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慧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對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出了適應實際需要的四種能力的培養,即:“識字寫字、閱讀、寫作能力及口語交際能力。”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廣泛的課外閱讀能夠優化學生的語文積累,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同時寫作能力則是檢驗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以及其他能力的表征。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科學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廣泛涉獵課外讀物,廣泛開展課外閱讀。
【關鍵詞】課外閱讀;小學生;寫作能力;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部分教師很少關注學生的課外閱讀,他們覺得這方面內容難以把控,所以僅僅憑借學生的自覺自愿,這就使得廣大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不高、閱讀質量不精、閱讀數量不夠。實際上,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課外閱讀是非常關鍵的輔助手段,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離不開閱讀。對小學生來說,課外閱讀是對語文知識的延伸和補充,學生在閱讀時不僅培養了自身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而且對他們的語文寫作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一、拓展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作文素材的豐富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更加偏重于技巧灌輸和材料死記硬背,讓學生通過套用等方式來獲得作文高分。這種教學模式,很難真正提升學生的作文能力。不少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表現出“無話可說、思維混亂、結構混亂”等問題,都制約著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廣泛閱讀能夠拓展學生的眼界,能夠增長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課外閱讀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
小學生的生活空間是比較有限的,在上學期間往往是“兩點一線”的生活,他們對于周邊的事物,對于生活的世界缺乏應有的認知,體現在他們的作文內容中常常是“無話可說”。比如在“一次秋游”的作文訓練中,很多學生的內容素材特別雷同,都是按照時間順序來表達的,沒有真情實感,也沒有心得體會,更多是一種“流水賬”。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關鍵在于他們缺乏廣泛的課外閱讀。閱讀與寫作是相互關聯的,廣泛的課外閱讀能夠有效拓寬學生的視野,能夠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基于此,教師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通過開展課外閱讀,為學生推介一些關于秋景、秋游、環境等方面的文章。學生通過閱讀能夠了解到作者筆下五彩斑斕的秋天,也可能感受到農民朋友秋天收獲的興奮之情,甚至還可以了解到大雁南飛的習慣等等。可見,科學的課外閱讀,能夠有效拓展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在作文寫作過程中不再局促。
(二)課外閱讀能夠豐富作文素材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在作文寫作過程中,較少能采用一些能夠增加文章色彩或者質量的俗語、故事、典故等,大部分學生在作文寫作過程中,沒有相應內容的支撐,模板或者技巧套用痕跡比較明顯,大量白話堆砌嚴重影響作文的質量。之所以出現這樣問題,關鍵在于學生缺乏科學廣泛的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課外閱讀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杠桿,它能夠切實豐富學生的作文素材,讓學生的作文“活”起來、充實起來。比如在小學生學習《我選我》這一課后,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課程內容談“我的想法”,可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把這項活動和《我選我》的教學結合起來,或者和推選班隊干部結合起來。同時,教師組織學生認真閱讀“毛遂自薦”“舉賢不避親”等典故。通過這樣的課外閱讀,學生能夠將所學到的典故快速應用到作文寫作中,有效提升作文內容的質量,不斷豐富作文內容的思想,讓作文水平更上一層樓。
