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嫕婧
摘要:基于營改增的實施與深入,對施工企業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也極大地促進了稅收籌劃工作的開展。通過稅收籌劃,可以緩解企業的稅收壓力,將企業經濟結構調整至最佳,順應稅制改革的發展趨勢,將潛在的風險保持在可控范圍內,進而促進建筑施工企業更好、更快地發展。本文主要以基于營改增背景下施工企業的稅收籌劃為論點,希望為相關人士提供些許幫助。
關鍵詞:營改增;施工企業;稅收籌劃
目前,基于營改增背景下,建筑施工企業必須要加強稅收籌劃建設,這對于施工企業的發展發揮著不可比擬的作用和優勢。對于建筑施工企業來說,要想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要高度重視稅收籌劃問題,采取一系列措施來控制稅負,確保稅負的高度一致與平衡,不斷提高企業風險防范的能力和水平,充分滿足營改增政策的內在需求,進而為建筑施工企業贏取更多的經濟利潤。
基于營改增背景,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稅負的變化方面。在營改增政策實施以后,建筑行業一般納稅人企業的增值稅為11%,其中,對于小規模納稅人企業和一般納稅人企業的清包工項目、甲供工程項目等申請適用簡易計稅法計稅,征繳的增值稅是3%。一些建筑施工企業適用簡易計稅法計稅,增值稅稅率與之前對比的變化不大,然而實際上是由價內稅的營業稅轉為征繳價外稅的增值稅,降低了企業實際繳稅額度[1]。因此,基于營改增背景,大大降低了小規模納稅人建筑施工、清包工程以及甲供工程的實際稅負,然而對于建筑施工企業來說,具有經營周期長、資金流量大等特點,小規模納稅人建筑企業在建筑行業中僅僅占據的部分比較少,所以一般納稅人企業的施工企業受到營改增的影響最大。
例如:以江西省A建筑企業為例,該企業收入為2000萬元,其中,營業成本為1500萬元(包括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機械租賃費用等)。不考慮其他稅種,在營改增之前,A企業應納營業稅為收入的3%,也就是60萬元。營改增后,該企業的應繳稅額的變化比較明顯,其中,銷項稅額為2000÷(1+11%)×11%≈198萬元。所以說,在營改增后,該企業的稅負出現了大幅度上漲,企業稅率比較高。然而通過對營改增財稅改革的重點進行分析,需要實現企業稅負壓力只減不增目標,降低建筑企業稅負壓力,大大體現在企業進項稅的抵扣工作中。基于此,在一般納稅人建筑施工企業的稅收籌劃中,要高度重視獲取可抵扣的增值稅專用票據。
(一)建筑成本結構中可抵扣的進項稅比例比較低
在建筑施工企業的成本支出中,人工成本占據的比例比較大,而對于人工成本,很難進行進項稅額抵扣[2]。根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建筑施工企業的人工成本在總成本支出的35%左右。然而現階段,我國尚未針對是否對勞動外包公司征收增值稅進行明確規定,嚴重影響著建筑施工業的健康發展。
同時,建筑施工企業的支出項目處于比較分散化的狀態,一些建筑所需的材料難以進行統一采購,零星采購的成本支出難以獲取增值稅專用發票,所以在建筑施工企業的成本結構中,可抵扣的比例并不多,增值稅進項稅額也比較少,進而上漲了企業稅負。
(二)建筑企業有著較高的稅率
一般來說,我國建筑施工行業利潤率為3.5%,作為利潤較低的行業,與零售批發等行業有著一定的差距。基于營改增實施背景,使建筑施工企業處于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中,同時也有諸多無法獲取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成本支出項目,使行業稅負始終居高不下,進而對建筑施工的發展產生了極大影響。
(一)合理規劃進項稅額,選擇一般納稅人資質的供應商
基于營改增實施背景,造成建筑施工業出現稅負不減反增現象,主要是因為增值稅專用發票在索取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難度,進項稅額難以及時進行抵扣。因此在進項稅稅收籌劃方面,企業要高度重視原材料采購方面的問題。在建筑施工企業工程項目中[3],由于地域有著一定的特殊性,小規模納稅人大都是原材料采購的供應商,進而在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中有著一定的難度。因此,建筑施工企業要對以往原材料的采購渠道進行改變,盡可能選擇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單位。企業要與資質良好的原材料供應商建立合作關系,確保順利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而對企業的增值稅稅負進行合理控制。
