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亮
摘要:新課程要求要開展全面的教學改革,這意味著,不僅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方面要改革,同時對教學細節的研究和改革也要更加深入的推動下去。課堂是教學細節展示的重要場所,教學細節決定著課程實際教學的效果。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教學細節的理論內涵,分析教學細節在教學中的重要性,提出教學細節改進的方法,對小學教學改革起到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借鑒價值。
關鍵詞:小學;教學改革;教學細節;教學質量;成敗
教學研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面。傳統的教學改革研究包括理論的教學體系的構建和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提高課堂實際效果的教育要素的研究。教學細節研究既含有理論的研究,又包含在實踐中的應用方面的研究。教學細節的好壞是一堂課程精彩與否的關鍵。
一、什么是課堂教學細節
(一)教學細節的內涵
教學細節是教學行為的一個重要方面,表現為在教學中對每一個教學要素精細化處理的過程,是一個獨立的教學要素。從宏觀來看,教學細節是教學行為的最小的單位,是對教學行為分解后構成的每一個微小要素。其中既有教師行為,也有學生行為。在小學教育階段,教師行為占主導和關鍵的作用。所有微小的教學細節的總和構成了整體教學行為,對課堂質量起到關鍵的影響作用。圍觀的教學細節是指教學過程的某個關鍵且重要的節點,對教學起到聯結和推動作用。筆者認為,教學細節的處理既要在宏觀方面做好教學行為的每一個細微要素的處理,同時又要特別關注教學過程的某一關鍵節點,這是處理好教學細節必須要注意到的問題,不但要處理好上課過程中的教學行為細節,更要處理好課前和課后的教學行為細節,這才是決定一堂優質課的關鍵所在。
(二)教學細節的分類
教學細節按不同標準可以分為不同類型。按教學細節執行的主體來看,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教學細節類型:
1.教師主體行為。教師自身研究教學細節內容,在課前、課中和課后對教學內容進行細化和設計,每一教學環節、每一教學方法、每一個場景語言運用,教師的著裝等,屬于不需要學生參與的單個教學行為。
2.師生互動行為。教師與學生明確如何進行教學互動,打造師生互動組合完成課堂教學,這是發生在課程進行前或進行中。
3.學生主體行為。學生按照教師的指令和要求延后做出的行為反應,既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發生在教學發生后,例如家長簽字就是一個延后的教學細節,也對整個教學過程產生一定的影響。
教學使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過程,因此按教學細節的計劃性可分為預設性教學細節和生成性教學細節。預設性教學細節是指課前教師設計好,課中按部就班進行的,課程完成了教學應達到的培養目標與基本要求。生成性教學細節是指根據課程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的調整。這也是新課改大力提倡的。
二、課堂教學細節對于打造精彩課堂的重要性
(一)優化教學行為
教學細節既是內隱的,又是外在的一種表現。從內隱性來看,它屬于一種抽象的思維活動設計和情感的內在表現,投射著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智慧。而外顯性則表現為教學細節在教學中或通過教師的言行舉止、教學互動、教學方法、教學道具使用等,能夠起到對課堂質量提升的重要影響。它是教師教學智慧、教學情感、教學思想、教學理念的外顯化,具體化和可操作化。而這些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課堂質量,打造精彩課堂。
(二)折射教師教學智慧
好課堂與好老師密不可分。一個優秀的老師必然是充滿教學智慧、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的老師。教學智慧可以透過教學細節折射出來,體現著教師的教學水平、責任心和師德等內容,雖然教學細節體現在細微處,但是更是教師教學智慧的體現,特別是一些精彩的互動過程、精彩的教學語言與教學設計,都是教師為其絞盡腦汁、精心研究的體現,因此教學細節也關系到教師本身的能力與水平,這是構成優質課堂的重要方面。
三、聚智慧于細節,展精彩于課堂的路徑
(一)要提升教學理念
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學細節的成敗受到教學理念的影響。新課程倡導的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是一種典型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在小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按照教學內容完成教學過程,很少有人仔細去研究教學細節是否符合學生成長規律和興趣愛好,是否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發展需要,是否能夠真正為初中課程打好基礎這些目標,深層次觀念就是很少將以人為本的教學觀貫穿其中。因此,高效課堂打造要關注教學細節的分析、研究和創新,這些首先要從教學理念的改變入手,變靜態課堂為動態課程,變教師為主導為學生為主體,教學過程的一切出發點都是為了學生,使課堂成為一個動態的互動過程,一個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的過程。
(二)在小學課程中增加實踐過程
小學課程相對于淺顯易懂,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內容。因此,要將實踐課程設計于其中,讓學生參與進來,這就要求要認真設計實踐過程中的教學細節。例如講《田忌賽馬》這一故事,可以設計學生情景劇表演或者小相聲這一教學互動環節,讓學生表演給學生,讓學生參與進來,實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讓學生展開人文對話,與書中主人公同喜同憂,這將極大提高課程教學效果。
(三)要將教學細節貫穿于教學全過程
教師要認識到教學過程是一個完成的、系統的理論體系與實踐體系。從課前、課中到課后都要注重細節的設計與安排。課前,從教師的著裝、語言、動作、課件、教具的選擇與使用,到教學過程的每一環節的安排與設計,特別是教學過程關鍵環節的實現過程與可能出現的問題等。在小學階段,還要注重課后的教學細節,包括在微信家長群布置作業、檢查作業、家長簽字等等,教學行為的全過程都不能忽視,都要精心設計。
參考文獻:
[1]袁昌仁.教學細節的四個特點[j]云南教育,2005,l(l)
[2]彭剛、蔡守龍.教學現場與教學細節[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1.
[3]王策三.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