二、掌握科學的語言技巧,提升作文語言流暢度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大部分小學生的作文通病,就是語言不連貫,甚至上言不搭下言,整個作文行文混亂,缺乏連貫性。通過科學廣泛的課外閱讀,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語言技巧,同時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學生作文的整體流暢度。
(一)掌握科學的語言技巧
在小學生作文寫作過程中,科學的語言技巧是非常關鍵的。學生只有熟練掌握語言技巧,才能正確行文,才能正確表達。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小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著重進行作文語言技巧的學習,通過閱讀名家名篇或者優秀文章來獲得相應的體會。如在《白公鵝》中通篇文章的語言活靈活現,十分形象。“要是可以把軍銜授給禽類的話,這只白公鵝理當榮膺海軍上將銜了。它板正的姿勢啦,步態啦,和別的公鵝攀談時的腔調啦,全是海軍上將的派頭。”教師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全面閱讀這篇課本范文,并利用課余時間來閱讀其他記敘文,學習作者行文處理的技巧。在“動植物”作文的寫作訓練中,教師便可以鼓勵學生盡可能運用這篇語言技巧來描寫身邊的動植物。通過這樣一種課外閱讀,學生能夠熟練掌握語言技巧,也可以模仿名家的語言。
(二)提升作文語言流暢度
在小學生作文寫作過程中,部分學生還存在一個通病,那就是作文語言缺乏流暢度,字里行間卡頓問題比較多,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小學生作文的整體觀感。還有部分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自身感覺到沒有語言可表,沒有內容可寫,就開始七拼八湊,到處摘抄,這也同樣影響著小學生作文的整體流暢度。因此,通過科學的課外閱讀,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科學優化小學生作文語言的整體流暢度。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結合作文訓練內容,合理篩選一些課外閱讀材料,引導學生在初期通過謄寫或者背誦的方式來提升語感,中期進行核心段落或者經典語句的仿寫訓練,后期將所學運用到作文訓練中。比如《我的課余生活》的作文訓練中,學生很容易寫成流水賬。在訓練前,教師可以提供相應的課外閱讀材料,按照填空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補充和完善,逐步提升學生的語言流暢度。
三、全面增長學生的見聞,提升語言成熟度
在小學生寫作過程中,由于社會見聞的缺失,使得他們的作文過于幼稚可笑,甚至存在大量不符合邏輯的問題。基于此,教師應該通過科學的課外閱讀,有效提升他們的社會見聞,不斷增長他們的社會閱歷,全面提升他們作文的語言成熟度。
(一)全面增長學生的見聞
在小學生作文寫作過程中,可能某些事情或內容在低年級階段就已經出現過,到了高年級階段還會反復出現,比如“撿到一分錢交給警察叔叔”。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關鍵在于小學生缺乏生活閱歷,缺乏廣闊見聞,所以才使得他們的眼界相對比較狹窄。通過科學的課外閱讀,小學生的見聞能夠得到有效的增長,小學生的見聞能夠得到全面升華。比如小學生閱讀一些報紙刊物,能夠了解社會最新動態,能夠了解身邊發生的最新事件。比如在作文《幫助殘疾人》的訓練過程中,教師引導小學生廣泛閱讀一些助人為樂的語文素材,廣泛閱讀一些好人好事的報道,就能夠有效增加他們的見聞,有效規避作文寫作中胡編亂造的問題。
(二)提升學生語言成熟度
隨著小學階段語文教學工作的科學開展,小學生的語文認知能力是不斷提升的,小學生的語文知識也是不斷積累的。但仍有不少學生在作文寫作過程中,雖然年紀在增長,但他們的語言成熟程度仍舊不高。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課外閱讀,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成熟度。比如教師結合學生的年級特點、個性特點、學習實情等,給予相應的課外閱讀指導。對于那些語言較為成熟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多閱讀名著。而對于那些語言不太成熟的學生,教師可以逐步增加閱讀難度,先從基礎的閱讀素材著手,一步一步逐步提升到較高的水平。與此同時,在課外閱讀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學情反饋,給予科學的評價,引導學生夯實課外閱讀,充分注重課外閱讀。
四、結論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課外閱讀是非常關鍵的。科學的課外閱讀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課外閱讀能夠積累豐富的素材,學生通過課外閱讀能夠完善和提升語言成熟度,還能夠提升作文流暢度。
參考文獻
[1]毛皇玉.淺析課外閱讀對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J].中華少年,2017(9).
[2]李惠珍.淺談課外閱讀對小學生習作的作用[J].神州,2017(30).
[3] 孫宜玲.胸無三點墨 何以撰文章——淺談課外閱讀對提高小學生寫作水平的作用[J].語文天地,2014(36).
(編輯:郭恒)