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晶
寫作,一直困擾著許多學生。特別是一些低年級的學生,還沒開始寫作就聞而生畏。很多老師想了很多辦法,最后就剩下無奈之舉——讓學生每天必須寫日記,背誦好詞好句等。但是這些機械的訓練往往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學生寫出來的東西千篇一律,沒有真情實感,久而久之,學生對寫作不僅沒有興趣還會產生厭煩情緒甚至一想到寫作文就焦慮恐懼,最后干脆用背誦成文應付教師和考試。寫作成為了很多教師教學中的一大難題。那么如何有效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寫作能力呢?我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做了一段時間的嘗試,下面是我粗淺的看法。
閱讀和寫作是個整體,如果說寫作是個陌生人,那么閱讀就是陪著學生長大的朋友。每個學生從出生開始就在以各種方式閱讀他們周圍的一切,逐漸地認識世界,所以我就從閱讀開始一點點地讓學生記錄生活,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寫作。
一、尋找興趣,初識寫作
第一階段,讓學生自選書籍進行閱讀。我不要求他們讀哪些書,對他們讀書的時間、數量也沒有要求,不用做讀書筆記,僅僅讓學生說出所讀書的名字和喜歡的原因。這樣無壓力的讀書,會保護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在與我分享的時候躍躍欲試、興奮不已,我就像一個記錄員一樣寫下他們喜愛的書籍和喜愛的原因,然后張貼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供學生隨時品讀。一段時間后,他們參考我記錄的內容,也開始有模有樣地邊讀書邊記錄了,我欣喜地發現這就是我想要的寫作初始的模樣。這樣從學生的興趣閱讀入手,讓他們主動拿起筆“無意識”地寫,對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個良好的開端。
二、激發情感,嘗試寫作
閱讀可以說就是生活本身,寫作就是生活的文字表達。經過一段時間的候了,我們開始了正式寫作。學生躍躍欲試,我卻要穩下來,不急于成文,適當的抑制是為了更好的抒發。仍然是教師先行一步,我找來很學生動文例和大家共同品讀,讓他們思考作者為什么要寫這些內容,為什么這樣寫等。這樣學生會對作文有個整體的認識。在此過程中我適時分享一些寫作技巧,大多數學生都會如獲至寶。然后,告訴他們致勝關鍵是真情實感,學生豁然開朗,一個個像開餐一樣興奮,情感迸發出來了,寫作熱情也激發出來了。
當然,真下筆時也不會如有神助一樣順利,會遇到很多問題,流水賬一樣的復制品還是有很多,但我的學生在面對作文時不再是失語的狀態,這使我很有信心。我們一起快樂的閱讀,快樂的寫作,師生興趣盎然。
三、抓住美好,裝點習作
有了閱讀量的逐步累積,學生在寫作中需要的詞匯量才會積累下來。為此,筆者精心設計了一個環節:每天給學生準備一小段好詞好句,工整地書寫在黑板上,并且和他們深情地朗讀。同樣也不做硬性記憶要求,意在品讀賞析。筆者讓學生準備一個漂亮的本子,抄寫他們在閱讀中遇到的好詞、好句、好內容,引導他們在閱讀中抓住美好。然后,將學生的積累本在全班范圍內展覽交流,引導他們逐漸養成抄寫、積累的習慣。
接下來便是現場寫作。一開始,我會給學生一個主題,然后再給他們一些和這些主題相關的好詞好句,讓他們現場成文,要求用上我給的詞句,這就相當于連句成文。慢慢地,學生不再滿足我所給的詞句了,他們會將他們所積累的好詞好句也用在文章中,這樣的文章“真情實感”訓練的前提下就顯得更有“文采”了。到后來,學生干脆不用我給的好詞好句,就能把閱讀的積累融到文章中,甚至一致要求和我進行現場命題寫作比賽。學生的積極性高漲,養成了積極動筆的習慣,有意識記錄美好,既有真情實感、寫作技巧,又語言華麗、文采盎然。
其實每個學生都有寫作的潛能,也都有寫作的沖動,因為他們本身都具有創造力,都具有活躍的思維,只是摸不到門路。所以教師就要給他們創造適當的創作機會,領著他們、陪著他們卸下對寫作的恐懼,一起推開寫作的大門。雖然有時還會結出酸澀的果實,但學生會品讀生活百味,會用筆記錄和書寫點滴成長,這就是寫作能力逐步提升的基礎!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利民
第二中學小學部)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