓學生的閱讀量大大提高,文學素養越來越深厚,大量閱讀使得學生的習作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他們發表在班報、校報、攝影習作報紙、書籍等報刊上的文章達30篇之多。參加全國中小學生寫作精英賽的學生拿到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的有6人。如今,我的學生在課堂上表現非常出色,口語表達清晰、流暢。
學生學習語文和自主閱讀的興趣大大提高,形成了樂于探究、努力發現和求知的愿望。課堂上,同伴之間積極的相互影響,共享閱讀資源和成果,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也有了明顯提高。在讀書中,學生對信息(閱讀資料)的處理能力,包括收集資料能力、質疑能力、分析能力、表達思想和交流的能力都得到了全面提升。
(作者單位: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授田英才學園)
“語文主題學習”實驗項目組聯系方式
聯系人:劉老師 手機:15311646483
電話:010-58022100-6505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知春路7號致真大廈A座1806
郵政編碼:100191
郵箱: ztxx@joyschool.cn
網址:http://www.ywztxx.com/
“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實驗交流QQ群,
一群:202468487;二群:463959530
“初中語文主題學習”實驗交流QQ群:182408609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