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仲麗
【摘要】隨著世界發展的多元化,時代的不斷創新與進步,社會逐漸重視幼兒園科學教育游戲化的進行,以提升兒童的學習力、創造力及想象力。幼兒都具有愛游戲的天性,科學教育游戲自然不能由此偏斜。但是,目前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形式比較單一、教師關注結果多于過程,并不能從兒童天性出發進行科學教育游戲的思考。在本文中,就幼兒園科學教育游戲在兒童中的發展及對兒童的重要性,并從教師應當從烘托游戲氛圍,創造教育游戲環境,并讓兒童積極參與到其中進行思考與分析,提升科學教育化游戲策略對幼兒的影響。
【關鍵詞】幼兒園 科學教育 游戲化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2-0029-02
一、幼兒園科學教育游戲化的重要性
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需要兒童從小培養出對科學的探索精神,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及動手能力,培養兒童從小樂于學習的精神,激發孩子身上具有的潛力。然而,兒童本身就是具有較強愛玩游戲的天性,若是一昧抑制還在玩游戲的天性,而讓其投入到枯燥的學習環境之中,只能抑制孩子的創新精神及想象力,影響孩子正常的發展。因此,在促進孩子樂于學習科學的過程中,需要將科學教育游戲化,吸引孩子進入快樂學習的氛圍當中,愉快輕松的學習,游戲化的學習中積極培養科學探索的精神品質。
二、當前幼兒園科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1.科學教育形式比較單一。我國教育知識體系主要是向孩子灌輸為主,鮮少讓孩子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一般是讓孩子處于被動的學習當中。幼兒園的教育模式受這一體系的影響,教師一般是通過向孩子一昧地灌輸知識,極少讓孩子自身參與到動手探索及探究當中。在幼兒園教育這一階段,教師科學教育形式單一已經嚴重限制了孩子的積極發展。幼兒園科學活動是比較容易產生有趣的科學實驗的,但教師在課堂中較強的控制感會影響孩子進行創造與想象。
2.教師關注結果重于過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因此,教師應當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培養孩子善于觀察、積極動腦思考、樂于解決問題的優秀品質,積極對孩子進行鼓勵,給孩子一個積極的信號,讓孩子認為自己是可以完成的,而不是過于關注孩子學習的結果,本末倒置,忽略了對孩子細心培養的過程。在現實的幼兒園教育當中,許多教師往往不具備良好的耐心引導孩子在科學教育游戲中進行成長,而總忍不住或是為了趕緊結束枯燥的工作把最終的答案告訴孩子,最終沒有達到培養孩子進行探究的目的。
三、幼兒園科學教育游戲化實施的策略
1.烘托游戲的氛圍。幼兒園的園長及教師需要加強對幼兒園科學教育游戲化對兒童發展的重視程度,并通過制定詳細的策略進行游戲氛圍的烘托及實施,并不斷進行更新,讓孩子保持新鮮感。如此,一方面可以將科學偉人的形象及成長經歷融入到孩子課堂當中,激發孩子進行科學學習,以科學偉人為榜樣,樹立起愛學習、愛探索的精神品質;另一方面是設置游戲化的環節,由易到難進行游戲的設置,并將簡單的科學知識融入到這些游戲當中,或是可以讓孩子進行科學人士的扮演,由此激發孩子對偉人的了解,以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
2.創設游戲化環境。良好的游戲化環境是教育者智慧的體現,是引導孩子進行科學學習的先決條件。這是一個布局合理、結構優良、材料豐富、幼兒可以充分活動,不拘束的游戲環境。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需要園長及各個教師規劃幼兒園的場地情況,在保障孩子人身安全的情況下設置實施游戲的線路,進行科學環境多維立體的創設,高效利用現有的寶貴場地及合理利用現有的資源,積極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動腦、探索、發現的環境,讓孩子積極融入其中。
3.開展游戲化教學。這是科學教育游戲化實施的核心環節。首先可以進行區域科學游戲,即以班級為單位,教師需要根據孩子的興趣、性格、年齡情況及具備的探索能力進行科學游戲的設定,如水世界、紙系列、光影魔幻、動漫科學等等,教師設置多種游戲,供孩子自行選擇,提升孩子的積極性;其次可以舉辦科技節,幼兒園根據資源情況開展科技節,科技節最少需要為期一周。在這一周的科技活動中,則是需要從科技環境的創設、區域活動不同模塊游戲的處理、宣傳活動、家長親自活動及日常點滴進行滲透。重要的是,可以讓孩子與家長進行活動的享受,家長言傳身教,與孩子一起做實驗,共同分享探索的樂趣及發現的成功感,充分讓孩子感受到科學游戲的樂趣,并盡享其中。
參考文獻:
[1]馮雅靜.幼兒園科學教育游戲化的實施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5年第3期.
[2]黃梅.教學游戲化的實施策略[J].現代企業教育;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