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田生
【摘要】生物是一門研究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的規律以及生物與周圍環境的關系等的科學。在初中階段生物是重要的科目,學好生物不僅能提高學生對事物觀察的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理性思維和探究能力。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多要求,新課改強調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模式,更新教育手段。參與式教學秉承了新課改的要求,是師生共同參與課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擁有參與和發展機會的一種有效學習方式,從合作或者協作的角度進行教學。生物作為理科學科,對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有不少困難之處,為了幫助每一位學生學好生物可以采用參與式教學法進行教學。基于此背景,筆者對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研究,希望能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論借鑒,為我國現代化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法 初中生物 教學手段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2-0145-02
一、參與式教學的概念和重要性
(一)概念
參與式教學是一種合作式教學手段,它旨在全體師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不同層次、個體差異的學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參與到課堂中。這種教學手段以受教育者為中心,充分考慮受教育者的行為能力和認知情況,并應用直觀多變的教學手段鼓勵每一位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主動、積極的進行學習,通過這一過程加深教師與學生的不斷交流,讓學生能深刻感受到學習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并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
(二)重要性
首先,參與式教學法是完全響應新課標號召的教學手段,是為了改進現行教育模式,提升教學質量的必要途徑。并且通過參與式教學法能帶領學生感受生物的實踐性,讓學生充分認識大自然和生物的價值。其次,參與式教學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它旨在讓每一位學生充分感受生物知識的奧義與趣味,擺脫原有的思維定式,從生活實際出發學習又能學以致用,從自然和生活角度看待世界。
二、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參與式教學法旨在創建一個和諧、有趣、平等的課堂,師生之間關系平等,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大膽提出自己的假設和問題。為了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教師可以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比如在講解生物圈知識時,可以播放一個小短片通過動態的音視頻刺激學生的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通過短片過渡到課堂內容上,將學生無形中代入學習的課堂,改掉以往死板枯燥的講授。同時利用參與式教學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還應該采取多方面的手段,比如進行賞識教育,巧妙設置課堂提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二)豐富課堂內容,改善教學策略
初中階段的學生身心正在高速發展時期,這時他們的認知能力和思想意識正在塑造階段,教師需抓住他們這一心理特點,豐富課堂內容,改善教學策略。比如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添加小游戲、小表演豐富課堂,做到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歡樂祥和的氛圍內學習。同時初中生天真爛漫,好奇心強,如果教師能將這種好奇心引導到學生上就是最好的策略。比如學習種子植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發現身邊的種子植物,可以適當采摘一些帶到課堂上來,通過實物的比對更容易切入教學。
(三)充分利用教材
教材是生物知識的凝結,所有適合初中生學習的生物知識都在教材上,參與式教學法注重的是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因此課堂教學除了學習書本知識還要升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點是很多教師忽視的內容。生物學的研究大到生物分子工程,小到我們身邊各種生物的變化,教師要啟發學生從身邊的小物件進行思考,讓學生能更加理解大自然,對大自然有更多崇敬之意,這才是初中教育精神層次的核心。
(四)探究合作完成教學
參與式教學法的核心之一就是增強課堂的協作性,學生身處班級不能只發揮一個人的作用,在初中階段就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意識。所以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能力大小劃分小組,每個小組的能力大致相同,然后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分配任務,比如學習嫁接操作,小組一起利用嫁接、扦插技術完成一株植物,小組人員各司其職完成任務,這不僅增強教學的實踐性也增強了每個人的參與度。
三、結語
綜上,我們不難發現參與式教學法對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要意義,教育工作者應該立足個人實際,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將學生當做課堂和教育的主體,從各個角度為學生著想增強課堂的效能。
參考文獻:
[1]杭志清.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 才智,2012(20):90-93.
[2]王功.淺析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 生物技術世界,2014(10):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