(二)完善合作商選擇模式
一些建筑企業在控制成本投入方面,往往會選擇規模不大、稅率較低的企業,以此來作為貨物和勞務的合作供應商。但是在營改增政策實施以后,建筑企業必須要創新和調整合作供應商選擇模式,在獲取勞務和進行貨物采購過程中,要高度重視質量和價格等因素。因此,建筑企業要選擇具有一般納稅人的合作供應企業,并索取相應的增值稅發票,為進行稅額的順利抵扣提供便利。此外,建筑企業還要加強與大型企業之間的交流和協作,順利扣除掉相關增值稅稅款,進而降低企業稅負。
(三)加強內部控制與管理,提高會計核算水平
建筑施工企業要加強內部控制建設,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嚴格監管現金流的運轉情況,避免企業遭遇營改增的支付困難。同時,合理簽訂合同,合理控制稅負。建筑施工企業在簽訂合同過程中,要確保稅收籌劃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借助簽訂合同來將稅負進行合理控制。企業與承包商在簽訂承包合同過程中,要簽訂總承包合同,以便于供應的材料可以按照11%的稅額進行抵扣。在簽訂其他材料和大型設備的采購合同過程中,對方要積極承擔運輸費用,并且在采購成本中,還要將運費金額體現出來,基于此,企業在運費部分的進項稅額中,按照11%的稅率或與銷售方提供貨物的17%稅率等來抵扣。企業要盡可能選擇融資租賃方式,為獲得17%的動產租賃發票提供便利。
(四)完善內部單位之間提供應稅勞務的定價機制
基于營改增背景,如果建筑企業內部單位出現糾紛,要加強應稅勞務定價機制的構建,比如建筑企業內部有兩家公司,分別為C、D公司,C公司為D公司承運貨物,運費價格是每噸300元,在營改增實施以后,C公司的稅負已經由9元上升至每噸19.7元(不考慮其他稅金因素,抵扣以每噸10元來計算,300÷(1+11%)×11% -10),D公司可抵扣進項稅額由21元上升至每噸29.7元(300÷(1+11%)×11%),經過計算可以看出,稅負有所降低[4],因此可以通過適當提高運費,來實現稅負的合理轉移,建立科學合理且雙方都認可的價格運行機制。
(五)選擇最為適宜的納稅人身份,利用好稅收政策空間
1.對于施工企業來說,與眾多領域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比如生產、建設以及安裝等。基于營改增背景,使納稅人的征收范圍出現了變動,同一納稅人所涉及的不同業務,需要采取相應的征收標準。施工企業在稅收籌劃過程中,要對各納稅人的實際身份進行充分了解,采取相應的管理方法。比如:如果建筑施工企業為一般納稅人,在采購成本不變的情況下,要對能夠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一般納稅人供應商進行優先選擇。
2.建筑企業要加強稅收優惠政策的合理利用,將企業稅負保持在可控范圍內。第一,要加強新材料和新技術的廣泛應用,積極倡導節能減排理念,享受技術開發稅收優惠政策。第二,如果企業沒有及時繳納稅款,要拖延繳稅時間,避免企業遭受到更大的資金負擔。第三,企業要積極開展海外項目,爭取獲得建筑服務免稅政策。
(六)加強信息化建設
在建筑施工企業不斷發展過程中,對于企業所涉及的項目管理、績效評估以及稅費測算等工作的復雜程度越來越高,僅僅依靠傳統的管理手段很難降低企業人力成本和資金成本。因此,必須要加強信息化建設,第一,要通過信息化手段來加強發票管理,構建全新的發票管理系統,妥善處理好分類繁瑣損壞度較為嚴重的發票,避免發票傳遞滯后、丟失等問題的出現。第二,要借助信息化手段來加強價格管理,加強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專業人員要深入分析預算價格和實際價格之間的區別,確定最為適宜的供應商和采購方式,確保價格管理良好的實施效果。
基于營改增背景,建筑施工企業必須要高度重視稅收籌劃這一問題,將企業稅負保持在合理范圍內,避免潛在風險的出現,促進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賈德軍.基于營改增下的建筑施工企業稅收籌劃[J].現代經濟信息,2017 (20):198.
[2]樓華豐.建筑施工企業“營改增”稅收籌劃的全新思路解析[J].財會學習,2017 (07):140+154.
[3]王兆忠.“營改增”下的建筑施工企業稅收籌劃探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6 (27):107-108.
[4]李魁.“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及相應處理[J].財會學習,2016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