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摘要:近些年,關于我國審計失敗的案件層出不窮,這表明審計行業存在很大的問題。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審計收費制度的不健全帶來的。通過對中美審計收費制度進行對比,揭示我國審計收費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審計制度;中美比較;審計收費;問題及對策
審計收費指的是被審計單位與事務所之間就審計服務達成的價格,被審計單位與事務所之間存在著一種委托關系。審計收費應公平體現審計服務業務的價值,由于審計收費制度的一些缺陷,使得注冊會計師與被審計單位之間存在可調節的利益關系,導致了審計合謀等一系列審計造假案例。美國作為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審計領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比較借鑒國外的經驗,分析中美在審計制度的差異,對我國審計行業的發展有顯著的意義。
(一)收費報價
美國作為完全的市場經濟,審計收費完全由市場進行調控,對于審計收費的要求并未做出具體規定。政府不參與審計收費的過程,由此發揮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我國審計市場還不是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政府對于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收費進行了相關的管理,主要表現為由國家的物價管理部門授權注冊會計師協會制定行業的審計收費標準,以此來指導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收費行為。除此之外,近年來一些中小所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存在審計收費報價過低的惡意競爭,我國對此可能產生的問題進行了列示并列出了具體的防范措施,從而對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遵守問題也進行了約束。
(二)收費結構
在我國,對會計師事務所連續兩年從同一家審計客戶收取的費用最高比重進行了一定的限制,防止過度依賴某一家審計客戶造成的審計獨立性的缺失,從而降低了會計師事務所為經濟利益出具虛假財務報表的可能性。美國注冊會計師行為準則的制定并沒有政府的干預,對于收費結構的問題沒有明確的制度規定。
(三)收費標準
美國的審計收費一般由三部分構成,包括審計產品成本、預期損失費用以及審計事務所的正常利潤。具體來說,審計產品成本的大小與被審計單位的特征相關,包括規模大小、業務復雜程度、內部控制、財務狀況等。預期損失的費用指的是會計師事務所由于被訴訟而產生的費用,訴訟風險的衡量有很多指標,包括被審計單位是否為上市公司以及財務指標是否良好等。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審計服務并非公益事業,經營利潤的存在才是其運轉的根本動力。區別于美國的具體標準,我國審計收費標準的個體特征明顯,不同會計師事務所以及不同地域的審計標準都存在差異。
(一)直接收費的方式隱患重重
審計本應該是由注冊會計師接受公司所有者的委托,對公司的財務報表所反映的信息進行審計,存在著注冊會計師、公司所有者以及公司管理層的三方關系。但目前我國的上市公司大多存在著兩權分離和委托代理的關系,使得公司的管理層成為真正的審計委托人,產生了自己請人審自己的尷尬局面。三方關系變成了兩方關系,使得企業的管理者承擔著既是“委托人”又是“被審計對象”的雙重角色,失衡的委托代理關系,直接破壞了審計的獨立性,影響審計收費。
(二)審計收費信息披露不充分
我國證監會曾多次修訂發布《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其中規定了審計費用等信息的披露內容和格式,但上市公司對此執行的情況并不理想,由于不同的公司對于審計費用披露的程度和口徑不一樣,導致了最終信息可比性的下降。
(三)審計收費價格政府管制
在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收費由國家的物價管理部門授權注冊會計師協會指定行業的審計收費標準,并指導會計師事務所的收費行為。但是審計行業作為一個本應該實施競爭的市場,人為地進行價格管制,并不利于其發展,而且這種管制越是嚴格,審計市場就會越不完善,越不完善的市場就越需要政府強化價格管制。這樣的一個惡性循環,效果只會越來越糟。
(一)缺乏事務所聲譽機制的引導
