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月英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要通過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提升教學效果,這是數學教育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也是把握小學數學教學發展方向的必要措施。按照新課改的具體要求,作為教師,我們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應積極改變傳統教學理念,適應新的教學環境,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以進一步達成提升教學質量的目標。本文站在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的角度對相關問題展開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應對措施,僅筆者愚見,望廣大讀者指正。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效果 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2-0130-02
引言
小學四年級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階段,也是打下扎實基本功的重要階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效果。在新課改逐漸推進和深化的大背景下,對小學教師的要求也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要求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手段,持續提升教學效果。眾所周知,數學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很強,挑戰著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教師應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來提升教學效率。
1.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目標和重點不明確
就目前而言,在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都是以教學大綱為參考標準來完成對應的教學任務,并在此基礎上保持基本的教學進度,其教學目標比較模糊,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形成了壓力。此外,基于數學知識具有邏輯性和抽象性,知識之間的聯系也比較密切,如果教學重點不夠突出,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百害而無一利,大大降低整體學習質量。
1.2教學方式單一
目前,多數教學還是采取“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方式,難以突出提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導致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教學成果難以提升。
1.3教學設計模式化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設計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目前大多數的教學設計就過于模式化。眾所周知,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形成思維和促進思維發展的重要階段,老師的作用在小學階段不容忽視,如果教師的教學設計模式化,小學生的思維勢必會趨于被動,其思維能力會受到影響,不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
2.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途徑
2.1明確數學教學目標
小學四年級屬于基礎知識的積累階段,所以,老師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數學教學的廣度和深度上進行合理分配,以便學生能夠適應該教學目標下的教學模式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升學習質量。另外,老師還要明確區分教學重難點,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為學生創造一個主次清晰的學習框架,進一步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內容。
2.2豐富教學手段
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推進的條件下,科學技術也在不斷進步,老師要善于利用先進的科技成果,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一方面可以豐富教學形式,另一方面,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技術具有諸多優勢,它能夠把圖像、文字、聲音有效結合起來,把本來抽象的數學問題變成直觀、具體的圖片、視頻等,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學習欲望,有效鍛煉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2.3設置猜疑環節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故意設置諸多猜疑環節,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假設并勇敢說出來,對回答正確的同學要積極予以獎勵,對回答錯誤的同學也不要急于責怪,應對其進行耐心的正向引導,無論結果是否正確,都應多進行鼓勵,長期采用鼓勵式教學,有利于培養發散性、創造性思維。
2.4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具有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強等特點,而實踐活動剛好滿足了學生的這一需求,通過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等措施,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材料供實踐操作,通過實踐操作實現主動參與意識和思維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生初步領會到運用自身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快樂。
2.5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以身作則
學習過程中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可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小學教育學習階段更為重要,它奠定了學生今后的學習習慣的基礎。作為教師我們要為學生樹立榜樣,該階段的學生對老師的行為有很強的模仿欲,老師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在學生面前一絲不茍,用實際行動使學生理解學習習慣的重要作用,鼓勵學生從我做起,從小做起,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做好鋪墊。
結束語
綜上所述,老師必須結合數學的課程特點和小學四年級學生的特點,積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多種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將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作為工作重心,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設置課堂猜疑的方法,持續深化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從被動灌輸知識的地位轉換到主動汲取知識的位置上來,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孔祥玲.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有效措施探析[J].教育:文摘版,2016(9):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