美國的審計行業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幾大品牌事務所高額的收費取決于它們長久以來的聲譽。高額的審計收費占據著大部分市場份額,這是因為它們提供了更高質量的審計服務,能讓公司的所有者和潛在的投資者獲得更有效的會計信息,使得客戶愿意支付更高額的審計費用,也就是“信號”帶來的邊際收益要大于或等于其邊際成本。而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起步晚,建立和發展的時間太短,又是從過去的舊體制中脫軌改制而來,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近年來,我國注冊會計師的數量大幅度增長,但依然存在著規模小、風險抵御能力弱以及審計質量堪憂的問題,聲譽機制遠未建立。事務所應樹立以質量為核心的職業操守,加強品牌建設,只有發揮了品牌聲譽的信號傳遞作用,才能區別與其他的事務所,實現合理客觀的審計收費。
(二)審計市場的有效需求不足
首先,我國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缺乏有效的資本市場。上市公司的股權集中,非流通股占絕對的優勢,國有股和國有法人股也掌握了絕對的控制權,從而導致我國的上市公司缺少對高質量審計服務的需求。
其次,在審計市場中,審計服務的供給方是會計師事務所,需求方是被審計單位,最終的審計結果是財務報表。在目前這個投資的時代,會計報表的使用者已經不局限于企業的所有者和企業內部的管理者,還包括廣大的投資者、債權人以及監管者。對于審計報告的質量問題,只有成熟理性的投資者和債權人才會去追求高質量的審計服務,而當前我國的投資者大多是投機型,并沒有很強的高質量審計需求。另一方面,真正有需求的投資者并沒有到達一定的規模,過于分散的情況使得高質量審計需求得不到滿足。
換言之,我國的企業目前在選擇會計師事務所的時候,更多的是考慮審計收費的高低,而不是事務所提供的審計服務是否獨立公允。需求決定市場,對于審計質量的忽視只會帶來執業環境的不斷惡化,事務所與事務所之間的競爭不是依靠真實公允的財務報表,而是誰的價格更低。價格偏好的傾向不利于審計收費制度的建設,更不利于高質量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
(三)有關稅務問題審計收費規則的差異
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稅收是國家收入的大部分組成,政府對于稅收的問題一直高度重視。我國針對與稅務問題相關的審計收費沒有制定具體的規則,而是政府部門會制定稅務相關的法律法規,會計師事務所在涉及稅務的審計工作時,必須參照相關的法律法規。所以我國對稅務的審計一般由國家的相關部門進行,依照具體的法規,而不是針對其他審計和審閱業務涉及的審計收費規則。
在美國,稅收作為國家利益的一部分,為了防止注冊會計師為了個人的經濟利益而導致國家利益的流失,注冊會計師行為準則中詳細規定了涉及稅務尤其是納稅申報以及退稅申請等審計工作的或有收費問題。
可以看出,美國針對稅務問題的審計收費所制定的規則較為詳細具體,同時也對規則進行了解釋以及舉例說明,中國的相關規定不夠詳細,只能參照法律法規的路徑無法精確判斷什么情況下采取什么樣的審計收費方式,當出現沒有合適的法規可以參考的時候,就會使得對稅務問題的審計收費模棱兩可。
(一)審計收費支付模式引入第三方橋梁
我國現行的審計收費支付模式是直接支付的模式,由被審計單位直接將審計費用支付給會計師事務所。事務所與被審計單位之間存在著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經濟上的不獨立直接導致了審計上了不獨立。針對這種現象,需要引進一個獨立的第三方對審計收費進行監管,該機構需要是脫離兩方經濟關系的非盈利監管機構。該監管機構可以由當地政府選出執行,也可以由審計署指定。
(二)統一審計收費標準
我國的審計收費標準由各省市根據自身情況財政部門和物價管理部門協同制定,導致不同省份之間審計費用差距很大。正是由于審計收費標準存在的不確定性,審計市場出現了一些“價格戰”的不正當競爭。因此,我國可以借鑒美國的方法,按照審計時間計算收費,將審計收費分為審計產品成本,審計風險損失以及正常利潤三個部分。我國應制定統一的最低審計收費標準,要求所有的事務所不得低于該標準。
(三)適當開放市場定價
目前我國的事務所之間存在低價攬客的現象,忽視審計質量。而我國審計市場尚不存在關于審計質量的公共監督機制,政府管制的確是可以遏制一部分該現象的發生,從而有它在現階段存在的必要。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我國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服務如審計、評估、稅務服務等,并不具有壟斷經營的特點,相比美國四大的高市場集中度下仍然價格高度集中的情況,我國的審計市場非常分散,可以逐步放寬政府的價格管制,引進市場定價,遵循市場化原則。
參考文獻:
[1]孫曉曼.基于審計收費談如何提高審計獨立性[J].中國市場,2015 (27):167-167.
[2]楊宗昌,喬旭東,任啟哲.上市公司年度報告披露準則變遷研究[J].當代經濟科學,2002,24 (1):87-91.
[3]王芬琳.中國審計市場結構及其優化—與美國審計市場的比較[J].財會研究,2009 (22):66-67.
[4]周萍,李占國.中美審計收費的比較及啟示[J].會計之友,2007 (16):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